作者:李宇
簾外雨聲潺潺,春意漸淡。羅周冷得受不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夢裏的客人,但我在壹天之內貪得無厭。
不要壹個人倚著籬笆,它是無限的,不在的時候更容易看到。流水沒了,春天也沒了。
這首詞基調低沈悲涼,透露出李煜對故土的無盡思念,可以說是壹首悲歌。
上壹部用了倒敘,先寫夢再寫夢。開頭說五表夢回,單薄的羅州擋不住晨寒的入侵。簾外,是綿綿春雨,是孤獨而散亂的春天;這種情況使他感到更加痛苦。《夢》兩句,回過頭來追憶夢中的事,睡夢中的我仿佛忘記了自己是個囚徒,仿佛還在故國的華麗宮殿裏,貪圖壹時的快感。但夢醒之後,我覺得倍加淒涼,“思念玉樓寺,卻思念空中秦淮”(《浪淘沙》)。
三句話自我呼應。說“不獨倚欄”是因為“倚欄”而不見“無限山河”,會造成“無限悲傷”“不在時更易見”是當時的通用語。《顏家訓·風操》中有壹句話,曹丕的《顏歌行》也說“改天易難。”但作者的“告別”並非僅指親友,主要是指故國的“無限之國”;至於“見時難”,即亡國之後,看不到故土之悲,這也是他不敢倚欄的原因。在另壹首詩《幼美》中,他說:“欄桿半日無聲,竹聲猶似新月。”眼前,青竹眉月依舊如當年,故人故裏已不見。“倚欄”只能造成內心的無限痛苦,類似於“不獨倚欄”的意思
“流水”四字嘆春回。張蜜的《浣溪沙》有壹句“天地何處,舊情新夢來”。“天與地”是指相隔甚遠,不知身在何處。這裏既指春天,也指人。詩人嘆流水落花,春去人亡,故國難歸,相逢無因。
這首詩真摯、悲涼、感人,深刻地表現了詩人亡國之痛、囚徒之憂,生動地刻畫了壹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就像李煜後期的詩反映了他亡國後獄中生活中的苦惱壹樣,的確是“眼界大開,感情深”。並且可以用簡單的畫圖手法訴說心中極度的痛苦,具有震撼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這個詞是壹個顯著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