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沙棘簡介

沙棘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沙棘別名7來源8原植物形態9產地10采收及初加工11生藥學性狀65438。+02化學成分13性味歸經14功效及藥典標準15.1名稱15.2來源15.3性狀15.4鑒別65 438+05.5檢查15.5.1雜質15.5.2水分15.7.1總黃酮15.7.2異鼠李素15.8性味歸經15.9功能主治15.10用法用量15.15.12來源16參考附件:65438

2英文參考鼠李[湘雅醫學詞典]

沙棘[湘雅醫學詞典]

Hip pop hae,水果[湘雅醫學詞典]

沙棘[湘雅醫學詞典]

中國傳統醫學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沙棘【中醫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沙棘概述

沙棘是中藥的名稱,是沙棘的幹燥成熟果實[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4拉丁學名沙棘(La)(中藥術語(2004))

5英文名沙棘(中藥術語(2004))

6沙棘別名沙棗和醋柳。

7個來源的沙棘是沙棘的果實。

原植物形態的落葉灌木或喬木,高5 ~ 10米,有粗刺。枝條幼時密被褐色銹鱗。葉互生,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兩端鈍,下面密被淺白色鱗片;葉柄非常短。花先開,雌雄異株;在第壹枝上腋生的短總狀花序;花小,淺黃,雄花被2裂,雄蕊4;雌性花被筒囊狀,先端2裂。果被肉質的花被筒包圍,近球形和橙色。花期3-4月,果期9-65438+10月。出生在河流,山脈和草原。

9產地沙棘產於華北、西北、四川、西藏。

10采收及初加工10 ~ 165438+10月采摘成熟果實,曬幹。

11生藥學果實球形或扁圓形,部分有粘連,單個直徑5 ~ 8 mm..表面橙黃色或棕紅色,皺縮,基部有短花梗或花梗痕,頂部有殘留花柱。果肉油潤柔軟。種子斜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表面褐色有光澤,中間有1縱溝。種皮堅硬,果仁乳白色,油油的。輕微的呼吸,酸酸的,澀澀的。

12含有異鼠李素、異鼠李素3BD葡萄糖苷、異鼠李素3B蕓香糖苷、槲皮苷和山奈酚寡糖。

13沙棘的味道溫、酸、澀。

14沙棘的功效與主治具有止咳化痰、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功效。用於咳嗽痰多,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腹痛,跌打損傷,瘀血閉經。

15沙棘藥典標準15.1稱為沙棘。

沙記

沙棘

15.2來源本品為蒙藏常用藥材。它是胡頹子科植物沙棘的幹燥成熟果實。秋冬季果實成熟或凍硬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幹或蒸熟。

15.3特征本品為球形或扁圓形,部分粘連,單個直徑5 ~ 8 mm..表面橙黃色或棕紅色,皺縮,頂部有殘留花柱,基部有短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潤柔軟。種子斜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表面棕褐色,有光澤,中間有縱溝;種皮堅硬,果仁乳白色,油狀。輕微的呼吸,酸酸的,澀澀的。

15.4鑒定(1)果皮表面觀: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為多邊形,縱壁略厚。表皮上有許多盾狀毛,由100多個單細胞毛組成,末端分開。單個細胞的長度為80 ~ 220微米,直徑約5 μ m,脫發後的瘢痕由7 ~ 8個圓形細胞組成,細胞壁略厚。果肉薄壁細胞中含有大部分橙紅色或橙黃色顆粒。有許多亮黃色的油滴。

(2)取異鼠李素[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30ml,濃縮至約5ml,加25ml水,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l,合並乙酸乙酯溶液,蒸幹,殘渣用1ml甲醇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異鼠李素對照品和槲皮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壹張含3%乙酸鈉溶液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 2: 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噴三氯化鋁試液,於紫外燈下(365nm)檢視。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5.5 1的雜質不得超過4%(附錄ⅸ a)。

15.5.2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5.0%(附錄ⅸ H第壹法)。

15.5.3總灰分不得超過6.0%(附錄ⅸ k)。

15.5.4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3.0%(附錄ⅸ k)。

15.6浸出物應在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D)項下用熱浸法測定,以乙醇為溶劑,不得少於25.0%。

15.7含量測定15.7.1總黃酮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蘆丁對照品20mg,精密稱定,置於50ml容量瓶中,加60%乙醇適量,置微熱水浴中溶解,放冷,加60%乙醇至刻度,搖勻。準確量取25ml,置於50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含蘆丁0.2mg)。

標準曲線的制備準確量取1毫升、2毫升、3毫升、4毫升、5毫升和6毫升對照溶液,分別置於25毫升容量瓶中,加入30%乙醇至6.0毫升,加入1毫升5%亞硝酸鈉溶液,混勻,靜置6分鐘,然後加入10%硝酸鋁溶液。加入65438±00ml氫氧化鈉試液,加30%乙醇至刻度,搖勻,靜置65438±05分鐘,以相應試劑為空白,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附錄V A)在50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測定方法:取本品粗粉約2g,精密稱定,加60%乙醇30ml,加熱回流2h,放冷,濾過,殘渣分別加60%乙醇25ml,加熱回流兩次,每次65438±0h,濾過,合並濾液,置65438±000ml容量瓶中,殘渣用60%乙醇洗滌,合並等量洗液。準確量取25ml,置於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準確量取3ml供試品溶液,置於25ml容量瓶中,加入30%乙醇至6m1,從“加入1ml亞硝酸鈉溶液”開始,按標準鈥線制備項下的方法,依法測定吸光度,同時取3ml供試品溶液,除從標準曲線中加入氫氧化鈉供試品溶液作為空白外,同上

以幹品計,本品含總黃酮以蘆丁計不低於1.5%(c 27h 30 o 16)。

15.7.2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異鼠李素(附錄ⅵ d)。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的色譜條件和系統適用性試驗;以0.4%的甲醇磷酸溶液(58∶42)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70納米。根據異鼠李素峰,理論塔板數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異鼠李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入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

制備供試品溶液,取本品粉末0.5g(過3號篩),精密稱定,置於帶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50ml,稱定,加熱回流65438±0小時,放冷,再次稱定,用乙醇補足失重,搖勻,濾過。準確量取25ml連續濾液,置於帶塞錐形瓶中,加入3.5ml鹽酸,在75℃水浴中加熱水解65438±0小時,立即冷卻,轉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適量乙醇洗滌容器,將洗滌液合並到同壹容量瓶中,加入乙醇至刻度,搖勻,過濾,得到連續的濾液。

測定方法分別準確吸取對照品和供試品溶液65438±0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進行測定。

本品所含異鼠李素(Cl6H12O7)以幹燥品計算不得少於0.10%。

15.8性味與歸經酸、澀、溫。脾、胃、肺、心經。

15.9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用於脾虛食少,消化不良,腹痛,咳嗽痰多,胸痹心痛,瘀血閉經,跌打損傷。

15.10用法用量3 ~ 10g。

15.11存放在通風幹燥處,防止黴變和蟲蛀。

15.12來源《中國藥典》2010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