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 zhèn
1. 軍伍行列,戰鬥隊形。
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
2. 列陣;布陣。
例:《國語?晉語六》:「楚半陣,公使擊之。」
3. 引申為駐紮,屯兵。
例:《武漢戰紀》:「乙支隊不敢以孤軍深入,陣原地以覘敵情。」
4. 陣地;戰場。
例:晉陸機《辨亡論上》:「卒散於陣,民奔於邑,城池無藩籬之固,山川無溝阜之勢。」
5. 戰役。
例:唐白居易《蠻子朝》詩:「鮮於仲通六萬卒,征蠻壹陣全軍沒。」
6. 雷陣雨來臨前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的現象。
例:唐李鹹用《和殷衙推春霖即事》:「陣急如酣戰,點粗成亂漚。」
7. 成群結隊的樣子。
例:《醒世姻緣傳》第七六回:「如今這壹班礙眼的冤家躲避的清清凈凈,他便再有什麽顧忌,任意所為,就如風狂的相似,不止於養活侯張兩個道婆在家,引類呼朋,加周龍臯老婆,白姑子之類,陣進陣出。」
8. 量詞。用於表示事物或動作經過的壹定時間段落。
例:前蜀毛文錫《醉花間》詞:「昨夜雨霏霏,臨明寒壹陣。偏憶戍樓人,久絕邊庭信。」
9. 量詞。群;夥。
例:《西遊記》第十三回:「又見呼的壹聲,跑出十來只肥鹿,壹大陣黃獐。」
2. 相得益彰,出處的文言文翻譯相得益彰[xiāng dé yì zhāng]
生詞本
中文解釋 - 英文解釋
中文解釋
詳細解釋
百科釋義
同反義詞
解釋:相行:互相配合、映襯;益:更加;彰:顯著。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出自:《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彰)。”
示例:由於它的內容太卓越了,樸拙的形式並不造成不良影響;相反的,卻使它們~。
◎秦牧《茅臺·花雕瓶子》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3. 古文中“出”的意思有那些◎ 出 chū 〈動〉 (1) (象形。
象草木益滋上出達之形。本義:長出) (2) 同本義 [grow up] 出,進也。
象草木益滋,上出達也。——《說文》。
按,《說文》講的“出”,其實是茁。 句者畢出,萌者盡達。
——《禮記·月令·季春》 萬物出乎震。——《易·說卦》 (3) 引申為出入的“出”。
出去,出來,與“入”相對 [go out] 諸侯出廟門俟。——《書·顧命》 出自北門。
——《詩·邶風·北門》 我出我車。——《詩·小雅·出車》 出車彭彭。
群眾既皆承命,相揖趨出。——《書·康王之誥》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列子·湯問》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4) 又如:出關;出塞;出城;出東門 (5) 出現;顯露 [appear;show] 出自東方。
——《詩·邶風·日月》 月出之光。——《詩·齊風·雞鳴》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歐陽修《醉翁亭記》 (6) 又如:出化(顯現);出落(透露,顯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處);出出(連續出現的樣子) (7) 生產;產生 [produce] 殫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說》 (8) 又如:出產(生產) (9) 高出;超出 [exceed;go beyond;surpass]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
——韓愈《師說》 (10) 又如:出人(超越別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規定的服喪範圍);出尖(拔尖;強出頭);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個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bring out;take out]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陶淵明《桃花源記》 貧者出力 (12) 又如:出費(拿出費用);出分子(拿出若幹錢來送禮);出捐(拿出) (13) 發出,發布 [issue] 出言有章。——《詩·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張榜);出布告 (15) 出版;張貼出 [publish;put up]。
如:出書;出期刊 (16) 出仕 [bee an official]。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輔佐之官) (17) 逃亡 [escape]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
——《周禮·大司寇》。註:“謂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籠);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marry]。如:出入(女子嫁人為出,未嫁為入);出門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發泄;發散 [give vent to;diffuse]。
如: 出火(發泄 *** );出寶(賭博的壹種) (21) 出生;生育 [bear]。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發育長大成人) (22) 驅逐 [drive out]。
如:出夫(被逐出的贅婿) (23) 遺棄;休棄 [divorce]。如:出母(被父休棄的生母);出妻(休棄妻子);出婦(被丈夫休棄的婦女) (24) 清除;清掃 [clear away]。
如:出糞(清除糞穢以肥田) (25) 舍棄;除去;去掉 [throw away;abandon]。如:出命(獻出生命);出潔(清除) (26) 脫離;釋放;開脫 [separate oneself from;release]。
如:出山(指經 過深山修行後重返人世;比喻出來幹事);出籍(脫離所屬的名籍) (27) 賣出 [sell]。如:出笏(賣掉,出手);出著(出著。
出手) (28) 指軍隊出動 [set out;turn out]。如:出卒(出兵,派出軍隊);出陳(出陣。
出兵列陣應戰);出旅(出兵,出軍) (29) 殺,處決 [kill]。如:出人(殺人;處決犯人);出公事(處決犯人) (30) 開脫罪名 [absolve *** .from guilt or blame]。
如:出脫(從輕發落或免予處理);出活(開脫) (31) 經過,穿過 [pass]。 如:出邊(渡越邊境) (32) 發生 [happen]。
如:出事(發生事故);出岔(發生意外,出差錯) (33) 用在動詞後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4. 文言文翻譯,急金兀術非常害怕,會見龍虎大王壹起商議,認為各個主帥都非常容易對付,惟獨不能抵擋嶽飛,想要誘使龍虎大王出兵,再合力擊敗嶽飛。
朝廷內外聽說後,非常害怕,下詔讓嶽飛審查處理自己使防禦堅固。嶽飛說:“金人的伎倆完了。”
於是在日出的時候向金兀術挑戰,並且大罵金兀術。金兀術非常憤怒,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與韓常的兵力圍攻郾城。
嶽飛派遣兒子嶽雲帶領騎兵直接向金兀術的陣營沖去。告戒嶽雲說:“不能勝利,就先斬妳!”交戰了十多回合,金兵死傷無數。
最初,金兀術有勁軍,都穿著重型盔甲,用韋索連接,三個人為壹聯,稱為“拐子馬”,宋軍不能抵擋。這壹場戰役,金兀術用壹萬五千騎兵前來,嶽飛讓士兵用麻綁上刀到陣中,不要仰視,只砍馬足。
拐子馬,相互連接,壹匹馬倒了,另外兩匹馬不能前行,宋兵奮勇出擊,於是大敗拐子馬。金兀術大驚,說道:“自從在海上起兵,都是用拐子馬擊敗對手,現在卻不行了!”金兀術的援軍到來,嶽飛的部將王剛用五十騎兵出戰,遇到金兀術的援兵,奮力斬殺敵方將領。
嶽飛當時出營視察戰地,望見黃塵蔽天,親自用四十騎兵襲擊,擊敗這只軍隊。才使郾城告捷,嶽飛對嶽雲說:“金兵多次戰敗,必定還要進攻潁昌,妳應該迅速職員王貴。”
既而金兀術果然到來,王貴部將遊奕,嶽雲部將背嵬與金兀術戰於潁昌城西。嶽雲用騎兵八百向前挺進決戰,步兵張開左右翼跟在後面,擊殺金兀術的女婿夏金吾,副統軍罕索孛堇,金兀術逃走。
5. 翻譯文言文宗越,南陽人宗越,南陽葉人。晉時動亂,遷徙到南陽宛縣,宗越家本屬南陽次門,安北將軍趙倫之鎮守襄陽時,趙倫之命長史範覬之按等級編排各個家族,辨別他們門閥高低。範覬之把宗越的家族竄改為役門。
宗越父親被蠻人殺害,殺他父親的人曾到郡中來,宗越在集市上刺殺了那個蠻人,太守夏侯穆贊賞宗越這種為父復仇的心意,把宗越提拔為隊主。蠻中有人進行搶劫偷盜,太守常常派宗越去征討,每次征討往往成功。宗越家中貧窮,無錢買馬,常提著刀和盾步行出陣,單獨挺身出戰,敵眾沒有人能抵擋。每壹次取得勝利,郡中吏員就得到五千錢獎賞,宗越憑這錢才得以買馬。
擴展材料: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元嘉二十四年,啟太祖求復次門,移戶屬冠軍縣,許之。二十七年,隨柳元景北伐,領馬幢,隸柳元怙,有戰功,事在元景傳。還補後軍參軍督護,隨王誕戲之曰:“汝何人,遂得我府四字。”越答曰:“佛貍未死,不憂不得諮議參軍。”誕大笑。
隨元景伐西陽蠻,因值建義,轉南中郎長兼行參軍,新亭有戰功。世祖即位,以為江夏王義恭大司馬行參軍,濟陽太守,尋加龍驤將軍。臧質、魯爽反,越率軍據歷陽。爽遣將軍鄭德玄前據大峴,德玄分遣偏師楊胡興、劉蜀馬步三千,進攻歷陽。越以步騎五百於城西十余裏拒戰,大破斬胡興、蜀等。爽平,又率所領進梁山拒質,質敗走,越戰功居多。因追奔至江陵。時荊州刺史朱修之未至,越多所誅戮。又逼略南郡王義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尋被宥,復本官,追論前功,封築陽縣子,食邑四百戶。遷西陽王子尚撫軍中兵參軍,將軍如故。大明三年,轉長水校尉。
越等既為廢帝盡力,慮太宗不能容之,上接待雖厚,內並懷懼。上亦不欲使其居中,從容謂之曰:“卿等遭罹暴朝,勤勞日久,苦樂宜更,應得自養之地。兵馬大郡,隨卿等所擇。”越等素已自疑,及聞此旨,皆相顧失色,因謀作難。以告沈攸之,攸之具白太宗,即日收越等下獄死。越時年五十八。
搜狗百科——宗越
6. 古代文言文匈奴大舉入侵上郡時,天子派親近的宦官跟隨李廣整訓士兵,抗擊匈奴。
壹次,這位宦官帶了幾十名騎兵,縱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與他們交戰。那三個人轉身射箭,傷了宦官,那幾十名騎兵也被射殺將盡。
宦官跑到李廣跟前,李廣說:“這壹定是射雕的人。”李廣於是帶壹百名騎兵,急追這三個人。
那三個人沒有馬,徒步行走,走了幾十裏。李廣命令騎兵散開,從左右兩面包抄,並親自射擊那三人,結果射死二人,活捉壹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
待捆綁好俘虜上馬,望見匈奴有數幹騎兵。他們看見李廣,以為是誘敵的騎兵,都吃壹驚,上山布陣。
李廣的壹百騎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馳轉回。李廣說;“我們離大軍幾十裏,現在以壹百騎兵這樣逃跑,匈奴壹追趕射擊馬上就全完了。
現在我們若留下,匈奴壹定以為我們是為大軍來誘敵,必然不敢來襲擊我們。”李廣命令騎兵說:“前進!”進到約離匈奴陣地二裏許停了下來,又下令說:“都下馬解鞍!”他的騎兵說:“敵人多而且離得近,如果有緊急情況,怎麽辦?”李廣說:“那些敵人以為我們會走,現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敵人更加堅持認為我們是來誘敵的錯誤判斷。”
於是匈奴騎兵就沒敢襲擊。有個騎白馬的匈奴將軍出陣監護他的兵卒,李廣上馬與十幾名騎兵奔馳前去射殺了這個匈奴白馬將軍,然後又返回到他的騎兵中間,解下馬鞍,命令士兵把馬放開,隨便躺臥。
這時剛好天黑,匈奴兵始終覺得很奇怪,不敢出擊。夜半時,匈奴兵還以為漢軍有伏兵在旁邊準備夜間襲擊他們,而全部撤走了。
天亮,李廣回到大軍駐地。大軍不知李廣在哪裏,所以沒有派兵去接應。
7. 文言文崔延伯傳及翻譯崔延伯,博陵人。
祖崔壽,在彭城陷入江南政權。崔延伯很有力氣,少年即以勇壯聞名。
出仕蕭賾,為緣淮遊軍,帶濠口戍主。太和年間進入皇魏,高祖深深嘉許這種行為,常任統帥。
膽量勇氣過人,兼有謀略,征討之處,都立下了戰功。積累功勞位次漸進,朝廷除授他為征虜將軍、荊州刺史,賜爵定陵男。
荊州地形險惡,蠻左寇亂,常有結聚作亂的勢力,崔延伯自統軍討伐,無不摧滅,由此穰地安寧,沒人再敢搗亂。 永平年間,轉任後軍將軍、幽州刺史。
蕭衍派他的左遊擊將軍趙祖悅率軍偷據峽石,帝下詔讓崔延伯為別將,與都督崔亮壹起討伐敵人。崔亮令崔延伯據守下蔡。
延伯與別將伊甕生挾淮造營。崔延伯於是取車輪,去掉外圈,削尖其幅,兩兩相對,揉竹為繩,貫連不絕,壹***十多道,橫水為橋,兩頭安置大轆轤,士兵在裏面任情出沒,不可燒斫。
崔延伯既斷趙祖悅等人後路,又讓舟船不能相通,所以蕭衍援軍不能前往救援,趙祖悅全軍都被俘虜。延伯在軍中被拜平南將軍、光祿大夫。
崔延伯與楊大眼等從淮陽來到京城,靈太後在西林園引見崔延伯等。太後說:“卿等誌尚雄猛,都是國中名將,前番平定峽石,上下稱快,這乃是卿妳的功勞啊。
但是淮河堤堰仍在,應該有所打算,所以招引妳們壹起商量,各人拿出壹套方案以備後用。”楊大眼說:“臣的主意是從水陸兩路,同時並進,這樣便可無往而不克。”
崔延伯說:“為臣今天要小與大眼作難,既對聖顏,答旨應符合實際,淮水水南水北都有溝渠,陸路進攻的計策如何實施?依臣短見,願聖心憐憫水兵的勤苦,給他們壹年時間,專門練習水上作戰,如有意外情況發生,隨召可用,無往不克。”靈太後說:“愛卿所說,深中要害,就按妳說的辦。”
永平二年(509),朝廷除授他為安北將軍、並州刺史。在州任上貪汙官民財物,聲名聞於遠近。
朝廷召還為金紫光祿大夫。出任鎮南將軍、行岐州刺史、假征西將軍,賜給驊騮馬壹匹。
正光五年(524)秋天,因以往在揚州建淮河橋的功勞,封為當利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不久又增加食邑壹百戶,改封新豐,晉爵為子。 當時,莫折念生兄天生由隴而下東進犯境,征西將軍元誌被莫折天生所擒,賊勢洶洶,進駐黑水。
帝詔崔延伯為持節、征西將軍、西道都督,與行臺蕭寶夤壹起討伐敵人。蕭寶夤與崔延伯在馬嵬紮下營壘,南北相距百余步。
蕭寶夤每天召集督將討論打擊敵人的方法,崔延伯每說“敵人剛剛勝利,氣勢正銳,難以與之爭鋒”。蕭寶夤壹臉不高興:“君妳荷國寵惠,總軍出討,國家安危便系於壹身,而妳每每顯示出怯懦之情來,損我皇威,挫軍銳氣,這是妳的罪過。”
崔延伯第二天早晨到蕭寶夤那裏謝罪,說:“現在我當幫助明公您試探敵人勇怯。”崔延伯選擇精兵數千,下渡黑水,列陣西進向敵營進發,蕭寶夤率領部隊在水東尋原西北,以示後繼。
當時敵人十分瘋狂,在水西壹裏的地方營營連接。崔延伯徑至敵營,耀武揚威,威脅敵人,慢慢地回軍後退。
敵人以崔延伯人少,開營競逐,數量超過延伯軍十倍,臨水逼迫。蕭寶夤親自出陣觀看,怕延伯有什麽虧損。
崔延伯不與敵人交戰,親自殿後,抽軍東渡,運轉如神,不壹會全部渡完,他徐徐自渡。敵人泄氣,相繼歸營。
蕭寶夤大為高興,對官僚們說:“崔公,是古代的關羽、張飛再世。今年何愁不能制服敵人。”
崔延伯馳馬見蕭寶夤說:“這些敵人不是老奴對手,公妳只管坐等看戲。”後日,崔延伯率眾出擊,蕭寶夤為其殿後。
莫折天生率領全部人馬前來迎戰,崔延伯申令將士,身先士卒,打亂敵前鋒。於是大軍勇銳精進,大破敵軍,俘虜斬殺敵人十多萬,追趕到小隴。
秦地敵人英勇頑強,諸將都很害怕,朝廷初議派將,都說非崔延伯無人能平定下來。果然這次戰勝了敵人。
朝廷授其為右衛將軍。 當時,萬俟醜奴、宿勤明達等人侵掠涇州。
這以前,盧祖遷、尹甕生幾名將領都在元誌前行之始,同時率軍向雍州進發,從六陌道準備攻取高平。元誌敗,他們仍停軍涇水那裏。
崔延伯打敗秦賊之後,便與蕭寶夤壹起率軍在安定與他們會師,兵力壹下子增加到十二萬,鐵馬八千匹,軍威很盛。醜奴在涇州西北七十裏當原城這地方紮下營盤,不時輕騎前來挑戰,大兵未交,便奔逃而去。
崔延伯恃功負勝,便要求率軍先驅。砍樹木營造大排,內安鎖柱,教練強兵,扛在肩上沖鋒,稱為排城,戰士在外,輜重居中,從涇州緣原北上。
大軍準備出營討伐敵人,還未交戰,有數百名敵人,詐持文書,說是投降書,請求大軍且慢。蕭寶夤、崔延伯認為這是事實,徘徊未發。
不壹會宿勤明達率軍從東北而來,乞降敵人從西面沖來,諸軍前後受敵。崔延伯上馬突陣,敵人攻勢受挫,不壹會兒便排山倒海,向北直沖敵營而來。
敵人都是輕騎,而延伯部隊兼有步兵,兵力疲憊怠慢,敵人於是乘著間隙進入排城。崔延伯軍隊於是大敗,死傷人數將近二萬。
蕭寶夤收拾軍馬退保涇州。崔延伯修繕器械,用錢招募驍勇之士,又從涇州西進,在離敵彭抗谷營寨七裏的地方紮營。
崔延伯恥於前番受挫之辱,不報告蕭寶夤,便獨領軍馬出營襲擊敵人,大破敵軍,不壹會便踏平幾處柵寨。敵人紛紛逃走,延伯看見自己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