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如何利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資源。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如何利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資源。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英語教學的特點之壹是學生盡可能從不同的渠道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直接地體驗語言和語言運用。”我們英語學科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健康豐富的課程資源。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拓寬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渠道。全體師生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以課本為載體,開發利用了以下英語教材資源。

壹、有效開發和利用英語詞匯資源,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能力。

日本心理學家指出,壹個人的詞匯積累與他的智慧成正比。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材料,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壹。無論從學校英語教學的角度,還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來看,誰的詞匯量多,誰的英語運用能力就更強。由此可見,詞匯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校從小學壹年級開始,堅持聽說先行,中高年級讀寫並舉的原則。小學三年級開始教詞匯背誦。我們按照“張思中教學法”十六字原則,即適當集中、反復循環、閱讀原著、因材施教,通過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原則,積極開發了許多詞匯資源,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我們采用“集中識詞”和“單詞分組造句”,讓學生牢牢掌握課本和生活中常用的每壹個單詞。利用“集中單詞”和“組詞造句”快速擴大學生詞匯量。

在練習讀生詞時,我們不讓學生不厭其煩地讀單詞,而是用單詞組詞造句,增加趣味性和信息量。如狗,橙狗,它是狗,它是橙狗……通過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分組對英語單詞進行分類。這是壹本由我校師生共同編寫和創作的集中詞匯手冊,包括動物、學校和學習用品、蔬菜、水果和食品、家庭用品、顏色身體部位、親屬和人物。

在課堂上,我們鼓勵學生展示他們從課外班、電腦、電視和其他渠道獲得的英語知識,以提高課堂上出現的英語單詞量。我們也鼓勵學生“享受”學習資源,引導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先進的引領落後的,落後的趕上先進的。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經過壹段時間的努力,學生的詞匯量明顯增加,學習熱情也更加穩定和強烈。這也為以後學生的小組活動,英語對話練習,英語會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有效開發利用聖詠資源,調節課堂氣氛。

1.在抽象詞匯教學中運用吟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單純的記憶有時候很枯燥,尤其是記憶抽象詞匯。甚至使用卡片、投影儀等教學手段也會讓學生感到厭煩。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編制了壹些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於背誦的聖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唱誦中,學生可以邊走邊說。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新詞匯。例如,當我們引導學生學習詞匯“高、矮、胖、瘦”時,我們用兒歌“高個子,這個人是高的”。矮個子矮個子,女人個子矮。胖胖,這個男孩很胖。瘦瘦的,姑娘瘦瘦的。”讓學生的手腳以壹定的節奏運動和支配。學生說話的時候情緒很高,掌握詞匯也很快。

2.在教學難點中使用吟誦,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僅靠教師的反復強調或單調講解來突破壹個重點或難點,效率不是很高。從學生的興趣、年齡、特點出發,多做生動的練習,積極創新,事半功倍。其中,我們用富有感染力的聖詠來分解教學難點。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句型“誰是帶____ _的_ _?”,我們編了壹首聖歌“用用,用大眼睛。用用用,用小鼻子。通過說和做,快速調動學生的興趣,加深對“with”及其短語的掌握,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

3.在重點句型的練習中使用兒歌,激活學生思維。

有效利用這壹集體活動練習重點句型,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通過吟誦靈活變換學習內容,激活學生思維。比如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句型妳玩什麽?我玩...聖歌被用來表示幸運:“我玩,妳玩。妳玩什麽?我踢足球。妳彈鋼琴.兒歌可以靈活地轉換球類和樂器的單詞,學生通過比較可以很容易地區分句型中“The”的用法。

4.註意學生的情緒變化,靈活運用兒歌調節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的構思和組織應以啟發學生思維為中心。從壹節課的40分鐘來看,學生的思維並不是壹直處於興奮狀態,而是輕松起伏的。壹旦發現學生的思維處於“低谷”,就要及時把他們的思維推向高潮,然後老師就可以插入聖詠來說唱,從而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

實踐證明,在深入學習教材的基礎上,把握教材與唱誦的有效結合,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積極作用。

自2000年以來,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編寫了兒童趣味英語教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教材中總結了家庭住址、禮貌用語、身體部位和季節等知識。

第三,有效開發和使用英語短文教材,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能力是壹種理解能力,是學生吸收知識、積累詞匯、熟悉英語表達習慣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是壹個重要的方面。我們外語組的所有老師在教學中都註意以下幾點:

(1)選擇適合小學生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閱讀材料;

(2)提出只要學生理解閱讀材料的大意:

(3)給學生壹些指導和幫助。

(4)為學生設計有意義的閱讀活動。

(5)教學生使用英語詞典。

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如果缺乏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會受到壹定的影響。我們相信,經過小學生閱讀訓練,積累的知識和詞匯量會讓他們更容易喜歡上英語閱讀,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為他們進壹步學習英語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這是我們師生共同編寫的校本教材:

1)寫幼兒英語故事和演講,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和演講能力;(顯示)

2)寫三四年級的《閱讀與鑒賞》和五六年級的《閱讀與鑒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顯示)

第四,開發利用高水平教材,進行口語評價實驗。

第五,有效利用“獎品”,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6.有效開發和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和網絡資源,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

七、英語教師在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過程中的行為變化。

八、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中,註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

(1)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直接影響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我們註重學習過程的樂趣。在課堂教學中,我特別註重有趣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以英語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註重教學生活化的英語,讓課堂上的英語盡可能地融入生活。比如在學習了問路的語言知識後,我們設計了去麥當勞的場景,學生覺得很好玩,課堂參與率很高。我們註重主動英語教學,讓活動貫穿課堂教學,采用任務型教學。特別是加大了學生“任務”表演活動的力度,增加了口語交際訓練量,壹舉兩得。充分發揮“兒歌”和“兒歌”的作用,讓學生充分適應和接受英語教學中的唱彈結合教學。

(2)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外生活。

要提高學生的日常英語口語能力,光靠課堂上的幾十分鐘是不夠的,還要花足夠的課外時間讓英語走進生活。比如,學完26個英文字母後,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尋找生活中壹些英文字母(組合)的含義;學習完有關文具的單詞後,讓學生查資料,說出他們使用的所有文具的名稱。要求學生每天早上用英語互相問好(老師早上好!下午放學用英語說再見(再見,老師!明天見!)

(3)吸引學生積極參加校園活動。

為優化英語學習環境,我校舉辦英語周活動,豐富和延伸英語課堂教學,普及和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水平,使他們充分參與英語課外活動,全面促進師生在日常英語實踐中的積極思考和大膽創新,充分拓展課程資源,豐富英語生活。

1)英語百詞挑戰賽。

2)課堂日常語言的筆試、錄音、朗讀活動。

3)英語會話和英語課文背誦。

4)英語班級和團隊評估,英語卡拉ok比賽,音樂演講短片比賽。

5)英語小楷競賽,英語黑板報,手抄報評比。

6)英語作文大賽。

7)英語廣播和英語電視節目觀看活動。

在校園環境中,通過鼓勵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用英語交流,發布英語廣告牌,播放英語歌曲,播放英語動畫片和表演英語短劇來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在課堂環境中,通過黑板報、專題班級團隊活動、作業展示、手抄報展等方式強化印象。在家庭環境中,通過播放錄音、張貼單詞卡、看英語學習光盤和看英語電視節目,甚至上網來廣泛接收信息。學生接觸外語的頻率決定了他們的外語能力。學生只有擴大語言的輸入和接觸,才能最終實現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當代課程改革的重點,因為學生的“學習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從傳統的“輸入-輸出”式的知識傳遞轉向主動解決問題的知識建構。建構主義理論的創始人皮亞傑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也不是主觀的,而是個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在創設的環境中主動感知信息,用自己的理解閱讀信息,通過“同化”和“適應”將外部環境中的相關信息融入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從而實現知識的建構。這種主動感知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我想問”、“我想學”、“我會學”、“我會學”是相對於“別人學”或要求我學、答、做的“被動學習”而言的,體現了學生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們聽、討論、表演和玩遊戲。隨著信息的多向互動和不斷生成的信息,英語的交際功能得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發展。

我們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時註重以下基本原則:

給學生壹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

給學生壹個自己鍛煉的條件。

給學生時間自己安排。

給學生壹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

給學生壹個自己抓住的機會。

給學生壹個沖突,讓他們自己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