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到了現在,還有解大手、解小手的說法,意即大便、小便,這從何而來就不得而知了。
“解手”壹詞,在古時是指朋友相逢高興的“攜手”,等於現代的握手。離別時稱“解手”。宋秦觀詩有:“不堪春解手,更為客停舟。”這是說春天朋友相逢,高興得不能忍受離開,竟為朋友停舟不歸。可是到了明代,這個充滿友情的詞,就變成了另壹種含義了。
明洪武、永樂年間,發現許多省份,有地廣人稀、地狹人稠的現象,因此太祖、成祖多次下令,將人稠之地人民,移往人稀之地。但人有安土重遷之習性,古人尤甚,誰也不願離開土生土長的家鄉,移往陌生之地,另行開疆創業。那時的山西洪洞、臨汾、蒲絳等地人民,要移往河南、山東、河北、陜西等地。每次遷移,均以萬戶計,攜家帶眷,狼狽不堪,所以在未集結上路之前,每每有人逃亡。
押解之官吏,為了防範人民逃走,把他們繩捆索綁,挽結串聯,使其魚貫而行。旅途漫漫,動輒數月,移民大小便時,就得請求官吏,把捆綁手臂的繩索解開,便後,再重新捆綁。時間壹久,移民要求大小便時,便簡單的呼叫:“我要解手!”從此這個詞就成了“上廁所”的專有名詞了。
至於方便壹詞麽,顧明思義,方便是便利的意思,有泛泛的意味,不好作單壹的解釋,除了上廁所其他許多事情也可叫作方便,比如我們常聽人說“與人方便,即是與己方便”,這是我們生活中用語,走不動了,想搭車請司機同誌“方便方便,讓我乘壹段路。”司機說:“好好好,妳上來吧。”這也是方便。方便面,壹沖開水就能吃,也叫方便,內急,去廁所方便方便~~都是同壹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