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伏爾泰生平、創作、思想的資料有哪些

伏爾泰生平、創作、思想的資料有哪些

伏爾泰(1694—1778),法國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本名弗朗索瓦—瑪麗·阿魯埃,生於巴黎壹個公證人家庭。在耶穌會學校受中學教育。畢業後與貴族子弟交遊。由於寫詩諷刺權貴,曾兩次入獄。1726至1729年避居英國,潛心考察英國的政治制度、哲學和文藝,回國後發表《哲學書簡》(又名《英國書簡》,1734),宣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的成就,抨擊法國的專制政體。書簡出版後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女友愛特萊夫人在西雷村的莊園,隱居15年。這期間他壹度被宮廷任命為史官,1746年並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伏爾泰抱著對開明君主的幻想,應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的邀請,於 1750年來到柏林。他本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弗裏德裏希二世卻把他當文學侍從看待。這壹時期他接近年輕壹代的啟蒙思想家,為《百科全書》撰稿,文稿後來收入他的《哲學詞典》(1764)壹書。1753年離開柏林,寄居瑞士,1760年起定居法國和瑞士邊境的費爾奈莊園,與歐洲各國人士保持頻繁的通信聯系,並且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撰寫大量小冊子,揭露宗教迫害和專制政體下司法部門的黑暗。 1778年為出席他的悲劇《伊雷娜》的首次公演返回到巴黎,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

伏爾泰在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層資產階級的利益,主張開明君主制。他在哲學上信奉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洛克的經驗論。伏爾泰是自然神論者,提倡對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寬容的態度,終生與宗教偏見作鬥爭,但又認為宗教作為抑制人類情欲和惡習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的主要歷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四時代》(1751)和《風俗論》(1756)。他的歷史觀點基本上是唯心主義的,把歷史發展看做理性對謬誤、特別是對宗教狂熱的鬥爭,並且過分誇大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