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萬人空巷到底是指都在家裏,街上沒人。還是指家裏沒人都在街上?

萬人空巷到底是指都在家裏,街上沒人。還是指家裏沒人都在街上?

拼音: wàn rén kōng xiàng

典故: 空巷:街道裏弄裏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裏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出處: 宋·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例子: 此時路旁看的,幾於~,大馬路雖寬,卻也幾乎有人滿之患。(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八回)

萬人空巷”的古今義及其規範

汪少華

提要:“萬人空巷”的“巷”,辭書釋作“街巷”是錯誤的,應釋為“住宅”。成語“萬人空巷”保留了“住宅”古義,這壹古義不被辭書所揭示反而壹直誤解為今義。這歧中有歧是造成“萬人空巷”使用混亂的根源。既然“萬人空巷”意謂萬人空宅,而現代傳媒往往視“巷”為街巷,那麽不妨“鵲巢鳩占”,對於形容大街小巷空寂無人、家家滿滿當當的用法予以認可,鼓勵使用;而對於形容傾巢而出、家家空空蕩蕩的用法,不再用“萬人空巷”而壹律改作“萬人空宅”。

劉潔修先生(1985)指出:“由於漢語成語的歷史性很強,勢必在壹部分成語中遺留下古字義,如果不能正確闡發,就有可能妨礙對整個成語的理解,甚至導致曲解。另壹方面,整個成語可能同時並存古今義,其間的差別須要分辨清楚,否則也有可能把今義硬套在古義的例證之上。”成語“萬人空巷”,恰好屬於既有曲解又並存古今義的情況。

對於“萬人空巷”,《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釋作“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裏出來了”,《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釋作“指眾多的人都出來了,致使小巷都空了”,《漢語成語考釋詞典》釋作“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壹個地方,以致街道空蕩蕩的”,《辭海》釋作“很多人聚集在壹起,致使街巷都空了”,都把“巷”釋作“街巷”或“街道”。其實這是誤解。

首先,從情理上說,“巷”不應是“街巷”。“萬人空巷”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的盛況或新奇事物轟動居民的情景。既是傾巢而出,從表達效果上考慮,說家家戶戶都空了豈不直截了當,說街道上空了豈不迂遠間接?“萬人”極言其多,街道上人多畢竟不如家家戶戶人多。例如——

1、波蘭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給了我們以極其深刻的印象。我們現在還能夠清楚地回憶起在波蘭各地多次看到的動人場面。盡管下著大雪,人們萬人空巷地出來歡迎我們。他們從四面八方圍攏上來,爭著向我們獻花,同我們握手。(周恩來《關於訪問亞洲和歐洲十壹國的報告》,《人民日報》1957年3月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