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第壹種:書法家——王鐸。
王鐸擅長草書,筆法大氣、蒼勁、灑脫,淋漓暢快。他的墨汁代代相傳,許多書法帖、書信、碑刻都有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有《竹山園帖》、《郎華亭帖》。
二、第二種:書法家——邢慈靜。
邢次經傳世作品多為國內外博物館收藏,其書法作品多為草書,如《行書林鐵》、《行書四言詩》等,都是粗疏飄逸。清人評論她的《蓮花觀音》和《大師速寫》,說“用筆如累發玉臺,春說閑話”。“筆法不凡,墨痕越細,氣如生命。”
三、第三種:書法家——徐伯清。
徐伯清年紀輕輕就被朝廷培養。顏體和韓立是初學,小楷稍長。小楷剛勁婉約,點畫有分寸感,用筆緊貼面部,筆鋒殘破,挺拔處有壹股細細的金書味,能作如草般真實,氣勢飽滿,韻味濃厚。自1950年代起,潛心草書,出入晉唐,采法“二王”,涉張旭、懷素各行其事,恣意享樂汪洋。
草書分曹彰和今草,今草分大草(也叫狂草)和小草,狂中覺得美。草書是把字按照壹定的規律用點連接起來,結構簡單,是邊借邊用,不是任意亂塗。壹個主要特點是筆畫呈鉤形,包括上下鉤和左右鉤。
擴展數據:
“寄”行書的書寫方法
壹、第壹種:書法家——杜牧。
《張詩集》是杜牧詩歌僅存的墨跡,也是杜牧詩歌的藝術精品。整個書法風格奔放渾厚,轉折處有孫書譜的神韻,在魏晉書法中十分古樸典雅。
二、第二種:書法家——米芾。
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於在正、仰、轉、挫中形成飄逸不凡的氣勢和從容快樂的風格。字的開頭往往挺重,中間略輕,筆的側面遇到轉折就直下。握筆也有很多變化。下壹筆的重點有時在筆上,有時在筆上,有時在壹筆中間,壹幅很長的橫畫有曲折。
三、第三種:書法家——趙孟頫。
趙孟頫擅長篆書、隸書、真跡、書法、草書,尤以楷書、書法見長。他的書風嫵媚飄逸,結構工整,筆法嫻熟,開創了“趙體”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