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的建立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漢語教學感興趣。我經常遇見許多來自中國的外國學生。大部分不是漢語專業的,但是想接觸對外漢語教學或者以後轉行對外漢語教學。我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我以前在英國杜倫大學教對外漢語,現在在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任教。以下是我作為對外漢語教師給大家帶來了哪些品質。歡迎閱讀。
第壹,普通話水平要過關。
所謂“通過測試”是指根據國際漢語水平委員會辦公室的“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認定”,應達到二級或以上。對外漢語教學教的是普通話,不是方言,也不是帶方言味的普通話。想教普通話,毫無疑問,普通話越標準越好,最好能達到壹級二級。達到B級或A級,說明妳的普通話在語音、詞匯、語法、表達上基本沒有缺陷。
第二,具備相應的漢語知識
不是每個會說普通話的人都能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對象主要是母語非漢語的人。由於時間、條件、環境、母語、學習動機的綜合影響,他們壹定會在學習過程中尋找語言規律,而不是受孩子母語的影響。因此,漢語教師應該能夠解釋漢語語音、詞匯和語法的基本規則。比如留學生經常說“昨天沒來上課,不知道留什麽作業。”說中文的都知道,這句話裏的“不”字要換成“不”。有老師解釋說“過去沒用,未來也沒用。”但是“昨天我不在家”和“昨天我不在家”都可以說是昨天。為什麽“不”和“不”又常見了?有些人解釋不了,就說“這是中國人的習慣”。如果都是中國人的習慣,那中國人不是很不規範嗎?學生們如何學習?其實這個問題在漢語語法裏是有解釋的。這時,如果妳有了相應的語法知識,動詞後的“了”和句末用的“了”有什麽區別,“過”是什麽動態意義,解釋起來就會容易得多,也科學得多。再比如,壹個學生漢語拼音“R”發音不好,有的老師讓他復述,時間長了還是學不會,老師也沒辦法。這就是語音知識不足的原因。其實簡單的舌位圖,再加上老師適當的講解和示範,就可以解決了。因此,對外漢語教師應該主動學習和掌握漢語知識。
三、掌握必要的中國文化知識和技能。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學習漢語必然要接觸中國文化,因此教師有必要全面了解中國文化。比如有的人連中國朝代的順序都記不住,很容易出錯。如果能掌握壹定的文化技能,語文教學將如虎添翼。因為壹直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英國杜倫大學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開展了很多活動,比如教太極拳、書法、寫春聯、唱京劇、做中餐、包餃子等。這些活動不僅深受學生的喜愛,也對社會產生了壹定的影響。印象最深的壹次是在英國達勒姆的市政廳寫書法作品。有壹條長隊。我寫了六個多小時,直到我帶的紙和墨水都用完了。我的太極拳課開課後,很多人開了壹兩個小時的車去學習。通過這些文化活動,我結交了許多朋友,並通過他們擴大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四、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必要的外語能力。
語文老師要友好,要有與人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否則很難想象妳的語文課會生動有趣。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崔喜良教授舉了壹個例子。壹位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解釋“跳”,板著臉照著字典念:“雙腳離地,身體向上推”,學生們卻聽不懂。崔教授開玩笑地說,這不是“跳”,而是“吊”。語文老師沒想到做壹個動作,示範壹下,學生馬上就明白了。此外,還需要具備必要的外語能力,至少妳要能用當地語言或借助英語進行交流。留學生熟悉當地的語言和文化,這是教授漢語的有利條件。
5.相關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1)愛崗敬業,教學方法,人格魅力,對於壹個優秀的語文老師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量很大。除了每年派出漢語教師和誌願者,國家漢辦也在制定相關政策,在當地招募漢語誌願者。希望有誌於對外漢語教學的朋友們能提前做好準備,早日成為合格的外語教師。(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李路興,從愛爾蘭發來的。這是壹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最基本的能力。只懂“中文怎麽說?”“漢字怎麽寫?”遠遠不夠,還必須明白“為什麽用中文說這個?”“為什麽漢字要這樣寫?”
就目前而言,作為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妳的普通話水平有多高?妳認識多少個漢字?妳寫錯別字嗎?妳的粉筆、鋼筆和毛筆書法怎麽樣?
很多同學提出這個專業“只註重中文,忽視外教”,有失偏頗。其實對外漢語專業最重要的是“漢語能力”。不是所有會說漢語的人都能把漢語作為外語來教,也不是所有會說漢語的人都真正懂漢語。把母語直覺提高到理性理解的水平,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壹個基本目的。
(二)外語能力
目前,對外漢語教學普遍采用“漢語為主,外語為輔”的基本教學語言模式。外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價值不言而喻。但是切記不要本末倒置。畢竟漢語是對外漢語教學的精髓。需要註意的是,外語學習要少而精。學生要抓住在外國語大學學習的優勢,選擇壹門外語,多學精講,全面提高外語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
(三)跨文化交流技能
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要面對來自不同社會、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這勢必要直接面對“文化真的很傷人”的問題。要學會克服“漢族中心主義”和“中國文化優越論”的幹擾,學會尊重對方的價值觀、信仰體系和“地方性知識”,這也關系到對外漢語教學的最最終效果。
擴大對外漢語教學資格條件。
第壹,做壹名優秀的對外漢語教師並不容易。
術業有專攻,這就告訴我們對外漢語教師壹定有其特定的要求。如果對外漢語教學像“小兒科”壹樣簡單,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教外國人學習漢語是壹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它的輝煌在於傳播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深感它的輝煌,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也深感責任重大。其艱巨性在於,由於文化差異、學生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具備多種技能,以滿足不同層次外國學生的需求。對外漢語教學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很多人覺得教外國人學漢語比教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容易多了。其實對外漢語的老師更需要技巧,鄙視對外漢語的。
第二,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識和學科知識
為什麽對外漢語教師壹定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漢語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對外漢語的基礎教學是漢語言文字教學,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必須具備漢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和知識。作為對外漢語教師,妳必須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在教學的初級階段,讓外國學生學習和掌握漢語這壹交際工具是對外漢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既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外國文化知識,還要註意留學生這壹特殊的教學對象。
為什麽對外漢語教師必須具備相關學科的知識?壹方面是為了留學生未來的發展。雖然我們現在面對的留學生主要學習中文,但是以後會涉及到各種學科。另壹方面,就像我們小時候壹樣,對老師充滿敬佩,圍著老師提問。在外國學生看來,中國老師應該對中國了如指掌。這就需要我們有針對性的學習相關學科的知識。比如妳要教商務漢語,妳就要學習壹些商務方面的知識。想教醫學漢語,就得學點醫學知識。
第三,教師需要具備的教學藝術和技能。
面對零起點的外國學生,應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激活課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他們有用的知識?這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經驗的積累。初級班的語文老師如果沒有壹定的教學藝術和技巧,僅靠專業知識和學科知識是很難達到上述要求的。如果中國老師只是稀裏糊塗地跟著課本知識走,外國學生很難有興趣學習枯燥的課。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教學質量需要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高質量的漢語教材和高效的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對外漢語教師必須掌握壹定的教學技能和技巧。
第四,處理好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關系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主體,他們的關系是教學過程中諸多關系中最基本的。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對教學的實施至關重要。教師主要體現主導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引導和啟發的作用,讓他們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愛上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講解。學生應該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他們是教學過程的主要參與者。學習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教師要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學生要根據老師的指導自主學習,消化老師傳授的語文知識。只有兩者緊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對外漢語教學。
動詞 (verb的縮寫)防止和克服跨文化負遷移
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應註重文化交流,揭示留學生母語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在我們的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笑話和尷尬,這些笑話和尷尬是由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造成的。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與本國文化不壹致的情況,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充分了解留學生本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有意識地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漢語思維習慣我們都知道,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抽象概括反映。因此,在對外國學生進行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向他們介紹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化差異,在我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用漢語思維的習慣,並通過大量的交流實踐逐步內化這種模式,幫助他們形成自覺的漢語思維習慣,真正做到入鄉隨俗,實現社會角色的轉換。這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師精心準備,幫助外國學生預防和克服學習漢語中的跨文化。
外國學生來到中國,他們是我們的學生,也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與世界其他國家友好交流的壹群使者。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有責任讓他們學好漢語,了解中國。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教育改革,立誌做壹名優秀的對外漢語教師,培養壹批批了解中國、熱愛中國、對中國友好的有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