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寫字書法和為貴》

《寫字書法和為貴》

《寫字書法合為貴》

熱點導讀

·知名藝術家集粹

提名作者網絡展

首頁 >> 信息中心 >> 學術論文 >> 正文

《寫字書法合為貴》

入選並出版“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上海承辦的

《當代書法創作研究暨中國書法如何走上世界國際論壇》大賽入選論文集

《寫字書法合為貴》

《內容提要》:本文就“寫字”就是“書法”,還是“寫字”不等於“書法”,這個長期爭論不休的話題,展開論證。

按語:此論文有劃時代的話語權,入選後湖北《書法報》即可刊出小塊聲明:大意是“寫字就是書法還是寫字不等於書法的辯論”不再爭論。

若讀懂這篇論文,創作的筆如同插上翅膀。

內容摘要:

**書法寫字的概念

**“書法”與“寫字”兩者的關系。

**書法有法,但無定法。書法,是“六法融壹”與“八法”運用能力與功力的展現。

**/寫字與書法與對話走路唱歌跳舞的聯想

**“書法神品”《蘭亭序》的特點是“融借”與“變通”的典範

**書法與漢字的整體性不能分割

**書法的特質

**書法美標準:

**書法,以壹碑壹帖為法,很難學有所成

**書法乃心舞,寫字是模奴,兩者合而為宜

**書法的繼承與發展

《寫字書法合為貴》正文

“寫字”就是“書法”,還是“寫字”不等於“書法”,這兩個概念長期爭論不休,似弓拔弩張,各持己見。真的有區別嗎?有定義有根據嗎?要從以下幾方面談起。

先看什麽是書法。

“書法”二字從字面上來看,“書”就是“寫字”,“法”就是藝術。書法家協會也就是藝術類學會。《現代漢語詞典》這樣描述:“書法是文字的書寫藝術,特指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其含義:

壹、表法則。如六書造字法,社會通識性(漢字符號有別於漢字)。

二、表方法技能。如字法、筆法、墨法、章法、融法、變法。以展現“六法融壹”布控組織能力。

三、書法的特殊性,首先是責任,立體為公,然後才是利益。要用善意精心打造。

四、書法是項工程,要廣納多集,精誠修心,淡靜積澱,厚積薄發。

再看什麽是寫字。

《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描述:

“書就是寫字”,很顯然“寫字”只代表“書”,不講究“法”,而是照模畫,搬來主義,因為畫畫的線條也稱寫,畫家寫生就是照著原樣畫,即臨摹或叫寫生。

“書法”與“寫字”兩者的關系

我們把平時的對話比作寫字,那麽“詩朗誦”、“唱歌”就是書法,“詩朗誦”、“唱歌”的基本要求就是會說話,這首先要學會普通話,否則發音不準,味道就變了,正體書(隸與楷)就是普通話。又如走路和跳舞,走路就是寫字,跳舞就是書法。跳舞的基本要求則是先學會走路。書法有別於寫字,但源於寫字,離不開寫字,書法之路的捷徑之壹就是臨帖。書法中的“法”包括“法則”與“方法”,關鍵是遵守“則”靈活運用“法”的藝術,是活學活用,在遵循中突破。因為,法則是死的,不能逾越。方法是活的,可以變通。寫字依“模”與“工”,關鍵是依賴模,近似制造抄襲,為搬古。是現代生活中求生存、名利的壹種本能反應,如工作需求,陶冶性情等。當然,字寫好了,如同話說好了,路走好了也足以立足。這裏要說的是,書法學古,讀古,習古,悟古,這為融古法方以出新姿,而不是搬古。

總之,書法是以“則”為繩,運用主觀意識,以展現對古帖,古法的認識匯“六法(字法、墨法、筆法、章法、融法、變法)融壹”的出新能力與“八法”運用的功力,如同中國畫的寫意畫。寫字是書法的根基,如同中國畫的素描、贗制。那麽,書法首先會寫字。因此兩者有著割裂不斷的關系,又有著明顯的不同,為此寫字不等於書法。

什麽是藝術

書法既然是藝術,就要弄清藝術的概念與含義。

“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現代漢語詞典)”;是廣聞多覽的沈積與融匯;是個性的張揚和專利;大凡藝術,皆源於現實,而高於現實;是客觀與情感的交融物;是生活與現實存在物的結合體;是真善美的綜合載體。生活與自然現實壹旦融合,任何藝術都會匯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例如,大家眼中的壹塊朽根,但在藝術家手中稍加雕琢,頓感栩栩如生,成為藝術品,這就是“來源於現實而高於現實”。

書法的藝術特性

書法從記事到人文交流以至上升到藝術,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書法把欣賞與實用相結合,將篆書肢解為隸書,隸書拉拽為章草、整合為楷書,又拉拽為行草等。融入自己對線條之質感,運動之節律,集散收放,轉折分割;墨色的濃淡幹濕,燥潤虛實的想象力、時代的召喚力。那麽,他筆下流淌的墨,煥然成為自然和心路情緒的熔漿,噴射而出的是:心靈的載體,責任的牽動,修養的積澱,靈性的閃動與美倫的博現。是情感的爆發,也是功力的勃射,氣勢的貫穿。行筆會君臨壹切,任其抑揚頓挫,逆順轉折,濃淡幹濕,枯潤暢澀,全任自然。會程顯出或張若弛,或曲直相參,或渾圓厚重。在引古出新的章法上,疏密虛實,跌宕飛臥、或暢爽秀逸,出其不意,漢字文化會眾顏集出,相應成趣,觀者不覺疲乏,隨字裏行間,陶醉於裏,張馳於外,隨即規劃美好的未來。便有了唐太宗評王羲之書法:“觀其點曳之功,裁成之妙, 心慕手追”的妙句。

這種對形式美的強烈追求,貌似隨意,實則懷有"誌氣平和,不激不勵"(唐太宗)的心態,和構思嚴謹的準則,以及立形體為公眾的思路而成就,成為形舉神張,形異神聚,意韻合壹,故能‘玩之不覺為倦’。 這種融會的作品,具有神妙的沖擊,吻美的享受。這無音的心聲,似畫如樂,更具心靈的震撼與穿透。達到啟迪心靈,愉悅心智,陶冶性情,升華向往明天之功效。而不讓人喪心亂誌。

真可謂,賞字如賞畫,字也醉人何須畫!

這種融會,既尊重了傳統本原又註入自己的個性,達到與社會、與時代***識、***鳴、***享、***有、***存。隸書《張遷碑》、行書《蘭亭序》應該是個典範!他們朝代、書體跨越雖大,其特點卻壹致:功、情、融、變無法超越。

隸書《張遷碑》被歷代推崇為“隸書上品”其結體:方整多變,時扁時長、時高時方、時而上緊下松,時而下緊上松,偶爾有行筆點綴,如‘魯’字。其用筆:方、齊、直、平,有時波磔分明,有時略帶篆意,似完全不講筆法、不講出處。但方整勁挺,棱角分明,結構謹嚴,筆法凝練,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老辣。章法、行筆也見靈動之氣,沈著有力,古妙異常。透出壹種壹往直前,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領袖之氣。《隸書教程》(歐陽中石、蔔希旸主編,劉普選著)第七頁中這樣描述:“方正古拙,拙中見巧,意態渾厚,字勢雄強如《張遷碑》、《鮮於璜碑》等”。

隸書的形態至清朝,以初學者上手較快的《曹全碑》壹波三磔為基調,演變為固定的橫扁狀態,成為官方通用體。金農(清)則獨創漆書,活耀了書壇。這決不是金農不會用筆描字!

行書《蘭亭序》,被歷代推崇為“書法神品”,是書聖王羲之成名之作。其特點就是:“變”!隨著行雲流水,變化無處不在,不光是二十幾個“之”字各不相同。其中,四十多個捺畫,筆筆有別,靈動自然。彰顯了深厚的書法功力和精深的書法文化,以及敏捷的布控能力與卓絕的融會變通技巧和超強的記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南朝梁庚肩吾《書品》:“王‘兼撮眾法,備成壹家’”。

唐李世民:“觀其點曳之功,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摘自《書聖王羲之》82頁。

又如,柳將顏豎劃變細而成柳體。

唐太宗在《論書》中說,“吾臨古人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 因此,堅持書法標準的融與變是繼承與發展,是形成書法藝術的主要途徑和特點。

書法與漢字的整體性

沒有漢字就沒有書法,書法藝術的載體是方塊漢字集大成文化,具唯壹性,包藏著博大的內涵與哲理,是中國文化的母文化,不是單純的交流符號。其它代表漢字的符號不能表達漢字的形體內涵。例如“人民”二字,‘人’:就是個支撐,由壹男壹女組成,撇是女,捺是男,中國的習俗‘結婚方成人’,其含義:要和諧,相愛、相助、相扶,誰也不能倒下。再說民,‘民’上無點,示意無頭,是個會走路的屍首,加點是個“戶”字。中國是通過原始、奴隸到封建社會的發展歷程,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演變而成。民是屍首的撇尾加了壹個小腳,代表女人,大支腳代表男人,橫代表的是繩索。其含義:‘民’是牽著走的,只能憑著感覺走,這符合奴隸社會時期的背景。又如“生活”二字。其含義是:人離不開土地和水,人是群住的,要面對千口之舌,必須適應自然,隨時進行適當調整,方能生活下去。

有詩為證:

漢字圓扁長,形意部首藏。奧妙玄機深,情思論理祥。

悟的其中道,順風任弓張,祖宗良用心,厚承莫相狂。

因此,壹味追求“草”,就脫離了漢字,背離了書法原有的藝術含義與韻味,破壞了漢字的整體性與***識性。 書者要忠於漢字。

法典的指引是唯壹的正路

大家應遵循法典,不要跟法典較勁而亂象,不然“書法家”協會該更名為“寫字家”協會了;“書法大家”也不能嶄露頭角了;更不能壹味的引誘大家只講寫型,不講神韻的死胡同。也更不能胡亂畫幾筆國人不識就稱是“書法藝術了”,“書法藝術”的叫法本身就不確切。

“字寫好了就是書法藝術”、“寫字就是書法正道”的觀點,其根本沒有弄清“好”的標準是什麽,帶有壹定的盲目性和偏愛性,把偏愛當標準,會抑制優秀書家的創作靈性,阻礙書法事業的健康發展。其根本沒弄清什麽是“書法”、“藝術”和“書法作品好的標準”是什麽。

當然,好書法的界定也是很復雜的,但必定是有標準的。

書法應有標準:

任何壹門成熟藝術,都有它壹定的標準,有個方向。但書壇似乎沒有標準,只是拿“像與不像”、“有和沒有”做“標準”,這種“標準”只是搬來、拿來標準,即“寫字標準”。這種“標準”的繁衍,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真正的藝術創新和人才,把書法引上鬼途,引上“政治化”和工具化,以致淫邪奸正。

當然,任何創新都會有犧牲和挫折,書法也不列外。

本人歸納如下六點,探為標準如何?

壹、標準:傳統的淵源性;筆墨技巧的精湛性;融變的和諧性;創造的***賞性;文化的趣味性;“去(形)見其才”的獨創性,如蘭亭序。

二、過程,分兩個階段:壹是寫生階段,兩個方面。壹是臨碑帖與字帖,手臨與心臨心讀相結合,提高控筆駕墨功力。二是讀書,觀察社會,提高審美眼界。二是融會出新,分三個層面。壹是出帖有壹帖。二是出帖有幾帖,三是出帖似有帖,四是出帖無帖,全新面孔,即去見其才理論。

書法的繼承與發展

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已是壹門源於實用漢字而超越實用的造型藝術;是手與情的融匯,有著明顯個體差異的藝術技巧;是書法者用筆、墨、水在宣紙上行走心路心。

因此,繼承是法,傳統是師,法則是根本,發展是硬道理,傳承責任如天。變是客觀規律,永恒的主題;借鑒能舉壹反三拓展新意;融是書法藝術的精髓;情是書法藝術的酵母;個性是書法藝術的必然。

發展是最好的繼承,創新是最好的傳承,沒有繼承就不能談創新。就像體制創新改革,沒有昨天的改革,就沒有今天的盛世繁榮壹樣。因此,學以依法無我,出作以我無“章”。只有這樣,方能“百花齊放”。壹花獨放怎能是春?但是,決不能以情感代替書法原則,任意“出新”,寫字寫得要像十月懷胎育人壹樣,中國十三億人,十三億個摸樣,雖不同,但不能沒人樣。否則,就是醜怪之胎、殘疾,誰能喜歡?猶如簽字,十三億人十三億體,各有風格。但是,必須讓人認得。純寫字可能很像,人們也可能喜歡,但那是技術性抄襲,像贗品,搬運,壹目了然,收藏價值低,妳把紅樓夢抄壹遍出了書,作者還是曹雪芹的。何談藝術?

習書、創作,我喜歡 “吃透壹帖,融會貫通”, 只有厚積方能薄發。

“總之,學習隸書如以壹碑壹帖為法,很難學有所成,而要真想把握隸書的藝術特色,在隸書方面有所成就,則必須對它進行系統的研習……如果能多了解壹些秦漢時期的歷史文化…..會大有裨益。”《隸書教程》(歐陽中石、蔔希旸主編,劉普選著)。

“總之,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要想使追求壹層層深入,使水平壹步步提高,就應當對其進行全面、客觀、歷史的考察。”《隸書教程》(歐陽中石、蔔希旸主編,劉普選著)。“臨摹限於壹派壹家,藝術的門路就愈來愈窄”齊白石。

藝術既然來源感情,那麽,真善美就是壹個真正藝術家的靈魂。“真”、“善”、“美”,是人間理想,是“知識”與“行為”的和諧體,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真”:即是存在,真實,是與忽悠、濫竽充數現象相對立。“善”: 善良;善解人意;即立形體為社會,不只為自己,與危害他人和社會的行為相對立。“人之初,性本善”;“美” 是真與善的融匯與提高。“知識欲的目的是求真;道德欲的目的是求善;美欲的目的是求美。

真善美作用書法,就是書法者用真正的功底,真正的知識,懷有對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提貢高品位,易識別的漢字作品給社會。

而“像就是書法”、“寫字就是書法”的觀點,分明是對書法的壹種誤解,忽略了“法”的真實含義和只有創新才有發展,“發展是最好的繼承”這個硬道理。

書法,沒有寫字這種基礎就不能實現筆墨技巧的運用,但寫字可以不具備書法的綜合技能;書法不但要學習“大家”作品,更要研究“大家”作品與大家本人,這不壹定就是要超過“大家”、做“大家”,而是“大家”都是繼承古人的典範,只有既定高標準才有高品位;書法,是遵循中的突破,如同寫文章,要文筆優美生動、出其不意、妙趣橫生;書法,也是創作藝術,是嚴格遵循規律和打破常規的探索;是書者在摩、寫、融、創過程中,對文化歷史研習的結晶;是在框中的情感升華、文明修養、美侖投射的心影;是讓人欣賞,壹種獨壹無二的和諧,使人心悅神怡的壹幅畫。因此而成為具有極高價值的藝術品,書家也深受崇敬。

為此,書法者要四味壹體,具有正氣,靜氣,文氣,與善心。

書法乃心舞,是精、氣、神的內斂和外展;寫字是以模為樂的筆語,講好了也以立足。書法者要有這種精神。其二,寫字、書法運用的主體都是漢字,兩者合而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