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於事:原指人的才德高過所得俸祿的等級。後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出自:《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壹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壹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
《坊記》是記述子思有關怎樣防範人們違德失禮、不忠不孝、犯上亂倫、貪利忘義的言論。
參考鏈接
人浮於事——百度詞典
禮記(儒家經典書籍)——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