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別人總結的技巧真的有用嗎?

別人總結的技巧真的有用嗎?

現在做事,只要妳不懶,上網去搜搜,可以很容易搜到別人的心得體會和技巧。對於壹個新手來說,這真的是福音,會讓妳在開始的時候,少犯很多錯誤,為妳省很多事。

但另外壹方面,與網上汗牛充棟的各種技巧相對應的是,很多人總是在抱怨網上的技巧對他沒用。

真的嗎?我認為是真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因為,別人的技巧,是別人的,妳的是妳的。這裏面,差的其實不是有沒有技巧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技巧,有時候就像鞋子,有人說鞋子很輕巧,穿上彈跳力會大幅增加。但那個人是喬丹,他的那雙鞋妳穿上就沒啥作用,妳怎麽跳都跳不起來。原因是,他所具有的素質和天賦、能力,以及他所收受到的專業訓練都跟妳是不壹樣的,因此就會出現工具還是同樣的工具,效果卻差十萬八千裏的現象。

但這個現象,卻恰也是很多人忽略了的問題。

我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有人安利我,說,妳寫文章,像我壹樣,除了在微信公眾號發,也去、微博、頭條號發發,可以擴大妳的受眾面和影響力啊。這對我當然有吸引力,於是我就興沖沖去了。但去了之後,我發現壹個問題:太浪費時間啊,在每個地方排版搗鼓半天,那整個壹早上就浪費了,實在是幹不了什麽活。於是他又告訴我,妳不要每個地方都排版啊,只要在壹個地方排好版,壹復制就行了。好吧好吧,於是照做。結果我又發現,在微信公眾號排好版,復制到就常常有問題,圖片不顯示,復制到微博的頭條文章字體又變得亂七八糟很難看。後來我就問他,壹篇文章,他發那麽多平臺要多長時間,他說三四十分鐘?我去,這麽長時間還不叫浪費時間?

後來,我自己總結了下,把寫好的文章存的時候,在word裏排好版,連同配圖壹起全部放壹個文件夾裏,當我要發的時候,同時打開幾個平臺,從word裏壹復制,直接往各個框框裏壹粘貼,點擊,發送,OK,5分鐘全搞掂。這樣以來,我發文章的效率比他還高很多。

我講這個故事,不是為了要炫耀自己的效率,而是想告訴大家:技巧其實是死的,但具體的操作是靈活的,而且,因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操作習慣,包括對工具應用的熟練度問題,理解深度問題,應用的靈活度問題,所以常常就會出現在別人那裏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妳這裏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變成了累贅的現象。

實際上,任何的學習過程,都是個持續積累的過程,所有所謂的技巧發揮,其實是綜合能力的發揮,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單壹有用的技巧,壹定會摻雜進去具體操作者的知識 、技能 、積累、理解、應用、變通等綜合的因素。簡單點說,就是任何的技巧,脫離了遠操作者,其實都是靠不住的,妳壹定得重新消化、分解、重組,要讓它重新在妳身上疊加,才能產生作用。

其實,真正用心的學習者,是不需要別人的技巧的,壹般,他自己很快就會摸索出對自己而言行之有效的技巧。如果夠用心,妳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能總結出技巧的人,壹般能給妳提供的技巧,肯定不止壹個,他總能源源不斷地輸出技巧。就比如壹個英語學的非常好的人,妳問他技巧是什麽,他會告訴妳壹個,過段時間,另外壹個人去問,他講的又會不壹樣。也就是說,他告訴妳的技巧好像是不牢靠的,好像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變化的。

為什麽又會出現這種現象?那是因為,他自己的理解在不斷深化,體驗在不斷變化,所以,他告訴妳的技巧,也在不斷變化。這裏面很可能會出現,他會在過段時間之後,完全告訴妳相反的技巧和方法。那不是他自相矛盾,而是他自己的體會發生了變化。想想,連同壹個人講他最拿手的事情的技巧都是這個樣子,妳搬過來,想壹成不變就用好,那不是變成了天方夜譚了嘛!

有人可能會說:有妳說的這麽聳人聽聞嗎?不,我說的壹點都不聳人聽聞。我還可以告訴妳更聳人聽聞的,就是:其實,很多在給妳講技巧的人,其實他自己用的方法未必就真是最好的,最事半功倍的,他可能用的是比妳現在更加落後,更加笨的方法在做他現在做的事情。他告訴妳的技巧和方法,其實可能是妳想聽的,因為他是根據妳的情況講了他覺得相對妳合適的方法,而他自己的方法可能無法告訴妳,可能他覺得不合適。

妳是不是覺得我說的越來越懸了?不,其實壹點都不。現在就讓我告訴妳可能會讓妳更奔潰的真相。

大家在學英語的年代,壹定聽說個李陽的“瘋狂英語”吧?李陽那壹口純正的英語,折服了大江南北上千萬的英語學習者。他也舉辦過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和講座,當年,我也曾買過他的盒帶學習過。他告訴我們學英語的技巧是什麽?說啊,壹句壹句說啊,就那樣大聲的,不怕羞,不害臊,說。先學會壹句,然後再學會壹句。這叫技巧嗎?好像是,否則李陽怎麽能訓練出那麽漂亮的壹口英語?但這也叫技巧嗎?那陣狂熱勁過了之後,妳可能也會懷疑。

但這又確實是他成功的技巧。

我在學英語時代,還研究過別人的技巧,說真的,都覺得不高明。比如俞敏洪的,背詞典啊。多蠢的方法啊,可這也是技巧啊。看看俞敏洪的成功,妳還敢說這不是技巧?但問題是,聽他那壹口漂亮的英語發音,妳覺得他僅僅靠背詞典能背出來?但俞敏洪說,他就是靠背單詞積累的詞匯量。

這些方法都多麽的簡單直接啊,但為什麽我們做不到像他們那樣的水平?

實際上,在學東西的時候,在技巧後面,還有個努力度與熟練度的問題。在我們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其實真正起到作用的不是技巧,而是努力度。很巧的方法固然會讓我們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工作效率提升的快,但真正能取得成績的,讓我們能做得更好的,卻恰不是技巧,也不是速度,而是我們對我們所做的事情和所學的東西的理解度,深入程度。李陽和俞敏洪,其實都是用很笨的方法,非常努力地學會了英語,在說和背的過程中,非常深入地理解了自己所學的東西。但壹旦學會之後,所謂的運用之妙就會出來,運用中的技巧也就會層出不窮。

還記得那個庖丁解牛的故事嗎?這則故事其實是最能說明學和用的關系的。庖丁解牛的技術,不是靠去隔壁阿二家學了壹點技巧,而是十九年來,宰了數千頭牛,他對牛身上的骨節和縫隙熟悉的沒法在熟悉了,所謂的“遊刃有余”,是靠這樣子積累出來的。但即便是如此,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他壹見那裏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壹下,嘩啦壹聲骨肉就已經分離,像壹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然後,他才提起刀站著,為這壹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壹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這樣說來,其實技巧只是皮毛,是做事精髓和心得體會中的壹鱗半爪而已。得壹鱗半爪而想解決實質問題,怎麽可能?所以,技巧其實大多只能參考,不能大用,更不能照搬盡用。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