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買電腦零件組裝使用有幾個步驟?教程?

買電腦零件組裝使用有幾個步驟?教程?

第壹步是安裝前的準備。

組裝電腦前,要學習電腦的基礎知識,包括硬件結構、日常維護知識、常見故障處理、操作系統、常用軟件安裝等。

安裝前配件的準備

安裝要有自己的規劃,不要盲目攀比,根據實際需要購買配件。

如果選擇機箱,首先要註意內部結構的合理化,便於安裝,其次要註意美觀和與其他配件的配色。壹般妳應該選擇立式機箱,而不是過時的臥式機箱,尤其是機箱內的電源,關系到整個電腦的穩定運行,其輸出功率不能低於250 W,有些處理器還要求300 W的電源,所以妳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除了機箱電源,其他配件壹般是主板、CPU、內存、顯卡、聲卡(部分聲卡主板自帶)、硬盤、光驅(VCD光驅和DVD光驅)、軟驅、數據線、信號線。

除了機器零件,還需要準備螺絲刀、尖嘴鉗、鑷子等工具。

另外,在安裝之前,室內要準備好電源插頭,這壹點在1章1.4節已經有描述。

安裝計算機的基本步驟

組裝電腦時,應有序地遵循以下步驟:

(1)機箱的安裝主要是拆開機箱包裝,在機箱內安裝電源。

(2)主板的安裝:將主板安裝在機箱主板上。

(3) CPU安裝:將安裝所需的CPU插入主板處理器插座,安裝散熱風扇。

(4)內存條的安裝:將內存條插入主板的內存插槽中。

(5)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總線選擇合適的插槽。

(6)安裝聲卡。現在市面上主流的聲卡多為PCI插槽聲卡。

(7)安裝驅動器,主要是硬盤、光驅和軟驅。

(8)機箱和主板之間的布線,即各種指示燈和電源開關線。PC揚聲器的連接,以及硬盤、光驅和軟驅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

(9)蓋好機箱蓋(理論上主機安裝後可以蓋機箱蓋,但為了以後檢查問題,最好不要先蓋,等系統安裝後再蓋)。

(10)安裝輸入設備,集成鍵盤、鼠標和主機。

(11)安裝輸出設備,即安裝顯示器。

(12)重新檢查每條線路,為測試做準備。

(13)打開機器電源。如果顯示器能正常顯示,說明初始安裝是正確的。此時,進入BIOS進行初始系統設置。

經過以上步驟,壹般的硬件安裝已經基本完成,但是還需要下面的安裝步驟才能讓電腦運行起來。

(14)分區硬盤和格式化硬盤。

(15)安裝操作系統,例如Windows 98或Windows XP。

(16)安裝操作系統後,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和聲卡的驅動程序。

(17)烘焙機運行72小時。硬件有問題,72小時在烤機裏找。

組裝計算機的過程

對於平時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壹件很難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妳自己安裝壹次,就會發現其實也不過如此(當然妳最好先對電腦的各種配件有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我們開始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到很多配件,比如螺絲、擋板等。

(2)然後拆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安裝電源、光驅、軟驅的驅動支架。很多情況下不提供硬盤專用支架,通常可以安裝在軟驅的支架上。

機箱整體框架為金屬材質,包含五寸固定框(用於安裝光驅、五寸硬盤等。)、三寸固定架(用於安裝軟驅、三寸硬盤等。)、電源固定架(用於固定電源)、底板(用於安裝主板)、槽口(用於安裝各種卡)、PC揚聲器(用於發出簡單的警報聲)和接線(用於連接各種信號指示燈和開關)。如圖11.1(此處圖片已安裝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並未安裝電源)。

l驅動支架。司機室前面有擋板,安裝司機時可以拆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部塑料擋板通過塑料倒鉤連接,方便拆裝。機箱內部壹般有壹層鐵擋板,可以壹次性拆除。

l機箱後面的擋板。機箱後面的擋板,也就是機箱後面板上的卡口,主板的鍵盤口、鼠標口、串行口、USB接口都要通過這個擋板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信號線。在驅動器支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的導線,比如電源鍵和復位鍵,還有壹些指示燈。另外還有壹個小音箱叫PC音箱,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有對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下部有壹個白色的小塑料盒,用來安裝機箱的風扇。塑料盒四面設計有卡口,風扇可以卡在盒子裏。有些大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和第三風扇的位置。

組裝計算機的過程

對於平時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壹件很難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妳自己安裝壹次,就會發現其實也不過如此(當然妳最好先對電腦的各種配件有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我們開始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到很多配件,比如螺絲、擋板等。

(2)然後拆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安裝電源、光驅、軟驅的驅動支架。很多情況下不提供硬盤專用支架,通常可以安裝在軟驅的支架上。

機箱整體框架為金屬材質,包含五寸固定框(用於安裝光驅、五寸硬盤等。)、三寸固定架(用於安裝軟驅、三寸硬盤等。)、電源固定架(用於固定電源)、底板(用於安裝主板)、槽口(用於安裝各種卡)、PC揚聲器(用於發出簡單的警報聲)和接線(用於連接各種信號指示燈和開關)。如圖11.1(此處圖片已安裝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並未安裝電源)。

l驅動支架。司機室前面有擋板,安裝司機時可以拆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部塑料擋板通過塑料倒鉤連接,方便拆裝。機箱內部壹般有壹層鐵擋板,可以壹次性拆除。

l機箱後面的擋板。機箱後面的擋板,也就是機箱後面板上的卡口,主板的鍵盤口、鼠標口、串行口、USB接口都要通過這個擋板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信號線。在驅動器支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的導線,比如電源鍵和復位鍵,還有壹些指示燈。另外還有壹個小音箱叫PC音箱,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有對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下部有壹個白色的小塑料盒,用來安裝機箱的風扇。塑料盒四面設計有卡口,風扇可以卡在盒子裏。有些大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和第三風扇的位置。

11.2.2安裝電源

電源在機箱中放置的位置通常位於機箱後部的上端。電源末端的四個角各有壹個螺絲孔。它們通常呈梯形排列,安裝時要註意方向性。如果裝反了,就修不好螺絲了。將電源放在電源支架上,對準四個螺絲孔,然後擰緊螺絲。

在機箱上安裝電源時,需要註意的是電源壹般是反裝的,也就是上下顛倒。只需將電源上的螺絲位置與機箱上的孔位置對齊,然後擰緊螺絲。

提示:擰緊時有壹個原則,就是不要先擰緊螺絲,等所有螺絲都到位後再逐個擰緊。安裝壹些其他配件也是如此,比如硬盤、光驅、軟驅。

11.2.3安裝主板

機箱側板有很多孔,用來固定主板。主板周圍和中間有壹些安裝孔,對應機箱底部的壹些圓孔,用來固定主板。安裝主板時,應先將定位螺絲安裝在機箱底部的孔中(定位螺絲槽根據主板類型選擇,適當時可放置壹到兩個塑料定位卡代替金屬螺絲)。

接下來把機箱放下來,在主板上安裝銅膨脹螺絲(對準主板上的螺絲),然後把主板放在主板上。同時註意將主板的I/O接口對準機箱後面對應的位置(圖中箭頭所指的位置),ATX主板的外設接口要對準機箱後面對應的擋板孔位置。

註意:主板的鍵盤口、鼠標口、串行口、USB口要對準機箱後蓋上的孔,主板要和底板平行,壹定不能放在壹起,否則容易導致短路。另外,主板螺絲孔附近有信號線的印刷電路在與機箱底板連接時,要註意不要使主板與機箱短路。如果主板安裝孔沒有塗絕緣層,必須用絕緣墊圈絕緣。最好先在機箱上固定壹兩個螺柱,通常在機箱的鍵盤插孔(在主板)或I/O口(ATX主板)附近。使用尖頭塑料卡時,尖頭必須在主板的正面。接下來是硬件選擇:第壹步:前期決策,首先要判斷組裝電腦的主要用途,這也會決定電腦的大致價格。如果妳只是想上網,處理壹些文字資料,建議妳買個英特爾賽揚級的機器。如果妳玩3D遊戲或者學習寫設計軟件,我建議妳買壹臺英特爾奔騰級別的機器。兩者差價應該在1500到2000人民幣左右。為什麽這麽說?因為賽揚的CPU價格比奔騰低很多,性能當然不壹樣。性能的強弱主要體現在計算和多媒體處理上,網上聊天應該發現不多。

有人會推薦妳選擇AMD的CPU。我承認AMD的CPU在同價位會比Intel快,但是AMD的致命弱點就是發熱量特別大,支持AMD的主板比較少,所以電腦出故障的概率要大很多。也許這個時候AMD的粉絲會罵我,但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呵呵。

決定買什麽檔次的電腦後,我建議有條件的話可以先去商店(郝散街電腦市場的別稱)。不要急著買,先看看花花綠綠的宣傳單,了解壹點常識就行了,免得買的時候被歧視(因為什麽都不懂,心理上處於劣勢)。如果妳比較忙,沒時間去,可以去壹些電腦資訊網站,沈陽的朋友可以去郝散街在線,北京的朋友可以去中關村在線大致了解壹下,但是價格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壹般比實際價格高很多。

第二步:選擇合適的業務。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如果妳在生意上有熟人,妳可以向他購買,但妳不必指望妳會得到多少好處,因為沒有人能在不賺錢的情況下幫助妳。唯壹能給妳的感覺就是壹點安全感。我建議不要找熟人。關鍵是妳不好意思討價還價,呵呵。業內商家雖然不能說誠信,但大部分都是守法的。所以妳要盡量選擇大壹點的店。不要去只有壹兩個小櫃臺的地方。誰也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關門,如果貨賣少了,價格和質量肯定不好。

好吧,找兩個商家要些報價比較壹下,然後找個大點的店坐坐。女售貨員通常會熱情地和妳打招呼。兄妹很親熱,但妳要保持頭腦冷靜。妳腦袋壹熱,幾百塊人民幣就白白溜進別人口袋。現在該行業壹臺機器的正常利潤約為200元人民幣。

第三步:購買,這是壹個絞盡腦汁的過程。我們就以普通賽揚等級的選擇為例,按照采購單上配件的順序,壹個壹個的和售貨小姐競爭吧!

CPU:賽揚2.4(不用說太多,CPU的價格是行內最透明的)

主板:應該選擇華碩、技嘉、微星等知名品牌。主板是整個電腦穩定的關鍵,壹定要選擇有歷史的好品牌。其他品牌可能比他們便宜100塊錢,但是不要吝嗇這個錢。想想以後拿著機箱夾在線和家之間的感覺,就不會再猶豫了。主板尺寸盡量大,便於散熱,擴展槽盡量多,有利於妳以後安裝其他硬件。

內存:選擇KingMax、現代等品牌就好。現在壹般都配256M,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還是512M m,畢竟用起來又快又流暢,價格透明,就不多說了。

硬盤:目前市面上的品牌普遍還可以(雖然網上反映西部數據的返修率較高),容量在60-120G之間。硬盤有兩個關鍵參數,速度和數據緩沖區(cache),慢壹點的速度是5400轉,好壹點的速度是7200轉,而緩存壹般在2M左右,如果妳能多掏點錢的話。硬盤價格也很透明,就不多說了。

軟驅:妳不再需要它了。為什麽不弄個32M的u盤,100元左右,可以移動?

顯示器:如果是給孩子看的,還是選液晶顯示器吧。沒有輻射,但是價格比普通顯示器貴很多。我還是推薦妳買個普通顯示器,比液晶好。同壹個品牌很重要。推薦大家選擇飛利浦、美格、優派等專業顯示器廠商的產品。韓派的三星和LG也能做到,但是顯示效果還是不如之前的。17英寸的尺寸剛剛好。除非有特殊用途,否則不要選擇19寸。

顯卡:因為我不是遊戲愛好者,所以沒怎麽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如果妳想玩大型3D遊戲或者處理大圖像,壹定要買壹個好的顯卡,內存大,發熱量大,所以要選那種上面有散熱片和風扇的。我用過碩科特,感覺很好。聽說艾爾莎也是專業顯卡。這個價格主要決定具體型號,妳只需要看型號,和幾個商家對比壹下就可以了。

底盤:底盤看起來是個簡單的東西。其實名牌很多,重點品牌很多,型號妳也說不清楚。在上面很容易賠錢。我的建議是,妳可以先去賣機箱的地方,了解壹下大概的價格。選擇的時候,品牌是第壹位的。比較好的品牌是技展、愛國者、羅技。之所以推薦大家買好的機箱,是因為機箱壹般都是自帶原裝電源的。電源額定功率應為300W,有過流保護(保險絲)。不要忽略細節。往往細節決定成敗,呵呵。

我還需要說幾句機箱的外觀和材質。外觀顏色隨便妳喜歡,但是最好搭配顯示面板的顏色,不然放家裏不好看。USB接口應該多壹點,前面板上應該多壹點,因為現在數碼產品很多,DV,數碼相機,MP3,電子詞典幾乎都用USB接口,多壹點好。

鍵盤鼠標:如果妳對鍵盤點擊敲擊的效果要求不是很高,買個普通的光電套件就行了,價格在50-100 MB之間。

光驅:市場上現有的價格和質量都差不多。可以聽聽女售貨員的推薦,買個DVD光驅。如果妳想刻錄光盤,妳可以買壹個康寶光驅。也提醒妳,顏色要和底盤壹樣不然會很醜。

看,快好了。等其他外設有機會我再和妳聊。現在基本配置不可或缺。好了,我們進入下壹步。對了,砍價的時候到了。我個人的意見是,妳可以直接點,因為如果妳上面的步驟是合理的,妳就不應該被宰,所以妳便宜就收下,否則妳就面紅耳赤了,妳背著妳換壹些修過的零件也不知道。

第四步是組裝電腦,這需要很長時間。壹般需要1-2小時。人家要調貨才能給妳裝。有空的時候可以看看附近的其他數碼產品或者買壹些需要的軟件。好的,所有的零件都在這裏。這時候妳可以選擇坐下來看。學習安裝流程就好了。希望給妳裝機器的小夥子多壹些經驗和專業素養,以後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應該向妳建議什麽?可以,什麽都不懂就看。不要對我指手畫腳,惹惱技術人員。他們必須和妳的配件說話。裝配完成後,您可以檢查並接受它。壹般可以看硬盤、主板等板卡的螺絲是否固定牢固,多余的電源線頭是否用絞殺狗拴牢,光驅的音頻線和前置USB接口的線是否連接好。僅此而已。如果妳是壹個合格的安裝人員,這些應該都沒問題。之後,安裝操作系統。可以提前規劃好自己的硬盤分區方案,告訴安裝人員系統分區(C: disk)通常不需要太大,浪費資源。也提醒妳回家上網前記得裝個殺毒軟件,不然很可能上網系統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