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孔子》影評

《孔子》影評

看罷胡玫的孔子,懸著的心才略略放下,與心目中的孔子總算沒什麽大相徑庭的地方,但同時又覺得有所不足。

孔子以思想家、教育家的身份流芳百世,可影片對於孔子育人談之甚少。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不到學生努力想知道,他是不去開導的,不到學生努力想說而說不出,他是不去引發的,告訴學生壹方面(角落)而不能聯想到三方面的學生,他就不會多說了。可見孔子教育學生不是填鴨式,更不是死記硬背的死讀書,而是啟發式的因材施教。所以《論語》中對於不同學生詢問的相同問題,孔子的解答總是不同的。比如,有壹次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說的是,子路請教:“聽到可以做的事(合乎禮義的事),就去做嗎?”孔子說:“父親和哥哥還在,怎能聽到就去呢?”冉有請教相同的問題,孔子說:“聽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吧”。公西華聽到這就糊塗了,問什麽相同的問題老師回答卻不同呢?孔子說:“冉求做事計較猶豫,所以我鼓勵他進取;由(子路)做事勇往直前,所以我讓他保守些。”這是個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壹進壹退之間盡顯孔子為師的智慧。論語中,問孝、問仁、問政……,這樣的回答比比皆是。於是有人因為孔夫子的答案各異而質疑,殊不知,誰是能因為弟子不同情況而做適宜的回答,並且又能“壹以貫之”自成壹體,這才是大智慧。這樣的老師當然也遠比現在許多只會依據“標準答案”來判對錯的老師要高明得多。

兒子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上解釋“家禽”壹詞,兒子答:“人們飼養的大型鳥類叫家禽”,老師說:“錯。”另壹名孩子答:“雞、鴨、鵝,叫家禽。”老師欣然曰:“對!”於是兒子大挫,課堂上不再願意舉手發言。老師學期評語寫道:希望今後課堂積極舉手發言。我奇怪了,兒子壹向以能言善辯自居,怎麽會上課不發言?細細問才知道上面的故事。我問兒子:“妳怎麽知道這樣定義呢?是查了詞典嗎?”“沒有”,他說,“飛禽走獸中的‘禽’不就是大型的鳥嗎?家禽的‘禽’不是和它意思壹樣嗎?我覺得老師偏心,明明我對她也說不對,要是錯了更要被批評,還是不發言的好。”我無語,只恨兒子生不逢“孔”時。

孔子以高尚的人格與與睿智從教,壹生弟子三千,因材施教,“言而世為天下則,行而世為天下法”,實在是天下老師的老師,天下人的老師。因此,影片中為師之道壹筆帶過實在是壹種遺憾。

其二,縱觀全片,更像是壹個孔子後半生的生平小傳。有勇有謀的喪家犬形象刻畫深刻,壹個故事張弛有度,卻讓人覺得少了些“壹以貫之”的東西來貫穿始終,終究令人悵然。老公說,是少了氣場。深然之。胡玫曾說,她拍孔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想想,也挺不容易,但比較而言,香港導演陳可辛,制造氣氛的水準就高了許多,比如《十月圍城》壹個虛構的故事,壹群虛構的人物,卻能令人身臨其境,驚心動魄,余音繞梁,數日不絕。

不過我想,《孔子》這種片子誰拍誰挨罵,有膽子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且,孔夫子人生的閃光點太多,很難讓人取舍。正如做壹道營養豐富的大菜,素材太多,要面面俱到,讓每個人都滿意真是很難。唯有什麽東東都放上壹點,做的保守中庸壹些罷。所以,盡管美玉微瑕,片中也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陳建斌的表演,發哥的幽默,最喜歡還的是周迅的南子。南子在片中算是現代知識女性的先驅了,既清新美麗,愛好自由,又好文睿智具備領導才能。從她赤足奔跑於山林間,到斥太子,聘孔子,再色誘為題驗證孔丘德行,最終拜服夫子為其知己,每壹次出場都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