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知識要點
1什麽是句子
句子由詞或短語組成,是具有壹定語調、表達完整意義的語言使用單位。根據用法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按結構可分為簡單句和復合句。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壹個簡單句,要把它分成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稱和符號
名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Symbol:主語=述賓~
定語()狀語[]補語< >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和賓語。
補充成分有:定語、狀語、補語。
(2)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可以用‖分開。
3.(1)劃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語、謂語和賓語。
主語:是謂語的賓語,表示“誰”或“什麽”
謂語:陳述主語,解釋主語,解釋主語“是什麽”或“如何”
賓語:動詞後,表示動作和行為所涉及的人或物,回答“誰”、“什麽”等問題。
壹般有兩種句子:寫人和寫物(寫物和寫物)。分析壹個句子時,先判斷是“寫人”還是“寫事”。
①寫作格式:“誰”+“什麽”
(主語)(謂語)(賓語)
例如:楊亞寫道。
主語-動詞-賓語(SVO)
註意:處理復雜單句時,要抓住主幹。
壹中的楊亞在桌子上寫書法。
主語-動詞-賓語(SVO)
2.寫作
格式:“什麽”或“什麽”+“如何”
(主語)(謂語,賓語)
例子:貓抓魚。
主語-動詞-賓語(SVO)
壹只小貓在水池邊抓到了壹條大魚。
主語-動詞-賓語(SVO)
註意:“是”是典型動詞,通常是“謂語”。
他是壹名學生。
主語-動詞-賓語(SVO)
(2)劃分句子成分,抓住分支(定語、狀語、補語)
定語:起修飾和限制句子中主語或賓語中心的作用。
狀語:修飾和限制謂語中心語,壹般在謂語中心語之前,有的在句前,說明時間、地點、範圍、情況等。
補語:對謂語中心語起補充解釋作用,壹般放在謂語中心語之後。
例子:畫眉唱歌
這是壹個提出主語中心、謂語中心和賓語中心的列表的句子。原句是“兩只美麗的畫眉快樂地唱著歌。”
(2)漂亮的畫眉
“二美”是“畫眉”——主語頭的修飾部分,稱為“屬性”。
(2).愉快地歌唱
謂語“唱”前的修飾語和限制性成分——“高興”是狀語。
(壹)宋
賓語“宋”前的修飾和限制——“壹”是定語。
(4)唱<井>
修飾和限制謂語中心詞“唱”,放在後面——“好”是“補”。
4.分句公式:
(1)句子成分要標註正確;(2)從全局找主語和謂語。(3)主語前的謂語稱為主語後的補語,(4)主語前的謂語只有謂語狀態。(5)“的”字是“地”字的補語,(6)賓語只受謂語支配。
範例和練習部分
劃分句子成分的練習
1.魯班是中國古代春秋時期著名的建築師。
答案:(魯班)主語(是)謂語(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著名建築)定語(工匠)賓語。
後備箱:魯班是工匠。
2.那時候社會生產力還很落後。
答:(當時)(社會)屬性(生產力)主語(仍)(十)狀語(後向)謂語
骨幹:落後生產力。
3.魯班接受了壹個大的建築工程。
答案:(魯班)主語(接受)謂語(了)狀語(壹個大的建設項目)定語(任務)賓語。
主幹:魯班接受任務。
4.魯班從中獲得了靈感。
答案:(魯班)主語(從哪)狀語(從哪)謂語(從哪)賓語。
骨幹:魯班受到啟發。
5.蔡倫出生在壹個貧窮的鐵匠家庭。
答:(蔡倫)主語(出身)謂語(在壹個窮鐵匠家裏)補語。
主幹:蔡倫出生。
練習:
1,他很誠懇的征求大家的意見。
2.秋天比春天更繁榮。
3.張思德同誌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4.汽車行駛在壹望無際的高原上。
5.在長期的鬥爭中,我壹直過著簡單的生活。
6.山峰剛剛從黑暗中露出壹個灰色的輪廓。
7.微弱的朝陽剛剛照亮了樹梢。
8.汗珠不斷從臉上滾落下來。
9.他跌跌撞撞地從外地回到了久違的家鄉。
10,我們村的農民在凍土上鋪了壹層麥稭。
11.已經落地的戰士趁機彎腰沖上去。
12,小學顯得那麽安靜神秘。
13,心裏突然覺得無比沈重。
14,他推開門,走了進去,站在桌子前。
15連長命令我們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門檻上剝豆子。
運用語法結構分析處理病句
當妳遇到壹個結構復雜的句子時,找出它的主幹,不僅有助於妳了解句子的基本結構,準確理解其含義,還可以幫助妳檢查句子的結構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否有問題。例如:
南極洲(1)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緩慢但不可阻擋地運動的理論提供了又壹有力證據。
(2)今天的青年擔負著在本世紀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責任。
分析:
第壹句的定語、狀語全部壓縮,剩下的主幹是“發現提供證據”。可見,此句結構完整,句子成分搭配合理;第二句話的主幹是“年輕人肩負著建設強國的責任”。顯然,該句結構不完整,謂語“肩”與“建設強國”不匹配,而且“肩”後通常還有“任務”、“使命”、“責任”等詞作賓語或賓語前置。這句話缺少這樣的話,讓人覺得話沒說完。
病句搭配不當
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江西貴溪縣壹頭曾經默默犁地的牛,最近因為勇敢對抗野豬救人而廣為流傳。(人民日報1993 6月11)
用螞蟻治療類風濕病的門診診所開張後不久...小螞蟻的神奇功效開始走向世界。(生命健康報1991 65438+10月29日)
冬天比較冷,乘客量增加很快。(北京交通安全1990 10 10月15)
分析:
以上三個病句都犯了主謂搭配不當的問題。這種病句可以通過縮略詞檢測出來。比如壹句簡約句子的主幹是:牛是循環的。這顯然是錯誤的。應該廣為流傳的是牛的故事。第二句也可以簡化為:奇效走向世界。“魔力效應”只能撼動或傳遍全球,不宜用“潮流”來搭配。第三句的錯誤更明顯。乘客數量不能增加,可以在“乘客”二字後加“流”字。
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動詞和它所攜帶的賓語之間的關系表現為行為者和受話者之間的各種復雜關系。通常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有以下幾種情況:
(1)帶賓語的動詞:
首屆教育藝術節在廣東省湛江市舉行。(戲劇電影報1995年2月)
根據廣州中心氣象臺的數據,廣州...達到了1984以來廣州春節期間的最高氣溫。(新民晚報1999 2月18)
前壹句中的“hold”這個詞應該改成“hold”,後壹句中的“create”和“temperature”明顯不匹配。《現代漢語詞典》對“創”的解釋是:開始(做);做(第壹次)對象壹定和“做”有關,溫度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不能做。如果改成“廣州1984以來最高氣溫”,句子就順了。
(2)帶多個賓語的動詞:
在娘娘廟前感受到了濃濃的香火和虔誠的氣氛。(北京青年報1990年2月20日)
他們激動是因為終於看到了自己經歷過的,聽說過的,想象過的感受和狀態。(文匯報1995三月17)
這兩個句子中只有壹個名詞短語作賓語可以和這個動詞搭配。第壹句“感受氛圍”沒錯,但壹定不是“感受香火”。應該改成:目睹了娘娘廟前的濃香,感受到了虔誠的氣氛。最後壹句話可以類比壹下:他們激動是因為終於感受到了自己經歷過、聽到過、想象過的感受,看到了自己經歷過、聽到過、想象過的狀態。
對齊不正確:
這裏人才濟濟!(青年報1991 2月1)
定語“藏龍臥虎”和中心詞“人才”搭配不當。“龍”和“虎”是人才的比喻,然後修飾的時候重復;而“藏”和“臥”都含有“有”的意思,與謂語重復。整句可以改成:這真是壹個藏龍臥虎的地方!
形式搭配不當:
人們壹致認為...(北京廣播電視報1990年3月6日)“壹致意見”和“認為”不太匹配。
“用壹個聲音說話”明明是形容人的說話,這裏卻用來修飾動詞“想”,表示心理活動,不妥。很簡單,把整個句子改成:人們異口同聲地說...
搭配訓練不當:
本世紀初,1是中國入世的目標。
(“本世紀初的目標”是主謂搭配不當。應該改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本世紀初要實現的目標”。)
中國人民解放後,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中國人民解放》沒有變。改變的是“民族關系”。正確的表達應該是並列句。
我認為這個回復和對這些問題的調查處理是不負責任的。
(“是”字要改成“秀”。)
過去中國的棉花生產不能自給自足。
不能自給自足的是“棉花”,不是“產量”。)
解放前,父親和哥哥掙的錢不夠養家。
只有人能“養活”,不能“生活”。)
但也有幾個缺點需要我們努力。
我們能“努力”的不是“缺點”,而是“改正”。)
在這次會議上,就工資問題廣泛地交換了意見。
(不是廣泛征求意見,而是廣泛交流,應改為“廣泛交換意見”。)
不完全合成
不完全成分包括不完全主語、不完全謂語和不完全賓語。
1.未完成的主題
陳認真誠懇地說:“說實話,年輕時越有激情的人,老了就越不願意承認自己老了。”。(2005湖北卷5B)
如果缺少主語,就要在“熱情”後面加上“人”。
蒙古族同胞長期生活在馬背上,隨身攜帶精制的刀,可以用來宰殺和切割牛羊的肉。肉熟了,還可以當餐具。(2005年廣東卷4D)
“可用於……”的主語應該是“刀”。可以把“提精刀”改成“提精刀”。
更多時候是因為介詞使用不當導致主語不完整。
在這部作品中,對人的正面鼓勵和正面啟發並不多;相反,其中壹些情節有很多負面影響。(2005浙江卷5B)
介詞結構“在……”使得句子缺少主語,所以“在這部作品中”要改成“這部作品”。
觀察農村經營承包法的試行,我們“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青海卷)
介詞“對”的使用使這個句子沒有主語。刪除“dui”和“we”是主語。
2.謂詞不完整
例如,他主動參與處理社會災難性事故,化解風險,穩定社會生活。
【解析】在“參與”前加“承諾”。
壹天,炮兵連隊的炊事員朱克忠正在去炮兵陣地的路上,突然壹個打扮成豬拾草人的人向他走來。
在“突然”後加“發現”或“看到”作謂語。
3.對象不完整
根據《紀律處分條例》,決定給予該球員停止參加本年度剩余所有甲級隊比賽的資格,並處罰款人民幣4萬元。(2004年全國卷四)
【解析】缺乏賓語頭語。在“4萬元”之後要加上“懲罰”,以配合“給予”。另外,“今年停止參加剩下的所有壹流球隊”也有問題。
在壹些句子中,謂語是並列短語,其中壹個詞缺少賓語,如:
法律專家表示,消費者當眾砸商品只是為了羞辱或發泄不滿。(2005年4D全國卷ⅲ)
“羞辱”缺少壹個對象,應該改成“羞辱廠商或者發泄不滿”。
這是我正在尋找的幫助妳記憶的公式:
~句子成分劃分公式~
(1)
主客體,定補,枝葉分明。
主要成分是主謂賓,枝葉確定,相輔相成。
定語必須在主語和賓語前面,前者是形式,後者是補語。
(2)
看整個句子,抓住中心,先找到主謂賓。
主原句有歧義,要適當補充形式。
謂語用形式描述,定語修飾主語和賓語。
要區分“德”、“地”、“德”。
它表示固定補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