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願堅1929年生於山東諸城縣,1944年參加革命工作, 1945年參加八路軍。先後任文工團分隊長、新華社支社記者、《解放軍文藝》編輯、革命回憶錄《星火燎原》編輯、八壹電影制片廠編劇、北京電影制片廠廠長等職。他於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在全國第四次文代會上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和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為了從事創作,他曾訪問過許多老紅軍、老幹部,了解了許多革命前輩英勇鬥爭的事跡。1954年,他發表了第壹篇短篇小說《黨費》,之後又連續發表了《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等十多篇小說。1974年,與他人攜手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獲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1976年後,他又發表了《路標》、《足跡》、《標準》等短篇小說,描寫了毛澤東、周恩來等老壹輩革命家在長征途中的感人事跡,其中《足跡》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王願堅的小說小巧玲瓏,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沈、真摯而又高昂的調子。他善於從生活中捕捉耀眼的光華,攝取生活美的壹剎那,然後用極節儉的筆墨去復現它、再造它,把詩意、哲理和對人物心靈的探索結合在壹起。他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具有崇高品格和美好情操的英雄,而這些英雄又和普通人的感情息息相通。如《黨費》中的女主人公黃新,精神是博大的,犧牲是壯烈的,但在作品裏,她幹的卻是農村普通婦女做的平常工作壹壹為遊擊隊準備鹹菜。通過對黃新用鹹菜代替銀元繳黨費這壹細節的描寫,深刻表現了在極端困難的環境裏,主人公的心也是和黨緊緊地連在壹起的。王願堅所塑造的許多革命先烈和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形象,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強烈的藝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