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主要分布在越南沿海平原,是越人(又稱京族)聚居的地方。有5000多萬用戶。中國廣西方城縣沿海地區約有10000人使用越南語。
越南記譜法的歷史
越南古典文獻多以文言文書寫,詞典中70%以上的詞是漢語詞(漢越詞,“T?漢六世?t”),近代以前多使用漢字和本民族發明的漢字。正式公文壹般用文言文,普通公文壹般用越南語,越南語是漢字和漢字的混合體。在13世紀南文字發明之前,越南人普遍講越南語口語,但由於本土語言的缺乏,書寫時多使用文言文(類似古代日本、韓國,官方文件多使用文言文,民間口語仍是本土語言)。南字發明後,越南語從此在口語和書面語上保持壹致。1919年越南廢除科舉,1945年阮朝滅亡,越南民主共和國建立,導致漢字和南文字的使用逐漸減少。而是在17世紀由基督教傳教士發明,並因法國殖民政策而普及,用羅馬字符表示“國語字符(Ch?屈?c Ng?,普通話)”。殖民時期,漢字被法國殖民者稱為“來自法國人的禮物”。獨立運動後,民族主義者認為漢字和南字不方便,效率低,國語字成為獨立後越南語的官方記法。毫無疑問,大多數越南國民都將普通話字符視為壹種正式的符號。
10世紀後,出現了壹個古老的越南語字符——紫楠。它是壹種方塊字,壹部分是借用漢字,壹部分是用漢字中的認識、形聲字、借用等方法形成的。比如,“?”(米懲t三,太陽);"?陵墓”(米懲罰t·tr╤ng,月亮)。13世紀以後,出現了用漢字書寫的詩歌,大量作品流傳至今。阮友(1765 ~ 1820)的《金傳》是紫楠詩歌的代表作。17世紀,歐洲傳教士制定了拉丁越南語拼音方案進行傳教。1649 ~ 1651時期,羅馬阿·德·羅德出版的《越-葡拉丁詞典》和用拉丁越南語寫成的《八日傳道法》被認為是越南語拉丁拼音的開端。拉丁化的越南語已經成為越南人獲取文化知識的工具。
越南“國玉字”書法介紹
越南民族文字使用拉丁字母。越南國語書法是越南特有的藝術,近年來深受人們喜愛。越南各地都有書法社,其中很多書法家的普通話寫得非常好,作品很有收藏價值。
譜系分類
自20世紀初以來,關於越南語的譜系分類壹直存在不同的觀點。馬伯樂(1883 ~ 1945)等壹些語言學家認為,越南語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或漢藏語系的壹個獨立分支,主要依據是越南語音節有固定聲調,單音節詞占多數,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其他語言學家如w . Schmidt(1868 ~ 1954)認為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現代越南語語言學家根據有大量與孟-高棉語同源的基本詞,語法結構與孟-高棉語基本相同,傾向於認為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
方言
越南語主要包括北部方言、北部中央方言、南部和南部中央方言,以河內北部方言為標準語。另外兩種方言有壹些語音變異,但語法結構相同,詞匯差異不大,可以互通。
語音
越南語發音包括11個單元音和25個輔音,形成162韻;輔音有-m,-n,-mi,-p,-t,-k等。音節之間的界限很清楚。語氣在區分詞義上有作用。標準語有平聲、尖聲、神秘聲、質疑聲、降調、重調六種聲調。但兩種方言各有五個聲調,分別是北中方言和南中方言。六音可分為平淡和玄妙兩大類。兩個調是平的,另外四個調是平的,用於詩的節奏。
語法
越南語是壹種孤立的語言,它通過不變的詞根和虛詞的語序來表達語法關系。句子的主語在謂語之前,賓語和補語在動詞之後,名詞修飾語通常在名詞之後,但數詞和量詞修飾語在名詞之前。語序或虛詞發生變化後,語義也發生變化。
詞匯
越南語構詞的主要特點是每個音節往往是壹個有意義的單位,可以獨立使用;這些單位也可以作為構成復音詞的基礎。大多數復音詞是雙音節的。殖民時期進入越南語的法語詞匯(主要是科學詞匯)繼續保持原有音節。在2000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越南語不斷從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借用或改造大量詞匯。漢語借詞在越南語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