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凳子文言文怎麽說

凳子文言文怎麽說

1. 矮做頭文言文翻譯

矮做頭 沒聽過。只有文言文《矮坐頭》是明朝浮白齋主在《雅謔》中講過壹則笑話。

家有壹坐頭,絕低矮。迂公每坐,必取片瓦支其四足。後不勝其煩,忽思得策,呼侍者,移置樓上坐。及坐時,低如故。乃曰:“人言樓高,浪得名耳。”遂命毀樓。

坐頭: 舊時指坐具;現在人說小板凳 。

絕: 特別。

浪:白白,空有。

全文翻譯:迂公家裏有個矮凳子,凳子很矮。每次他坐的時候,得用瓦片把四只凳子腳支起來, 後來他覺得很麻煩, 忽然想出個主意,把家裏的用人叫來,將凳子搬到樓上去坐。等他上樓坐下的時候,凳子還是很矮 。迂公於是說:“人們都說樓高, 不過是浪得虛名啊。”然後就命人把樓拆了。

2. 文言文翻譯

原文: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國人稱善焉。 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譯文: 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沒有縣令,妳認為誰可以勝任?”祁黃羊說:解狐可以。 晉平公說:解狐不是妳的仇人嗎? 他回答說:您是問我誰能勝任而不是誰是我的仇人。

晉平公說:好。就用他做縣令了,全國的百姓都稱贊祁黃羊。

過了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沒有太尉,妳認為誰可以勝任?”祁黃羊說:午可以。晉平公說:午不是妳的兒子嗎?他回答說:您是問誰可以勝任而不是誰是我的兒子,晉文公說好。

又任用了。全國的百姓都稱贊祁黃羊。

孔子聽說後,感嘆道:“唉,祁黃羊做的是對的,他薦舉別人,大公無私啊!” 原文:孟子曰:“舜發於畎畝①之中,傅說②舉於版築③之間,膠鬲(4)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土⑤,孫叔敖舉於海(6),百裏奚舉於市(7)。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9)於慮,而後作;征(10)於色,發於聲,而後 喻。入則無法家拂士(11),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墻的工作中被 選 *** ,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現,百裏奚從市場上被選拔。

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壹定要先使他的意誌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饑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誌,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

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郁結,殫思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

壹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狼 [原文] 壹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壹狼徑去,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才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壹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裏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

壹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壹只狼仍然跟著他。

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

但是兩只狼像原來壹樣壹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壹起受到狼的攻擊。

屠夫看見田野裏有壹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

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壹會兒,壹只狼徑直走開了,另壹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壹只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鉆進去了壹半,只露出 *** 和尾巴。

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壹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②。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③,二兒可得全不。”

兒徐④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⑤?”尋亦收至⑥。 註釋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這裏敘述孔融被曹操逮捕壹事。

收:捉捕。中外:指朝廷內外。

惶怖:指驚恐 ②琢釘戲:壹種小孩玩的遊戲。了:完全。

遽(jù)容:恐懼的臉色。 ③冀:希望 。

只:通“只”。 ④徐:慢慢的,緩慢的 ⑤大人:對父親的敬稱。

完:完整,按:這句話比喻主體傾覆,依附的東西不能幸免,必受株連。 ⑥尋亦收至:不久(來拘捕兩個兒子的)差役也到了。

尋:不久。收:差役。

譯文 孔融被捕,朝廷內外都很驚恐。

3. 古文翻譯 ~急

守株待兔 (shou zhu dai tu )解 釋: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出 處 先秦·韓非的《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柱,折頸而死。” 用 法 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奇逢》:“妾聞治家以勤儉為本,~,豈是良圖?” 近義詞: 刻舟求劍、墨守成規 、坐享其成反義詞: 通達權變 燈 謎 柳 典 故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裏翻土。

突然,他看見有壹只野兔從旁邊的草叢裏慌慌張張地竄出來,壹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壹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壹看:兔子死了。

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壹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壹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

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麽多便宜事啊。

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提示] 這是壹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兔子自己撞死在樹墩子上,這是生活中的偶然現象。宋國那個農夫卻把它誤認為是經常發生的必然現象,最後落得個田園荒蕪,壹無所獲。

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們壹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②,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③,冀復得兔④。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

——《韓非子》[簡譯] 從前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壹顆樹樁。壹天,壹只跑地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

從此,那個農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當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

[註釋] ①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和樹莖。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壹種農具,形狀象木叉。④冀——希望。

⑤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成語概括鄭人買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解釋: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示例:妳可千萬不要學~。 用 法 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 生搬硬套、死搬教條 燈 謎 河南人買鞋 典故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上面的鄭人有欲買履者,有時會寫成 鄭人有且置履者譯文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壹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放在座位上。

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時候,卻忘了拿尺碼.已經拿到鞋子了,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

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妳為什麽不用自己的腳試壹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註釋鄭——春秋時代壹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且置——且,將要。置,購買。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度——音奪,忖度,這裏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

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之——文言代名詞,這裏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裏指椅子、凳子壹類的家具。至之市——至,到。

之,往,去。市,集市。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裏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裏是不能、不可的意思。中心思想《鄭人買履》講了鄭國有個打算買鞋的人,先在家裏量好了腳的尺碼,到了集市上卻忘記拿尺碼,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碼再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

有人問他為什麽不用腳去試試,他卻回答,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不從實際出發,信守教條辦事呆板的人。

評點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

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

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課文版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