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筆順筆畫順序:撇、豎、橫折、橫、橫。
白(拼音:bái)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甲骨文,其古字形有多種解釋,壹種解釋稱白為太陽初升指狀,另有壹種解釋為大拇指之狀,還有壹種解釋為白色谷米。“白”的基本義指白色,由白色引申為純潔。白又表示明亮,進而又有了清楚的意思,由此又引申為表明、辯白。由白色還可引申為無用或或徒然。
康熙字典:
(bái)《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並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從入合二,二陰數也。《釋名》:啟也。如水啟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為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青州,厥土白墳。
又《禮·檀弓》:殷人尚白。
又《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無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又《說卦》:巽為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又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又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又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又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壹白丁耳。
又白民。《魏書·食貨誌》: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又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為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顛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又《禮·玉藻》:君衣狐白裘。陳註:以狐之白毛皮為裘也。
又《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又《唐書·食貨誌》:隋末行五銖白錢。
又《前漢·刑法誌》:罪人為白粲。註:坐擇米使正白,三歲刑也。
又《古今註》: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又《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又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又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又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又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蕡白黑。
又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顛。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