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ì
田字格中的“嬖”
註音: ㄅㄧˋ
繁體字:嬖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造字法:形聲
簡體部首:女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6
筆順:折橫撇豎折橫捺橫捺撇橫橫豎折撇橫
五筆86:NKUV
五筆98:NKUV
五行:水
UniCode:U+5B16
四角號碼:70404
倉頡:SJV
GBK編碼:E6D4
規範漢字編號:6187
編輯本段基本解釋
● 嬖
bì ㄅㄧˋ
◎ 寵幸:嬖愛。便嬖。嬖幸。嬖人。
編輯本段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嬖 bì
〈動〉
(1) (形聲。從女,辟聲。本義:寵愛) 同本義 [take as fovorite]
便嬖,愛也。——《說文》
毋以嬖禦人疾莊後。——《禮記·緇衣》
嬖人之子也。——《左傳·隱公三年》。註:“親幸也。”
而嬖是女也。——《國語·鄭語》。註:“以邪僻取愛曰嬖。”
叔孫還,納其女於 靈公,嬖,生 景公。——《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宋公子地嬖 蘧富獵。——《左傳·定公十年》
(2) 又如:嬖昵(嬖近。寵幸親昵);嬖奴(得寵的奴仆);嬖愛(寵愛);嬖艷(寵愛美女);嬖色(喜愛女色)。又表示受寵愛
驪姬嬖,欲立其子。——《左傳·莊公二十八年》
(3) 又如:嬖女(受寵愛的女子);嬖臣(得寵的近臣)
詞性變化
◎ 嬖 bì
〈名〉
受寵愛的人 [favorite]
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左傳·僖公十七年》
編輯本段漢語字典
[嬖][bì]
[《廣韻》博計切,去霽,幫。]
(1)寵愛。
(2)得寵。
(3)被寵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