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壹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註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壹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當人們使用“古代漢語”這個術語時,在不同的語境中賦予了它三個不同的含義:古代的漢語、上古漢語和文言。古代漢語首先是指“古代的漢語”。這就是說,鴉片戰爭以前漢族人所使用的語言都可以泛稱為古代漢語。古人的口語,我們是聽不到了,甲骨文,從甲骨文算起,這樣的古代漢語大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跟任何事物無不發展變化壹樣,語言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三千多年來,漢語有了很大的變化。根據漢語語法、詞匯和語音變化的情形,學者將古代漢語分為三個發展時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紀以前,即歷史上商、周、秦和兩漢時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紀到西元12世紀,即歷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時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紀到19世紀,即歷史上的元、明、清時期。
文言文中的詞類,分為實詞、虛詞,實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和量詞,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感嘆詞和擬聲詞。
文言文句子,按語氣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按句式可以分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省略句。
判斷句——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如: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群鵝,我鵝耳。
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如:
吾常見笑於大方之家。
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政治決定於經濟也。
倒裝句——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故不我若也。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
甚矣,汝之不惠。
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希望我能幫助妳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