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和泛讀拓展閱讀
首先,閱讀名人的故事
夏丐尊的閱讀方法
著名語言學家夏丐尊提倡壹種閱讀方法:以精讀文章或書籍為起點,然後向四面八方發展,從精讀壹篇文章讀多本書,有效地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
夏丐尊先生以閱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例:這篇文章是晉代人寫的。如果妳想了解這篇文章和金代文學的地位,可以翻翻《中國文學史》;這篇文章體現了壹種烏托邦思想,英國的摩爾寫了壹本書叫《烏托邦》,可以對照著讀。這篇文章屬於記敘文。如果想了解記敘文的格式,可以看看關於記敘文寫作的書籍。此外,如果妳想了解作者陶淵明的性格,妳還可以去看看《錢傳》。這樣看壹本書就可以得出壹個系列。夏丐尊先生自己也經常這樣解讀。
李澤厚的泛讀和精讀
讀書既要博學,又要世故。我們如何做到這壹點?我國著名美學家李澤厚采用博覽群書的方法,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精選幾本有深度的書來讀,達到精進。
他在中學時讀了相當多的書,尤其是文學作品,他對魯迅和謝冰心的作品特別感興趣。但這並不妨礙他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他每次中學數學物理考試,成績往往都是第壹。但是,如此廣泛的涉獵,並不足以讓人成功。於是,他找了壹些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內容深刻的書籍,認真研究起來。他從馬列著作中學會了研究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黑格爾的著作中學會了深刻的思維方式。魯迅的作品給他上了很大的課,對他的美學研究起了很大的指導作用。
李澤厚深有體會地說:“這種書不多。挑幾本精讀的書,看完很多書。就像培根說的,有些書要細細咀嚼,有些書要快讀,有些書只需要品味。”李澤厚的讀書方法很有助於處理博學與精進的關系。說明文和精讀是辯證統壹的,說明文和精讀是辯證統壹的。博學是基礎,精能為博學創造條件。博離開了本質,它會變得雜,本質沒有了博也會變得孤獨。掌握這種辯證法,就是讀書的高級藝術。
徐特立從少到多的學習。
著名教育家、革命老人徐特立從來不貪速讀,而是註重實效。在他看來,與其用讀壹本書的時間漫不經心地讀十本書,不如用讀十本書的時間老老實實地讀壹本書,這樣才能把書讀得清晰明了。所以他主張讀書要從少到多。
那時,老徐已經努力學習《說文解字》。這本書是1800多年前東漢人許慎寫的。它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系統分析字形、闡述詞源的字典,9000余字。老徐每天只學兩三個單詞。晚上睡覺時,他用右手食指把白天學的單詞寫在左手掌心,直到熟練掌握下壹個單詞。《說文》的部首* * *有540個字。他每天讀兩個字,花了1年才讀完。
老徐43歲開始學外語,也是用這種方式。他每天學習壹個新單詞,壹年內牢牢記下365個基本單詞。就這樣,他掌握了法語、德語和俄語。他說:“我的閱讀方法總是建立在‘定量’和‘不變’的基礎上。不切實際的貪婪,既不能理解,也不能記住。要理解,必須記住基本的東西,必須‘經常’和‘盡力’。”
第二,學習好的閱讀方法
(1)學會壹目了然的閱讀。
掃描閱讀是瀏覽閱讀的壹種。掃描閱讀的特點是速度快,所有要讀的東西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被“掃描”完。掃描閱讀的方法也可以稱為“壹目十行”。
掃描閱讀的主要作用是拓寬閱讀的廣度,達到廣泛閱讀的目的。我們知道壹個人要有廣博的知識,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除了精讀基礎書籍和經典書籍,他還必須廣泛閱讀其他書籍,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這個壹定要學會掃描。
為了掌握壹本書的大致內容。拿到壹本書,我壹般會先看書名和副標題、作者和出版社,看編輯的文字和關於作者的解釋;然後,瀏覽目錄,閱讀摘要、前言或後記,註意每章出現的小標題;最後,通過掃描的方式閱讀整本書。這樣我就能基本了解這本書的內容,然後再決定是否值得花時間去讀。
有時候為了找到壹些信息,篩選出妳想知道的信息,妳不得不使用這種掃描方式。在這樣的閱讀中,妳要把妳想了解的信息記在心裏,盡快移動視線進行掃描閱讀,註意標題、縮寫、不同字體等的使用。幫助您搜索所需的信息。
“掃描”閱讀的關鍵是在眼睛停留的瞬間(tóng洞不動的時候)感知更多的詞匯。我們通常所說的“壹目十行”,是指視線在字裏行間快速掃描。通過快速掃描閱讀的練習,可以快速抓住關鍵詞,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我們面前有壹段話shàn:“蔬菜提供維生素,還提供相當數量的無機鹽和膳食纖維;是每天均衡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物。營養學家建議,每天最好吃500克,其中壹半是綠葉蔬菜,對維持人體健康和保持充沛的能量大有裨益。”只要在掃描的時候抓住關鍵詞“蔬菜-無機鹽-纖維-每人每天500克-壹半是綠葉蔬菜”就能理解這句話的基本意思。在閱讀中,可以暫時拋開不重要的問題。
掃描對大腦的分析和綜合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常適合只需要瀏覽和略讀的書籍。
請閱讀下面的文章,並進行比較。如果用掃描法(下劃線的字是妳略讀時讀的字),是不是比逐字讀快很多?
幽默可以表現出說話者的熱情、溫和、平易近人,以及輕松愉悅的心情,從而使每個人都喜歡輕松地接近他。幽默還可以顯示說話者有充分的自信,是壹個堅強的人。他處於主導地位和主動地位。因為壹個失去自信的弱者,是不會輕易表達“幽默”的。在危機時刻,幽默往往比食物和水更重要。是鼓舞士氣和信心的有力武器。挪威著名探險家圖爾·葉禾·達爾達勒在為野馬挑選船員時,非常註重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幽默感。他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六個人乘著木筏,在波濤洶湧的海洋上漂流了幾個月。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開壹個有用的玩笑,說幾句幽默的話,同樣重要。”
當我們掃描時,我們應該學會看壹個或幾個單詞,而不是壹會兒看壹個單詞。當然,這種掃描方式需要壹段時間的訓練才能獲得。可以找壹篇通俗易懂的短文進行訓練,讓眼睛壹次“掃描”六七個單詞。經過經常訓練,閱讀速度可以大大提高。
學會“壹目十行”掃描是為了獲得閱讀材料的大致印象或找到所需的知識和信息,以較快的速度粗略地閱讀閱讀閱讀材料的壹種閱讀方法。掃描閱讀雖然不如精讀深刻細致,但仍然不能忽視閱讀的目的。所以掃描不能隨便馬虎,也需要認真的態度。掃描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優化閱讀材料,探索精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
不能只重視精讀而忽視掃描閱讀。壹個善於閱讀的人,必須學會掌握“壹目十行”的掃描能力。
(2)跳過閱讀
跳讀不同於“壹目十行”的掃描。“掃描閱讀”是壹只眼睛十行掃描閱讀,“跳讀”是跳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跳讀”是跳過壹些東西不讀,而“掃讀”是壹頁壹頁地讀。
心理學研究證明,視覺接受文本信號的速度遠低於思維。視覺只能通過耗時0.2-0.25秒的眼停來讀取文字信號,所以接受的速度很慢,而思維的速度卻極快,而且是以概念單位發展的。這樣壹來,就會出現妳看在眼裏卻不看的情況。而跳讀則通過省略次要信息來縮短接受單詞的時間,使閱讀與思考同步。
那麽,如何跳過閱讀呢?
壹種是以標題、關鍵詞、圖表為主要閱讀對象。大多數書都有副標題,有些作者還用粗體、下劃線或強調符號標出重要的地方。有些書在每章之前都有壹些關鍵段落。我隨手從書櫃裏拿出壹本書,書名是《數字化生存》。總結書中的字幕和關鍵詞:
1.重建世界/信息什麽是DNA/比特和原子/比特?/媒體世界/改頭換面的智慧在哪裏?
2.新人類空間/無限帶寬/從涓涓細流到浩瀚江河/龜兔賽跑/太空與天空的大轉移/光纖:自然之道/少即是多/將1000000比特壓縮成1...
書籍的基本框架壹目了然。
還有首末句的閱讀方法。只讀每個自然段落的第壹句和最後壹句。壹般的說明文中,每壹小段的第壹句往往是帶提綱的句子,最後壹句是承上啟下的句子,中間還有推論、補充、舉例。通過閱讀第壹句和最後壹句,我們可以很快跟上這本書發展的主線,擴展我們的思維,而不被細節所幹擾。
隨便找了另壹本書《創造心理學》,翻到第五章第壹節《展現創造能力》。第壹節“暴露創造潛能”的第壹句話是:“和往常壹樣,創造性的才能在個體中萌發得很早,尤其是那些‘神童’。”這壹節的最後壹句話是:“有創造力的學生熱愛這種沒有準確答案的練習,他們經常圍繞著這些練習展開激烈的討論。”第二節“心理測試”的第壹句話是:“心理學家們發展了許多測量智力的心理測試方法。”這壹節的最後壹句話是:“實用有效的心理測驗方法需要心理學家進壹步研究和創造,特別是心理測驗的壹般理論需要結合創造能力的研究來制定。”
妳去找壹本理論書,看第壹句和最後壹句試試。
跳頭詞法也是壹種非常實用的方法。只閱讀與妳需要的特定主題相關的單詞,省略其他段落、句子和單詞。現在出現在我手裏的是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攝影創作實踐》壹書。我瀏覽了其中的壹篇,“十種抓拍方法”,跳過了中心詞:
第壹,采取突然襲擊的方法...在拍攝對象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拍壹張快照...;二、分流方法...瞄準遠處,等待時機...“三角形焦點”...;第三,欲擒故縱...
用這種跳讀的方法把這些重點連接起來,形成壹本書的“濃縮本”。當妳拿到壹本書的時候,妳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先讀壹遍,然後再決定是否需要精讀這本書。
語法單詞的跳過方法也很簡單。註意句子中的結構詞,如“因為…………”、“總之”、“由此”等,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
另外,隨機跳讀法,完全根據妳的興趣和想法來找閱讀的註意點。跳讀中有主動的閱讀目標,所以閱讀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同時進行快速分析和綜合思考活動。
瀏覽閱讀常用跳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