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音字即形聲字,是指漢字的壹種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由表示意義範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聲旁)組合而成。
形意字又稱“表意文字”,是壹種圖形符號只代表壹定意義,而不代表語言的語素或語音的文字系統。
文或字主要是起標聲作用的造字方法所謂以事為名,即依事類而定其名字。是說在經某個事物定名而造字時,先確定它在萬事萬物中的屬類,屬類確定後就用表示這屬類的文(或字)來作新造字的主義部分;
所謂取譬相成,就是根據口語取壹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文或字來作新造字的標聲部分。這樣,主義和標聲的兩個部分相輔相成而構成新造的字。
擴展資料
表意文字是文字萌芽時期的產物,是相當原始的,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刻符、巖畫、文字畫和圖畫字。由於表意文字不能紀錄任何語言,因此它並僅在文字原始時期使用。
當文字史進入古典時期後,意音文字(如漢字)便取而代之了。
另:在非正式的場合,意音文字往往被稱為表意文字,但這只是壹種比喻或形象的說法,事實上它們在語言學上的定義完全不同,其領域互不相交。
形聲字的意符只能表示某種意思的範圍或只表示事物的屬類,因而它在形聲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類名,並不能表示這個形聲字的具體含義。
例如:項、題、顏、顛等字。意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種意思的範疇,那麽範疇可以有大小寬窄之別,因而同用壹個意符的諸多形聲字,其具體含義雖然彼此相關聯,但是這種關聯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反。
百度百科-形聲字
百度百科-形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