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董怎麽讀

董怎麽讀

董讀作dǒng。

董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根據現有古文字材料,此字始見於篆文,但也見於《尚書》等先秦著作,形聲字。董的本義為鼎董,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假借為監督、管理,也可作為姓氏使用。

文字源流:

董,形聲字。從艸,重聲。“董”字在《說文解字》中寫作“蕫”,從艸,童聲。隸書有承篆文從童,亦有改從重。“蕫”變為從艸、重聲之“董”字,楷書則字固定從重聲。董字由草字頭和“重”字組成,上面的“艹”是形旁,下面的“重”是聲旁。

說文解字:

鼎蕫也。從艸童聲。杜林曰:藕根。多動切?。

釋艸曰:蘱,薡蕫。郭雲:似蒲而細。按說文無蘱字者,葢許所據只作類。

從艸童聲。

多動切。九部。亦作董,古童重通用。或用為童蓈字,誤。

杜林曰“藕根”。

漢誌有杜林倉頡訓纂壹篇,杜林倉頡故壹篇,此葢二篇中語。藕當從後文作蕅。蕅根猶荷根也。郭樸曰:北方人以藕為荷,用根為母號也。然則杜林謂蕅為蕫。?

《康熙字典》

古文(蕫)《唐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音懂。《爾雅·釋詁》:董,督正也。《書·大禹謨》:董之用威。

又《博雅》:固也。

又,深藏也。《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

又,《周禮·春官》:辨九?,四日振動。鄭註:動讀為董。書亦或為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