璃讀lí。
璃,(拼音lí)是漢語通用規範字壹級漢字。此字始見於戰國篆文,本義指壹種色澤光潤如玉的礦石,後指人工用釉料燒制成的玻璃層。壹種質地硬而脆的透明物品,壹般用細紗、石灰石、碳酸鈉等混合起來,加高溫熔解,冷卻後制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氧化鈉和氧化鈣。
康熙字典
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又或作流離。《前漢·西域傳師古註》大秦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十種流離,此自然之物。今所用,皆銷冶石汁,加以眾藥,灌而為之。始於元魏,月氏人商販至京,采礦鑄之。
又簟色。《韓愈·鄭羣贈簟詩》攜來當晝不得臥,壹府傳看黃瑠璃。體堅色凈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蘇軾·寄簟與蒲傳正詩愧此八尺黃瑠璃。《註》瑠璃,象簟色,假借語也。
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凈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明行圓滿。又《韻會》玻璃,亦西國寶。此雲水玉千年冰化,亦書作頗黎。殑原字從歺,不從歹。
壹種用鋁和鈉的矽酸化合物燒制的釉料,多為綠色或金黃色,用於燒制磚瓦、缸、盆以及壹些工藝品璃讀輕聲。
組詞
玻璃、玻璃磚、玻璃紙、安全玻璃、玻璃鋼、毛玻璃、琉璃眼、璃燈、玻璃樂、石英玻璃、琉璃球、浮法玻璃、硼玻璃、鉛玻璃、夾層玻璃、黃琉璃、鈣玻璃、玻璃春、琉璃觀音。
磨砂玻璃、心似琉璃、心若琉璃、鈉鈣玻璃、琉璃物語、乳濁玻璃、釹玻璃、玻璃江、頗璃、家電玻璃、水玻璃、水晶玻璃、懸璃、玻璃絲、琉璃榻、磨玻璃、琉璃娃娃、鋼化玻璃、琉璃火、琉璃燈、玻璃池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