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文簡說。
壹讀課題,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魯迅筆下孔乙己那“竊書不算偷”的話來。孔乙己“竊”的是書,而本文“竊”的則是讀,情趣上大相徑庭。品讀課文,我們會隨著這個怯怯地藏身於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地閱讀著的小女孩,體會到讀書時腿酸腰麻、饑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這種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復雜感受,正是竊讀的百般滋味。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作者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這裏,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來表達終於發現書並沒有賣出去,又可以接著讀的驚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妳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裏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異。在“竊讀”這種氛圍中,壹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壹方面還要時刻關註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註意。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這其中壹系列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的顧客之多,更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如饑似渴。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壹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並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使之強化。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急忙打開書,壹頁,兩頁,我像壹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貪婪”是指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這句話以壹個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壹匹饑餓的狼,壹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餓狼進食。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欲,對讀書的渴望。
②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我”渴望讀書,而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但所謂“竊”,也無非是只讀不買。“我”在閱讀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或老板發現受到訓斥和驅趕,這種書中世界的吸引與沈迷,書外世界的擔憂與緊張,使快樂與懼怕交織在壹起,形成壹種復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③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對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趣味盎然地寫出“我”為雨天能夠有個充足的理由讀書而高興無比,更加表現出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④我合上書,咽了壹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
作者用“咽了壹口唾沫”這樣壹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盡管是腿酸腳麻、饑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後有壹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壹次精神的盛宴,收獲了知識與智慧。
⑤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妳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壹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
(2)對詞語的理解。
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註意到我的這種環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為相適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裏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裏店員態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饑腸轆轆:餓得肚子直叫。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著肚子站著苦讀中,也幻想著能夠有錢;要求不高,只不過能吃上壹碗面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壹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壹樣難以實現。
依依不舍:留戀,不忍分離。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壹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4.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教師可讓學生交流課外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享受。
2.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壹些表達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思路展開教學。
首先,在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說壹說:讀了課文,竊讀給妳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交流時,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復雜感受,並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壹句。
然後,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與懼怕”這壹問題展開討論,從具體語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最後,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妳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啟發,能夠在黃金年齡進行閱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本文語言樸實而又生動感人,教學時要重視朗讀,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文章雖沒有曲折的情節,可作者的內心卻因竊讀而波瀾起伏。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出作者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
這篇課文的動作和心理描寫極為傳神,充分表達了對讀書的酷愛,要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朗讀好了,也就體會到了。
4.教師要註意文中壹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讀dì;“踮起腳尖”中的“踮”讀diǎn;“暫時”中的“暫”讀zàn;有壹些字的筆畫較多,如,“餓”“懼”“檐”“酸”“撐”,要提醒學生註意各個部件的組成。還有壹些字雖然筆畫較多,但是形聲字,要引導學生根據這壹特點進行記憶。
5.在教學時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仔細品味這樣寫的好處,並抄寫下來。
6.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竊讀的滋味雖是苦樂交織,憂喜並存,但樂大於苦,喜大於懼,知識和智慧的豐收彌補了身體的勞累。教師相機組織學生開展壹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開展活動,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去圖書館或書店了解圖書有哪些種類;給自己的圖書歸類,做個書目;找壹本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做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為後面“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和“展示臺”做好準備。
四、教學案例
片段壹:
品味竊讀的滋味
師:作者說“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這種滋味好受嗎?請結合妳畫出的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來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我從作者的動作中體會到竊讀是快樂的。放學後“急匆匆地趕”,“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鉆過去”,“總算擠到裏邊來了”,“急切地尋找”,都說明了她特別想讀到這本書。能讀到自己這麽喜歡的書,當然是快樂的。我在讀到自己盼望已久的書時,就特別快樂。
生:我從這些動作中倒覺得竊讀實在是太累了,而且她要壹直站著,站得腿都酸了,腳也麻了。
師:同學們從同樣的語句中讀出了不同的感受,就應該這樣讀書。竊讀的滋味還有哪些?
生:還有她放學後就來了,壹直讀了兩個多鐘頭,多餓呀。
生:我也覺得這種竊讀的滋味並不好受,因為她還壹直提心吊膽。妳看,她要把自己隱藏起來,貼在壹個大人身邊,假裝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萬壹那個人很煩,該多尷尬呀!還要察顏觀色,壹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讀完。
生:還有,雖然下雨天能有個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可她也不能專心讀書,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多累呀!
師:是啊,又憂又懼,又累又餓,這種竊讀的滋味真是令人難以忍受。可作者還是樂此不疲,快樂又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課文,找壹找深層次的原因。
生:“我合上書,咽了壹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作者明明什麽也沒吃,卻咽了壹口唾沫,她從書中壹定收獲了許多知識和智慧,心裏非常高興。我覺得這就是她感到快樂的源泉。
師:是呀,這種精神的滿足不僅快樂,而且幸福。所以她說“腳站得有些麻木,但我卻渾身輕松。”
生:“記住,妳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她的老師說讀書能使人成長,那麽作者在竊讀時讀了那麽多書,我覺得她會比自己的同學更加聰明,更加成熟。
師:是的,讀書不僅僅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開啟智慧,而且會使壹個人成長起來。從妳們的體會中,我不僅感受到了竊讀那五味俱全的滋味,而且領悟了讀書的真諦。下面就來有感情地讀讀課文,進壹步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求知的渴望。
片段二:
感悟寫法
師:有的同學說課文寫得像日記壹樣真實感人。那麽,妳認為哪裏寫得好呢?
生:我喜歡第2自然段。作者寫自己的心理活動,有用引號引起來的,也有直接寫出來的,而且這壹段就寫了回想、安心和擔憂幾種不同心情的轉換。這幾種心情都因為她太渴望繼續讀完那本書了。
師:妳註意到了作者對復雜心理活動的描寫。的確,這種種心情的變換皆源於對讀書的渴望。妳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
師:知道他為什麽把心裏想的讀得這麽慢嗎?
生:因為作者是在心裏想,有點像自言自語,是邊走邊回憶。
師:體會得好!大家都試著讀壹讀這段。
生:我特別喜歡第3自然段。讀後就仿佛看見了壹個小女孩奮力從大人中間擠進店裏,瞪大眼睛在書叢中尋找,壹遍又壹遍,終於驚喜地找到那本書。
生:我也喜歡這壹段,妳看作者匆忙地“跨進店門”,因為人多個矮“踮起腳尖”,靈活地“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把短發弄亂也沒關系,壹直“擠到裏邊”。為了讀書著實做了壹番拼搏。
師:說得多好!妳們都註意到了作者細致的動作描寫,讓我們感覺到了小女孩身上那種強烈的求知欲。請把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進壹步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
生:我最喜歡這句:“急忙打開書,壹頁,兩頁,我像壹匹餓狼,貪婪地讀著。”作者把自己比作壹匹餓狼,太形象了,狼餓了就會大口大口吃個不停;而作者終於找到了自己喜愛的書,是急忙打開書,壹頁、兩頁不停地讀下去,對文字像狼對食物壹樣貪婪。
師:多麽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讀書的熱愛呀!這樣的描寫還有很多,把妳找出來的語段讀給大家聽。
片段三:
體會竊讀的意義
師:魯迅筆下的迂腐文人孔乙己曾經狡辯說“竊書不算偷”,現在我們也來討論壹下,“竊讀”算“偷”嗎?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找壹找自己的依據。
生:我覺得應該算吧。因為書店就是賣書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說“像我這樣常常光顧而從不購買的,恐怕沒有”。
生:我覺得不算偷,雖然作者收獲了很多,但書店並沒有損失什麽。
生:那她為什麽還要隱藏起來,感到懼怕不安呢?
生:因為有些書店裏服務的人對沒有錢買書的顧客不歡迎。而作者只是壹個真正愛讀書,有著強烈求知欲的學生,並沒有偷書店的什麽。
師:同學們辯論得很熱烈。而實際上她和其他讀者不壹樣,只讀不買,竊書讀。她曾說:“但我偷竊了什麽嗎?我不過是壹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皆因沒有錢,我不能占有讀書的全部快樂。”可以說《竊讀記》三個字中充滿了樂趣,也飽含著作者的辛酸。
五、相關鏈接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於1919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不久即返臺,當時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報》記者。在北京度過的25年時間,被林海音稱作“金色年代”,影響了她的文學創作,她的作品中具有濃厚的老北京味。1948年8月她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故鄉臺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主編《聯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作,並兼任《文星》雜誌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誌,以後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林海音將北京的生活點滴寫成《城南舊事》壹書,深得讀者喜愛,被譯成多種文字。該書後來拍成電影,也改編成兒童繪本。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厚的。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蕓窗夜讀》、《剪影話文壇》、《壹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臺灣報刊。
拓展閱讀
竊讀記(節選)
林海音
為了解決肚子的饑餓,我又想出壹個好辦法:臨來時買上兩個銅板(兩個銅板或許有)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裏,當智慧之田豐收,而胃袋求救的時候,我便從口袋裏掏出花生米來救急。要註意的是花生皮必須留在口袋裏,回到家把口袋翻過來,細碎的花生皮便雪花樣地飛落下來。
但在這次屈辱之後,我的小心靈確受了創傷,我的因貧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發,而且產生了對人類的仇恨。有壹次剛好讀到壹個外國女詩人的手筆,我曾抄錄下來,貼在床頭,傷心地壹遍遍讀著。小詩說:
我看見壹個眼睛充滿熱烈希望的小孩,
在書攤上翻開壹本書來,
擺書攤的人看見這樣,
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妳從來沒有買過書,
所以請妳不要在這裏看書。”
小孩慢慢地踱著嘆口氣,
他真希望自己從來沒有認過字母,
他就不會看這老東西的書了。
窮人有好多苦痛,
富人永遠沒有嘗過。
我不久又看見壹個小孩,
他臉上老是有菜色,
至少那天是沒有吃過東西——
他對著酒店的凍肉用眼睛去享受。
我想著這個小孩情形必定更苦,
這麽餓著,想著,這樣壹個便士也沒有。
對著烹得精美的好肉空望,
他免不了希望他生來沒有學會吃東西。
我不再去書店,許多次經過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過去。但壹次,兩次,我下意識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終於有壹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來,我仍願壹試,因為壹本新書的出版廣告,我從報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慣技,又把自己藏在書店的壹角。當我翻開第壹頁時,心中不禁輕輕呼道:“啊!終於和妳相見!”這是壹本暢銷的書,那麽厚厚的壹冊,拿在手裏,看在眼裏,多夠份量!受了前次的教訓,我更小心地不敢貪婪,多竄幾家書店更妥當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難堪。
每次從書店出來,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腦中被書中的人物所擾,踉踉蹌蹌,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來,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訴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書店的壹角時,被快樂激動得忘形之軀,便險些撞到樹幹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過幾家書店都看不見那本書時,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勁的書被人搶走壹樣,我暗暗焦急,並且詛咒地想:皆因沒有錢,我不能占有讀書的全部快樂,世上有錢的人這樣多,他們把書買光了。
我慘淡無神地提著書包,抱著絕望的心情走進最末壹家書店。昨天在這裏看書時,已經剩了最後壹冊,可不是,看見書架上那本書的位置換了另外的書,心整個地下沈了。
正在這時,壹個耳朵架著鉛筆的店員走過來了,看那樣子是來招呼我的(我多麽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書架,裝作沒看見。但是壹本書觸著我的胳膊,輕輕地送到我面前:“請看吧,我多留了壹天沒有賣。”
啊,我接過書害羞得不知應當如何表示對他的感激,他卻若無其事地走開了。那情感,使我的眼久久不能落在書本上。
當書店的日光燈忽的亮了起來,我才覺出我站在這裏讀了兩個鐘點了。我合上最後壹頁——咽了壹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吞食下去了。然後擡頭找尋那耳朵上架鉛筆的人,好交還他這本書。在遠遠的櫃臺旁,他向我輕輕地點點頭,表示他已經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書放回書架上。
我低著頭走出去,黑色多皺的布裙被風吹開來,像壹把支不開的破傘,可是我渾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裏是壹包忘記吃的花生米,我拿壹粒花生送進嘴裏,忽然想起有壹次國文先生鼓勵我們用功的話:
“記住,妳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但是今天我發現這句話還不夠用,它應當這麽說:
“記住,妳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裏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