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鄞字怎麽讀

鄞字怎麽讀

鄞字的讀音:yín。

鄞,漢語二級字,讀作鄞(yín),本義指邊際、界限,引申義是形體、軀體。也指古義地名 ,春秋時屬越國,即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該文字在《廣韻》和《邑部》等文獻均有記載。

康熙字典:

《廣韻》語巾切《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說文》會稽縣名。《後漢·郡國誌》鄞,章安故治,閩越地,光武更名。《註》本鄞縣南之回浦_,章帝章和元年立。

又《順帝紀註》鄞故城,在_縣東南。

又《唐韻》語斤切《韻會》疑斤切,?音_。義同。

說文解字註:

會稽縣。二誌同。今浙江寧波府奉化縣有故鄞城是也。說者謂以亦堇山得名。越絕書所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是也。_其字初作堇。後乃加邑。越語曰。句踐之地東至於鄞。韋曰今鄞縣是也。從邑。堇聲。語斤切。十三部。

起源和發展:

清人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說:“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加邑為鄞。”這就是說“鄞”大約產生於夏朝;《國語·越語》稱:“越王勾踐之地,東至於鄞。”壹般認為《國語》成書於戰國,就是說“鄞”作地名至少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秦朝推行郡縣制,在會稽郡下設鄞縣。

對此《漢書·地理誌》稱:“會稽郡,秦制。縣二十六:句章、余杭、鄞、錢塘、_?”也就是說“鄞”地正式建置,“鄞”正式成為鄞(州)地的專門用詞是從秦朝開始的。不過上述記載僅限於現在的鄞州(縣)地區,而事實上,秦朝之前,在中原地區,“鄞”字就已經被用作地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