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陶的筆畫

陶的筆畫

陶的筆畫:10。

陶,漢語壹級字, 讀作陶(táo或yáo),多音漢字,名詞時多念táo,做動詞時多念yáo。有多種釋義。

起先陶字寫成沒有“阝”的“陶”,後來在其左增加“阝”部,形成陶字,其義為表示制陶時從高坡上取黏土之義,所以說陶字也可以說是形聲兼會意,後世便以這個字代替“陶”。

陶 yáo〈名〉通“窯”。窯竈 [kiln]《集訓》:“陶,燒瓦器土室也。”——《壹切經音義》

平遙,史稱古陶,相傳為帝堯的封地。春秋時為晉國屬地,戰國時屬趙國。秦置平陶縣,西漢置京陵、中都縣。北魏始光元年( 424),改平陶為平遙。

基本字義:

1. 用黏土燒制的器物:~俑。~粒。~瓷。~管。~器。

2. 制造陶器:~冶。~鑄。

3. 喻教育、培養:~化。~育。~染。熏~。

4. 快樂的樣子,使快樂:~然。~醉。~~。

5. 古同“淘”,洗。

6. 姓。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陶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桃。《爾雅·釋丘》再成為陶丘。《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書·禹貢》東出於陶丘北。《釋名》於高山上壹重作之,如陶竈然也。《說文》陶丘,在濟隂。《戰國策》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註》今定陶縣。《前漢·地理誌》濟隂郡定陶縣。《史記·越世家》範蠡止於陶。

《註》徐廣曰:今定陶。正義曰:括地誌雲:陶山在濟州平隂縣東三十五裏,止此山之陽也。

又《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為陶唐氏。《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又縣名。《漢書·地理誌》魏郡館陶縣,雲中郡陶林縣,定襄郡安陶縣,雁門郡?陶縣。

又《玉篇》陶甄。《廣韻》屍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書》神農作瓦器。《詩·大雅》陶復陶穴。

又陶正,官名。《左傳·襄二十五年》昔虞閼父為周陶正。

又《書·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傳》鬰陶,言哀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