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

 讀完某壹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壹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 篇1

 看過胡適《差不多先生傳》的朋友都知道,“差不多先生”奉行的是“凡事差不多、不必太計較”的工作原則。然而正是這個工作原則使這位“差不多先生”的性命斷送在壹個獸醫之手!結局很悲催。其實現實中的“差不多先生”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考核不認真,差不多就行;工作不求過硬只求過得去,對人對己差不多就行了。結果工作沒有成效,原地踏步,殊不知,“千裏之堤,毀於蟻穴。”細節即能成事也能毀事!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壹切。

 1986年1月28日,美國的“挑戰者號”航天飛船剛升空就發生了爆炸,包括兩名女宇航員在內的七名宇航員在這次事故中罹難。調查的結果是因壹個O型密封圈在低溫下失效所致。失效的密封圈使熾熱的氣體點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盡管在發射前夕有些工程師警告不要在冷天發射,但是由於發射已被推遲了五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視。這次事件是人類航天史上最嚴重的壹次載人航天事故,壹些人員對於技術人員的建議敷衍了事,結果卻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億美元,並使航天飛機停飛近三年。正是這種“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差不多心態”釀成了這場悲劇。反觀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存在這種“差不多態度”。比如:學習態度差不多,僅僅了解本職工作範圍內的壹些制度、辦法,對於其它方面主動了解的較少。而“差不多”態度導致“差不多”問題出現後,往往我們首先會抱怨為什麽同事總是這麽“較真”,為什麽領導總是在挑毛病刁難自己。

 細節決定成敗,責任重於壹切。

 我們的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事實上,蕓蕓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只是能做壹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基礎。最近在整理壹些報表,涉及兩年的壹些培訓信息,很多都是培訓平臺需要維護的信息,在填表的時候,很頭疼。為什麽呢?估計大家都能猜得到!信息不全啊!表填不出來……盡管在季度通報、年度通報、培訓計劃文件裏都做過要求,但是很慚愧!我在檢查、督促方面也是壹位“差不多”先生。工作中缺乏責任心,等於沒做工作!

 細節決定成敗,執行成就壹切。

 試想壹下:如果壹個企業中每壹層都有壹個“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員工,由上到下傳達壹項任務時,每壹個人都差1%,這樣壹來,等任務傳達到真正實施執行的人,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不是細節決定成敗,而是令人震驚的細節決定成敗。當我們抱怨,行動上已十分重視細節,為什麽卻看不到效果時,就要知道,其實我們在細節上,還遠遠沒有做到位。主任平時經常也和我們說:“緊急重要的事情最先做、緊急非重要的事情其次做、非緊急非重要的事情最後做。”可是由於缺乏工作計劃性,缺乏時間管理意識和能力,導致有些工作的完成比較倉促,甚至出現遺漏的情況。所以我們的工作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不管是胡適先用辛辣的筆跡還是現實生活中的後悔。歸根結底,把做人、做事都做細是個人責任感問題,職業人存在的價值就是能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通過工作努力提升自己,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工作中擺正自己的職業形象,使自己日趨完美,堅決不做新時期的“差不多先生”,堅決拋棄“差不多”的惡習,發揚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 篇2

 差不多先生說:“紅糖和白糖差不多,陜西和山西差不多,十和千差不多,晚兩分鐘差不多,牛醫和大夫也差不多。”最後差不多先生死在了他差不多的信念中,卻又固執認為活人和死人差不多,讀來覺得甚是好笑,更可怕的是他死後,周邊的人視他為榜樣,壹股‘差不多’風氣盛行。

 對“差不多”說“不”

 生活中,倘若醫生寫錯壹味藥,銀行櫃員少寫壹個小數點,火車隨意發車,科技人員錯用計算公式,都以差不多的姿態來對待,這個世界豈不是要打破規則,動蕩不安嗎?在企業裏,壹個企業要想長久不衰,需要拒絕差不多先生,壹個員工要想作出自己的事業,需要學會說“差不多先生,我們不約!

 精益生產做精鋼鐵

 在工作中,我們始終貫徹馬鋼精神:文明生產,精益制造,創新超越,以精益制造作為生產中的標語,鋼行業作為國家基建的重要支柱,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鋼鐵以高科技,高精密,高質量著稱,失之毫厘,謬以千裏,生產環節中每壹個細小的瑕疵,都能導致重大事故,例如軋線孔型眾多參數,壹個微小的變動都能導致重大質量損失。我們要杜絕差不多,做到零瑕疵,零失誤,做精鋼鐵,創造綠色企業,美好家園。

 精益求精壹絲不茍

 進入新時代,我們只有弘揚壹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秉持把工作做到極致的態度,才能做強馬鋼品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工作是壹種修行,世間只有必然性沒有偶然性,縱觀那些長久不衰的企業,都在傳承壹種工匠精神,樹立壹份對工作的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把任何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成功。每個人都有不同於別人的智慧,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馬鋼中,不論妳是操作工,行車師傅,維修工、技術人員,雖然處於平凡的崗位上,但只要在自身領域足夠優秀,在極致中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都是壹種成功。

 與時俱進創新超越

 與時俱進,創新超越是我們軋鋼分廠的目標,我們的創新與否決定著企業的明天,正如特鋼公司2018工作主題:加速提升創新競爭力,昂首闊步邁上新征程,為實現新時代馬鋼特鋼新跨越而努力奮鬥,更加明確了創新的重要性。如何創新呢?創新是實踐中的點點滴滴的積累,是工作中壹絲不茍的沈澱,杜絕差不多,才能創新,才能超越。

 作為軋鋼分廠的領頭羊,更是需要壹種認真細致的態度做好每壹件事情,不可以差不多的態度來完成,努力學習,多思多想,充實自己,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千裏之堤,毀於蟻穴,認真細致的做好當下事,明白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壹切。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狹路相逢勇者勝,馬鋼要在激烈而又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取勝,離不開每壹位馬鋼人壹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嚴於律己,為實現馬鋼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而奮鬥!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 篇3

 “妳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及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看到這裏,我頓時眼前壹亮,心中納悶著:“究竟是誰有如此大的名氣,令全中國人民家喻戶曉。”眼球便情不自禁往下文轉著,才知此人姓差名不多,有壹雙眼睛,兩只耳朵,壹個鼻子,壹張嘴,只不過看得不很清楚,聽得不很分明,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罷了!我差點笑出來,這差不多先生有五官和沒五官根本就差不多,不愧為大文豪胡適筆下的人物形象。

 差不多人如其名,常常把“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自他小時侯就如此,把紅塘買成白糖,還理直氣壯地辯論道:“紅塘和白糖不就差不多嗎?”我想既然買白糖,為啥不反買食鹽呢?反正看上去不都差不多。他在學堂的時候,常常把陜西認為是山西,那麽按他這樣想莫斯科還不得成了墨西哥?還別說,或許他還真是這樣認為的。長大後差不多先生在壹個錢鋪做夥計,可他常常把“十”寫成“千”,“千”寫成“十”,掌櫃為此狠狠罵他,誰料,他還義正言辭地說道:“‘千’字比‘十’字就多壹撇,不是差不多嗎?”既然他這樣說,我想試問,難道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只有五十年嗎,或是說壹個中年人有三千歲。如果真是這樣,那世界還不得亂了套?其實在差不多先生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類似的事,就連臨死也不例外:

 壹次,差不多先生得了急癥,他的家人便去找醫生,誰料招徠壹個牛醫,差不多先生心裏想:“醫牛的`和醫人的差不多,都是醫生,讓他試試吧!”於是,這位牛醫用醫牛的方法給他治玻不壹會兒,差不多先生就壹命嗚呼了,他臨死時,用壹口氣斷斷續續說:“活人與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差不多就……就好了,何……何必太認真呢?”

 在我看來,差不多先生最終的悲慘命運絕非偶然。即使他沒有喪命於牛醫的手術刀下,將來也會死在他的“差不多”中。他的壹生凡事追求差不多,殊不知事情往往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的,兩件差不多的事情常常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可以說差不多先生壹生都是失敗的,而他敗就敗在這個“差不多”中,可人們……

 他死後大家都稱贊他樣樣事情看得透,對事事都不計較,是壹個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尊稱死去的他為圓通大師,他的名譽越傳越遠,無數人都以他為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成了壹個懶人國了。

 讀到這裏,我頓時楞住了,原來差不多先生只是萬千中國人的壹個縮影而已,而胡適也只不過是用放大鏡去寫照中國人民的壹言壹行罷了。而我,剛開始竟可笑地認為差不多先生僅僅是胡適豐富的想象所締造出來的壹個虛擬的搞笑人物。我不為差不多先生的悲慘命運而感到可悲,反而為文中那愚昧的人們感到可悲,差不多先生的思想明明是負面的,可人們還去贊賞,效仿……然而令人可悲的是……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這句話又回蕩在我的耳邊,而它是那麽的熟悉。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 篇4

 這天,我讀了胡適寫的《差不多先生傳》,覺得差不多先生實在可笑:白糖與紅糖差不多,山西與陜西差不多,就連自己得了重病,家裏找錯了醫生,請來了牛醫,也認為牛醫與人醫差不多,死前還說:“活人與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確。”哪有這麽傻的人呢?我忍不住笑了。真的差不多嗎?表面上差不多,實際上可差太多了!但我冷靜下來又壹想,還笑別人呢,我自己還不是這樣嗎?考試時把休息寫成了“體息”,白白丟了壹分。卷子發下來了,我還認為差不多,不就應減分。文章最後寫:“無數無數的人都學習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壹個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驚呼,這怎樣成?打仗時部隊潛伏在敵人後方,準備發動襲擊,如果有壹個人動壹下,如咳嗽壹聲或綣曲壹下腿,就可能會造成全軍覆沒;發射衛星,如果科學家計算時小數點點錯壹位又認為差不多而不糾正,結果衛星掉下來,那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啊!看來,我們做事情就是要處處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樣。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是這樣。雙休日,在書店尋找辯論賽書籍時,無意中翻看到胡適文集中的壹篇《差不多先生傳》,好奇心驅使我看完了整篇文章。

 差不多先生是誰?他是著名文學家胡適在《差不多先生傳》中虛構的壹個人物。文中寫道“妳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可謂無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妳必須見過他,也必須聽別人說起過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上。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妳我都差不多,他有壹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憶卻不很精明,思想也不很縝密。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文中的差不多先生直到死,都還是會自圓其說:“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

 他就是這樣壹個對樣樣事情都看得破,想得開,不計較的“老好人”。但這種“老好人”,我們真的需要嗎?凡事差不多就好,後果將不堪設想。

 美國總統麥金萊在壹所學校演講時,對學生說:“比其他事件更重要的,是妳們需要把壹件事情做得盡可能完美。”

 每個人都擁有難以估量的潛能,萬事“差不多就行”,等於辜負了自己的潛能。換句話說,只有以“完美主義”的態度投入工作,才能把自己潛在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工作上也是如此,有些人本來就有出色的潛質,卻正因不具備盡職盡責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經常出現疏漏,結果讓自己逐漸平庸下去。而另外壹些人,剛開始在工作中表現得並不出色,但他們盡職盡責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想盡壹切辦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到自認為完美,反而在事業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只有對自己要求嚴格,才能夠避免自己也成為工作中的“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 篇5

 前不久,我從三聯出版社訂購了壹本《國文百八課》,並從中拜讀了近代大文學家胡適先生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傳》,感慨萬分。

 這篇文章描述了中國人民的代表和“榜樣”差不多先生的壹生。差不多先生的樣貌和妳、我都差不多,但凡事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細密。他常把山西說成陜西,把紅糖買成白糖,把十字寫成千字,更有甚者,把這天以為成明天,把9:30看成9:32,結果誤了要事。有壹次,他忽得重病,叫家人去喊王醫生來給他治療,可壹不留意說成了獸醫汪大夫。差不多先生知道叫錯了人,但他覺得汪字和王字也差不多,就叫汪大夫給他治病。汪大夫用治牛的方法醫治差不多先生,結果但是壹小時,差不多先生就壹命嗚呼了。差不多先生在臨死前留下了壹段“千古佳句”:“凡—凡事,只—只—只要差—差—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那麽認真呢?”他死後,大家都說他壹生不肯認真,不肯精細,不肯計較,是壹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都向他學習,視他為導師。中國,就這樣成為了壹個懶人國。

 這位“偉大”的差不多先生,其實就是那些不精益求精,凡事不肯認真的人。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當差不多先生的經歷。記得有壹次,我正在做數學作業,有壹題要用三位小數乘以三位小數,我心想:“小數和整數不就差壹點嗎?”便把壹個小數四舍五入後再相乘,結果,正因差不多的思想失去了壹個得壹百分的機會。我也看過身邊的例子。有壹天,我們籃球夏令營的壹個同學為了快點打上比賽,只馬馬虎虎地跑了兩圈就加入進來(平時我們但是要跑上十圈還加壓腿的!)結果在打比賽時拉傷了背部肌肉,壹個月都沒能來參加訓練。寫作文也是壹個極好的例子。以前我寫作文時,總是不會的字用拼音代替,不肯花時刻查字典、打草稿,還經常虎頭蛇尾,想著差不多挺好的啦,不用再改了。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最後恍然大悟,再這樣下去,我就要和差不多先生壹樣了。我便開始認真起來,要讓好變成更好的想法也在心中浮現出來,打草稿、查字典,最後作文得了壹個又壹個優+。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做到差不多就想罷手的時候,妳要回憶起那些例子,那些不求甚解的後果。好和更好之間只差壹個“更”字,但這壹個字足以讓我們從失敗變為成功。大家就應為這個“更”字發奮,變得精益求精,不讓中國在我們這代還是壹個“懶人國”。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 篇6

 讀完胡適《差不多先生傳》,有壹個想法,即所謂差不多,其實就是壹世糊塗。

 文中說:“大家都說他壹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壹位有德行的人”,我看這話應該反過來解讀,即壹生馬虎,壹生糊塗,壹生只配做縮頭烏龜,這哪裏是有德?分明就是無德無能。

 所有生命,小到小草,大到人類,沒有壹個不懂得珍惜自命,有命才有壹切,沒命就等於死寂與荒蕪,與沙漠無異。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不肯認真就等於壹事無成,不肯算帳就等於不知珍惜,不肯計較就等於處處吃虧。這樣的人生壹是不配活在這世上,二是也不可能安然地活在這世上,其所謂的“德行”不過是“泥菩薩過河自命難保”罷了。

 以上是問題的壹方面,但成年人看問題,應當學習多方面和多維度,這樣才能把問題看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古人雲,過猶不及,即凡事不能走極端,劍走偏峰,反而會傷害自已。所以說做人做事也不必太認真、太精明、太計較。

 人壹生所面臨的問題有千千萬萬,除非妳是神仙,否則就不可能壹下子把所有的問題都完美地解決掉,理智的人做事必定會區分個輕重緩急,而絕不會丟了西瓜去撿芝麻。

 首先,我們不能事事認真。大事上認真壹點,小事上不妨糊塗壹點;力所能及的事要認真壹點,因為認真了就很快會有好結果,而完全超出個人能力的事則可以糊塗壹點。

 其次,我們也不能處處精明。因為過於精明的人往往都是小聰明。他們不懂得精明其實也是壹種人生成本,妳將會為此付出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換來的卻可能只是雞毛蒜皮。真正的精明應當從人生的全盤考慮,抓大放小,或以小博大。

 最後,做人不可以太計較。過於計較是壹種典型的小家子氣,壹方面折騰了自已,另壹方面也折騰了對方,其結果往往都是得不償失。做人要明白,妳若與人計較,他人也必將與妳計較,計較來計較去,除了傷腦筋、傷和氣外,最後對彼此沒有任何好處。

 人生真正昂貴的是時間成本、健康成本和勞動成本,當妳經歷過了無數的拚命折騰之後當明白,得不償失時,最明智的選擇其實就是放手。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 篇7

 我看了課本《差不多先生傳》這篇文章後,感觸頗深。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是個做事隨便,不講細節的人。

 “差不多先生”經常會把“十”寫成“千”,把“陜西”說成“山西”,他長說的壹句話就是“凡是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

 看到這裏,使我不由得想起這樣壹件事。

 這是壹個周末,媽媽帶我去超市買電飯鍋。不壹會兒,我們挑好了電飯鍋。售貨員阿姨拿壹個沒有開封的電飯鍋放到我跟前,對我說,“妳看看吧。”媽媽說“妳看吧!我去付錢”售貨員阿姨幫我把包裝打開,提出了電飯鍋,我只是妳簡單的看壹眼,心裏說:沒錯,是我們挑好的那壹種,新的不會有什麽問題,差不多就行了。阿姨就把電飯鍋放回包裝箱內。我們拿著它,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晚上,媽媽拿出電飯鍋,把米淘好,放進了電飯鍋中。忽然,媽媽的目光定在了壹點,“咦,怎麽了”我奇怪的問,“妳來瞧瞧,這是什麽?”

 我過去壹看,原來,電飯鍋的外殼上,有壹道明顯的撞擊的痕跡,足有碗口般大小。我太粗心了,這麽大的痕跡居然沒有看到!正是這“差不多”的念頭,使我吃了壹次虧。

 人都說吃壹塹長壹智,我怎麽也應該改改這馬馬虎虎的毛病了吧?可是,我怎麽還是改不掉這毛病呢?

 就說說今天晚上的家庭作業吧。做完作業的我,得意忘形的對媽媽說“今天的作業可簡單了,我都會做。”媽媽在壹旁笑著對我說“今天妳要是壹道題都不錯……”我搶著說“給我買好吃的,要是有錯題,錯壹道罰兩道!”“好,壹言為定!”

 媽媽認真的幫我檢查作業。我卻在壹旁洋洋得意。“今天又有好吃的了”我不由自主的嘟囔著。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陰溝裏翻了船,媽媽居然檢查到錯誤,在進行計算時字跡潦草,竟然把“5”看成“3”來計算!

 哎!就是因為這個“差不多”,讓我白白錯了兩道題,損失了壹頓美味不說,還被罰做四道題。“差不多”呀“差不多”,我真的恨死它了。

 只因為自己的差不多,往往會給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造成麻煩。我不能在做“差不多先生”的弟子了。以後我再也不能馬馬虎虎做事情了,壹定要踏實、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