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鶴佬”這個名詞的說明,請參考百科“鶴佬人(河洛人)”這個條目。
2.采用“臺灣閩南語”(指相對於福建的“閩南語”)這個名稱的文獻,包括曹逄甫、蔡美慧(1995);董忠司(2001);侯俊榮(1901);以及臧汀生(1989)等。相關文獻上對於“鶴佬話”的其他稱呼還包括“臺閩語”(曹逢甫 2000)、“福臺語”(余伯泉等 2003)。
3.本節鶴佬話簡史,主要系整理自侯俊榮(nd);吳守禮(1986)。
4.以葡萄牙語為例,該語言在語言分類的系譜如下:
印歐語系 意大利語族 羅曼語族Italo-Western Western Gallo-Iberian 伊比利亞-羅曼語支
West-Iberian 葡萄牙-加利西亞語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在分類位階上比鶴佬話還要後面,但卻沒有人會將該語言說成是方言。但這並不能說明鶴佬話不是漢語方言,只能說明方言並非由分類位階的多少所決定的,還有語言的影響力、地域差異等其他的因素。
5.據廈門大學周長楫教授指出三千七百五十八個漢字中文白異讀的字有40%左右。
6.這壹節主要是根據梁淑慧(2004)碩士論文的第二章第二節改寫的。
和鶴佬話相關的研究書目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只收入專書,書籍章節論文及期刊論文不收入字典和辭典:
陳修編著,2000,臺灣話大詞典:閩南話漳泉二腔系部分,二版。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村上嘉英編,1981,現代閩南語辭典。日本天理市:天理大學出版部。
董忠司總編纂,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Douglas, Carstairs. 1990.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with the Principal Variations of the Chang-Chew and
Chin-Chew Dialects. supplement by Thomas Barclay. 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杜嘉德編,1993,廈英大辭典,巴克禮補編。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Embree, Bernard L. M.編,1984,臺英辭典,中華語文研習所編印。臺北:中華語文研習所。
甘為霖(Campbell, William)編輯,1965,廈門音新字典,9版。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黃有實編,1993,臺灣十五音辭典。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連橫,1963,臺灣語典 四卷,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Maryknoll Language Service Center. 1979. English-Amoy Dictionary. Taichung:
Maryknoll Fathers.
邱文钖、陳憲國合編,1996,實用華語臺語對照典。臺北縣:樟樹出版社。
王育德編,1993,臺灣語常用語匯。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吳守禮,1987,綜合閩南臺灣語基本字典初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吳守禮編,2000,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詞性分析、詳註廈漳泉音。臺北:遠流。
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漢語研究室編,1993,普通話閩南語詞典。臺北:臺笠出版社。
小川尚義主編,1993,日臺大辭典。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許極燉,1992,常用漢字臺語詞典。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楊秀芳,1998,閩南語字匯(壹)。臺北:臺灣地區教育部。
楊秀芳,1999,閩南語字匯(二)。臺北:臺灣地區教育部。
普通語言學
丁邦新,1970,臺灣語言源流。臺北: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董同和,1992,記臺灣的壹種閩南話。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董忠司編,1996,臺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料匯編。臺北:臺灣語文學會。
官宥秀,2001,臺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惟仁,1987,臺灣河佬語聲調研究,增訂三版。臺北:自立晚報。
洪惟仁,1994,臺灣方言之旅。臺北:前衛。
王育德,2002a,臺灣語常用語匯,陳恒嘉譯。臺北:前衛。
王育德,2002b,臺灣話研究卷,李淑鳳、黃舜宜譯;黃國彥監譯。臺北:前衛。
吳守禮,1995,閩臺方言研究集(1)。臺北:南天。
吳守禮,1997,福客方言綜誌。臺北:南天。
吳守禮,1998,閩臺方言研究集(2)。臺北:南天。
許極燉,1998,臺灣語概論。臺北:前衛。
許極燉,2000,臺灣話通論。臺北:前衛。
楊秀芳,1991,臺灣閩南語法稿。臺北:大安出版社。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書局。
鄭良偉,1989,走向標準化的臺灣話文。臺北:自立晚報。
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臺灣社會語文。 臺北:自立晚報。
鄭良偉、黃宣範編,1988,現代臺灣話研究論文集。臺北:文鶴。
社會語言學及歷史語言學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周長楫,1996,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臺灣的傳播。臺北:臺笠出版社。
參考出處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曹逢甫,2000,臺式日語與臺灣國語:百年來在臺灣發生的兩個語言接觸實例。漢學研究:273-97。
曹逄甫、蔡美慧編,1995,臺灣閩南語論文集。臺北縣: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Chao, Yuen Ren. 1976. Aspects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 Essay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Defrancis, John. 1986.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董忠司,1996,早期臺灣語的非漢語成分初探:兼論尋找本字應該註意的事項,見董忠司,臺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料匯編,頁1-26。臺北:臺灣語文學會。
董忠司編輯召集,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酒井亨,2002,探討Ho-Lo臺語中間e非漢語語詞:羅馬字寫書寫法e正當性
[online]。np:臺語文e網站。[引用於2004年11月21日]。
洪惟仁,1987,臺灣河佬語聲調研究,增訂三版。臺北:自立晚報。
侯俊榮,1901,談當代小說的臺語用字:以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妳》為例
[online]。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語言教育學系。[引用於2005年1月13日]。
Li, Chin-an. 2000. Lexical Change and Variation in Taiwanese Literary Texts,
1916-1998: A Computer-assisted Corpus Analysi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Hawaii.
梁淑慧,2004,臺語新約聖經三種版本的臺灣社會實況化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修澈,1994,臺灣是壹個多民族的中國地區,見施正鋒,臺灣民族主義,頁23-98。臺北:前衛。
王育德,1960,中國五大方言の分裂年代の言語年代學的試探。言語研究 38:33-105。
王育德,2002,臺灣語常用語匯,陳恒嘉譯。臺北:前衛。
吳守禮,1986,閩南方言過臺灣:“綜合閩南方言基本字典”代序 [online]。np:老醫之家:Dr. 吳昭新的Home
Page。[引用於2005年1月13日]。
吳守禮,2003,壹百年來的閩南系臺灣話研究回顧 [online]。np:臺語天地首頁。4月2日 [引用於 2005年1月5日]。
吳守禮,2003,臺語正字 - 28 [online]。np: 老醫之家:Dr. 吳昭新的Home
Page。[引用於2005年2月14日]。
余伯泉、朱阿莉、趙家誌、高培倫,2003,論臺灣語直接教學法:三階段壹轉換
[online]。np:鯤島園地。[引用於2005年1月12日]。
臧汀生,1989,臺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振興,1997,臺灣閩南方言紀略。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趙加,1991,試探閩方言中的狀侗語底層。貴州民族研究1:45-56。
鄭良偉,1987,從國語看臺語的發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周長楫,1996,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臺灣的傳播。臺北:臺笠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