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形聲。字從夂(音、義同“終”),從二“丶”,夂亦聲。“夂”意為“終止”、“到頭”、“到頂”。“丶”意為“入主”、“進駐”,再從鼓,冬聲。本義:敲鼓聲。“丶”和“丶”及“夂”各代表冬季的壹個月。其中最下邊的“丶”意為“(太陽)進駐冬季第壹月”陽光所能照進室內,在地上畫出的位置),中間的“丶”意為“(太陽)進駐冬季第二月”(陽光所能照進的更靠裏邊的位置),“夂”意為“冬季的終止月(第三月)”(也就是壹年中陽光所能照進的最裏位置)。因為在古代冬季農閑時節,陽光是最受關註的,與屋檐陰影壹樣是百姓計時度日的工具(冬字的篆體最能體現陽光照射地面面積的情形),對於勞動人民的生活也是極其重要的。本義:壹年的第四季的三個月。引申義:終。說明:1.“夂”是壹個獨立漢字,列在《漢語大字典》袖珍本第399頁。2.“丶”是壹個獨立的漢字,也是漢族姓氏之壹,列在《漢語大字典》袖珍本第17頁。
冬天會出現幻日(sun dogs)是大氣的壹種光學現象。
1、壹年四季中秋春之間的季節,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2月,農歷十月到十二月 [winter];氣象學上,要連續五天以上平均氣溫低於10攝氏度才算入冬。
冬,四時盡也。——東漢·許慎《說文》
我有旨蓄,亦以禦冬。——《詩·邶風·谷風》
無冬無夏。——《詩·陳風·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備禮成。——《後漢書·張純傳》
2、又如:冬暖夏涼;冬釀(冬季釀酒);冬溫(冬天所害的壹種熱病);冬計(寒冬的生計)
3、冬月,陰歷十壹月的俗稱 [the 12th month]
適冬(陰歷十壹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清·林覺民《與妻書》
4、最後,終 [end]
誥誥作事,毋從我冬始。——《馬王堆漢墓帛書》
5、冬,大寫:鼕。象聲詞,同“咚”。敲鼓的聲。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