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戰爭
教材簡析:
本單元壹“戰爭”為主題,選取了六篇課文:《十五從軍征》《出塞》《夜鶯之歌》《小英雄雨來》《狼牙山五壯士》《螳螂捕蟬》。
《十五從軍征》是壹首樂府詩,描述的是壹位少年從征65年後返回故裏的情景。接樓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出塞》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任用英勇善戰的名將鎮守邊關,以消除邊患的感情。
《夜鶯之歌》講述了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壹個被稱作“小夜鶯”的孩子把壹支德國軍隊引入遊擊圈,使遊擊隊殲滅德寇的故事,歌頌了蘇聯兒童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小英雄雨來》節選自管樺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少年雨來為了掩護革命幹部,同敵人作鬥爭的故事,歌頌了雨來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不畏強敵的鬥爭精神。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六班五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主力轉移,誘敵上山,勇猛殲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頌了他們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
《螳螂捕蟬》講述了少孺子說服吳王不要攻打荊國的故事,寫出了吳王的野心、專橫、知錯能改和少孺子的機智勇敢、細致周到及愛國思想。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用正確、流利的普通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具備壹定的閱讀速度。(默讀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2.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礎上,能簡單的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養學生廣闊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4.習詩歌借事抒情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內容,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5. 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可貴精神。
6. 理解難懂句子的含義,體會課題含義以及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
7. 學習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8. 體會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了解“反復”這種寫法的表達作用。
9. 體會五壯士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
10. 理解故事的意思,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重點:
1.導學生能用正確、流利的普通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具備壹定的閱讀速度。(默讀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2.學習詩歌借事抒情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內容,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3.體會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了解“反復”這種寫法的表達作用。
4.體會五壯士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礎上,能簡單的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培養學生廣闊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課時安排:
《十五從軍征》1課時 《出塞》1課時
《夜鶯之歌》 2課時 《小英雄雨來》2課時
《狼牙山五壯士》1課時 《螳螂捕蟬》。1課時
古詩二首
教學目的: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運用聯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3、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4、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目的1、2
教學難點:目的3、4及背誦、默寫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導入:我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浩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文學遺產中,反映戰爭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誦邊塞風光的(如王維的《使至塞上》),有敘述邊關戰事的(如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有借以傾訴思鄉之情的(如範仲淹的《漁家傲》,更有暢談從軍壯誌抒發愛國之情的(如陸遊的《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那麽我們今天來看壹看這兩首詩歌又是從哪方面來反映戰爭的?
壹、交流資料 樂府詩:樂府,原是古代掌握音樂的官署,漢武帝時規模較大。後來將其演唱的詩歌稱為樂府詩。
二、誦讀詩歌,感知詩歌大意
1、誦讀:可教師範讀、學生誦讀、自由散讀、全班齊讀
2、詩歌大意:《十五從軍征》這首樂府詩描述的是壹位少年從征65年後返回故裏的情景。壹位衣衫襤褸、鬢發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經是那麽熟悉,而今卻家破人亡的,絕望地望著東方……這首詩通過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三、討論探究:
1、請同學有感情地讀出自己所喜歡的詩句,及喜歡的理由。
2、詩歌是怎樣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的?(板書)
3、妳是怎樣看待戰爭的?
四、學生小結
五、推薦閱讀
六、作業 背誦默寫
板書:
兵役的殘酷
無限的淒涼 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不盡的悲哀
教後記:
第二課時
導入: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始終有戰爭在相隨,無論是哪壹個朝代都有戰爭的刀痕,印在文學的詩詞中,反映戰爭的作品便不可封蓋地長成為壹顆藝苑奇葩。其中無論是用劍和心抒寫的豪情,還是用弓和刀敘述的征戰,或是用白發和眼淚表達的思念……都像晶瑩、細潤的珍珠撒在詩海的托盤上,讓人長吟,使人苦嘆,讓人流淚,使人感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壹首《出塞》。
壹、交流資料 1、王昌齡(689—757):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人。安史之亂,避難江淮,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他是盛唐時期最負盛名的詩人之壹,有“詩家天子”之稱。七絕與李白齊名,被視為“神品”。代表作有《從軍行》、《出塞》、《閨怨》、《芙蓉樓送辛漸》等。
2、飛將:指漢代飛將軍李廣,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戰,匈奴稱其為“漢之飛將軍”。
3、陰山:即陰山山脈,起自甘肅,延綿內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區北方的屏障。
4、互文: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語言結構彼此拼合,相互補充,***同表達壹個完整的內容
二、誦讀詩歌,感知詩歌大意
1、誦讀:可教師範讀、學生誦讀、自由散讀、全班齊讀
2、詩歌大意:
《出塞》壹詩描繪了邊關無良將駐守,致使匈奴頻繁入侵的情況,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三、比較探究:
1、請同學有感情地讀出自己所喜歡的詩句,及喜歡的理由。
2、這兩首詩歌各是從什麽角度出發來寫戰爭的?(板書)
五、作業
1、背誦默寫
2、搜集關於反映戰爭的詩詞
板書設計:
十五從軍征——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出塞——對戰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夜鶯之歌
教學目的:
1、積累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認識小男孩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激發向他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目的2、3
教學難點:1、肖像、語言、動作對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結構特點。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導入:
壹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們炎黃子孫期盼祖國統壹的夢想與心聲,壹曲《長江之歌》則唱出了對長江母親的熱愛與依戀,那麽我們今天來看壹看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夜鶯之歌》又傳達出了怎樣的壹種情懷。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資料
教師可適當補充關於蘇聯衛國戰爭的事情
三、檢查預習情況,掃除字詞障礙
四、整體感知課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記敘了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壹個被稱作“夜鶯”的孩子,把壹支德國部隊引進遊擊圈,使遊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了夜鶯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出現幾次夜鶯的歌聲,有什麽作用?
第壹次:有意吸引敵人的註意
第二次:說明小男孩麻痹了敵人,取得了敵人的信任,為下文作鋪墊
第三、四次:借歌聲暗送情報,體現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
第五次:說明小男孩仍在幫助遊擊隊,體現了他的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2、圍繞著夜鶯的歌聲文章記敘哪幾件事?(見板書)
3、課文為什麽以“夜鶯之歌”為題?。
夜鶯的歌聲是貫穿全文的壹條線索,圍繞夜鶯的歌聲記敘了小夜鶯給敵人帶路、巧送情報、全殲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歌頌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以“夜鶯之歌”為題具有明確線索,贊頌人物的作用。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1、整理筆記
2、想象敵人進入包圍圈時小夜鶯的想法和行為。
第二課時
壹、檢查復習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2、請同學抓住文章主要內容創造性的復述課文
二、小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寫描寫小夜鶯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外貌——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壹件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將壹個機靈、略帶頑皮的小夜鶯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生愛意。同時為下文誘敵成功做鋪墊;綠色衣服也為引敵人入包圍圈後順利擺脫敵人埋下伏筆)
語言——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既避開了敵人的盤問,又為下問用鳥叫報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懷疑埋下了伏筆,顯示出機智和勇敢來)
動作——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壹甩壹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壹甩壹甩、拾、踢三個動詞既傳神地寫出了孩子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也傳達對小夜鶯的喜愛)
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不僅起到了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結構上起到了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2、說壹說文中的小夜鶯具有哪些的優秀品質?小夜鶯是壹個機智、勇敢、活潑、靈巧的,具有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寫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寫——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揭示了夜鶯誘敵的原因 承前啟後,幫助情節發展.
第(21)段景物描寫——山高要密,是適合伏擊敵人的好戰場.幫助情節發展
二、討論 文章的結構有何特點? 文章前後照應、首尾相連,壹方面使文章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另壹方面也更加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三、學生小結
學過本文後妳有哪些收獲?(可引導學生在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於刻畫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寫的作用上來談壹談)
四、作業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少年英雄的故事層出不窮,妳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請簡要寫出他們的事跡。
板書:
機智、勇敢
小夜鶯 活潑、靈巧小英雄
熱愛祖國
《小英雄雨來》
教材簡析
《小英雄雨來》選自管樺的同名中篇小說,有改動。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鬥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鬥爭的優秀品質。
這是壹篇略讀課文,篇幅比較長,課文***有六個部分,各部分都是緊緊地圍繞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雨來的鬥爭事跡展開描述的。
教學設想
1.通過閱讀速度的遞進,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文本的能力。
略讀課文篇幅較長,為了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需要有較快的速度。三次讀文本,分別提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快速地讀課文”三種要求,就是要學生學習並掌握較快地閱讀文本的能力。
2.培養合作意識,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小英雄雨來》壹文內容較長,但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課文的各部分都是緊緊地圍繞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雨來的鬥爭事跡展開描述的,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教學時,要著重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圍繞課文重點、難點,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等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讓學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了解合作學習也是壹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3.滲透對話意識,彰顯個性體驗。
閱讀教學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註重情感體驗”。《小英雄雨來》壹文所講述的內容和孩子們現在的生活有壹定距離,如何拉近這個距離,這就需要我們既重視學生閱讀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又註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老師的對話、與同學的對話,甚至與文本中人物的對話,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交流,並在交流不斷修正,從而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了解新詞的意思。
2.練習快速、正確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試著給課文每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3.在閱讀過程中,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通過文本和自己的體驗,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快速閱讀文本,把握課文內容。
2.品讀文本,感受雨來熱愛祖國、英勇對敵的英雄本色。
3.了解課文三次寫景,四次寫到識字課本的作用。
教學步驟
壹、談話導入
1.《夜鶯的歌聲》壹課,讓我們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兒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鬥爭,保衛自己家園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這樣的兒童,在我國的抗日戰爭中,也屢見不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壹位叫雨來的小英雄。(板書:小英雄雨來)
2.看到這個題目,妳有什麽疑問?最想知道什麽?(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二、初讀解疑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邊讀邊想,看看妳讀懂了什麽,在還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同桌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麽,還有什麽不懂的提出來討論壹下,看看有沒有新收獲。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各部分要點,大體了解課文內容,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麽?也可以壹部分壹部分地讀,試著給課文各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2.指名簡要復述課文大意。
四、研討品讀
1.激趣:同學們讀得十分認真,所以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就把這麽長的課文讀明白了。只是,老師還有些問題不明白,妳們能幫幫老師嗎?(出示問題:課文哪幾個部分最能表現雨來是個小英雄?為什麽?)不要急著回答,讓我們再快速默讀課文,把這個問題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嗎?如果有必要,小組內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
全班討論,結合朗讀課文的重點詞句,老師著重點撥:
巧妙地幫助掩護了交通員李大叔;意誌堅強,面對敵人的哄騙利誘和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利用自身特點,機智勇敢地從鬼子手中逃脫。
2.過渡:從剛才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妳們已經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動,妳們喜歡讀它嗎?那就再快速地讀壹次,邊讀邊想邊想,圈圈畫畫,看看文章還有那些地方吸引了妳。
結合學生的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三次寫景,四次寫到識字課本的作用,體會雨來熱愛祖國的品質。
3.指導朗讀,體會課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質疑:妳還有什麽不明白的,提出來,讓大家幫幫妳好嗎?
五、拓展
通過這段時間的閱讀,我們已經認識了雨來。他的所作所為讓妳感動了沒有?如果他站在妳面前,妳有什麽想和他說的嗎?(扮演角色對話)
六、作業
在課文中,我們認識了小英雄雨來,被他的愛國精神和堅強意誌所感動,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位小英雄。課後請大家要以下的作業中任選兩項完成。
1.點擊“資料袋”,了解戰爭給人民、特別是兒童帶來的傷害。
2.仔細閱讀管樺的中篇小說《小英雄雨來》。
3.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其他小朋友聽。
板書: 敵人:盤問 哄騙 利誘 威脅 毒打
雨來:應付 不上當 不屈服
(機智勇敢)
狼牙山五壯士
教學目的:
1、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銘記歷史。
2、 體會英雄們的感受,理解英雄們的壯舉。
3、 激發學生們的想象能力,進行簡單的寫作訓練。
教學重點:目的1、3
教學難點:目的3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壹、按預習要求逐項檢查預習情況。
1、由學生把預習時通過查字典找到的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①撤退(chè) 擲(zhì) 崎嶇(qí qū) 棋盤陀(tuó) 山澗(jiàn)
砸(zá) 雹子(báo)
②多音字 繃帶(bēng) 繃著臉(běng) 繃瓷(bèng)
2、解詞
斬釘截鐵: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熱血沸騰:比喻情緒高漲、激動。
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視下面。形容處於有利的地位。
3、前壹天已要求同學們查閱抗戰英雄的故事,請大家踴躍發言,講壹講妳知道的故事。
二、指名朗讀課文,提醒學生註意朗讀時的感情基調。
三、請同學們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六班五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的轉移,誘敵上山,勇猛殲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四、請同學們再次迅速瀏覽課文,然後回答問題:
1、五位戰士完成掩護任務後有兩條路可選擇,是哪兩條?
2、為什麽選擇了絕路?
3、給大家1分鐘時間靜坐思考下面問題,註意要認真考慮而不是草率地回答:如果妳是當時的壹名戰士,妳會作出什麽選擇。(學生回答應有兩種,啟發學生,戰士們想到了自己走向頂峰實際上就是選擇了死亡,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能毅然作出這樣的抉擇實在是壹番壯舉。)
4、既然壯士們所做的選擇是壯舉,英勇抗擊敵人直至打光最後壹顆子彈顯示了其壯誌,那麽他們縱身跳下懸崖之時,山河也該為其顯示出壹番壯麗。大家可以設想壹下,如果把當時的場面拍成電影,天該是怎樣的天,山該是怎樣的山,戰士們又該是怎麽樣的表情呢?然後請大家把妳想到的這個場景用語言描述出來。
5、寫完的同學可以朗讀出來,教師作適當的點撥、評價。
五、總結全文
教後記:
螳螂捕蟬《說苑》
教學目的:
1、能在明確字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意思。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後,通盤謀劃。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螳螂捕蟬”和“吳王伐荊”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壹、課堂導入:我們在這學期已經學習了四篇古文,那麽有誰能總結壹下學習古文的方法、步驟?
(明確:①多讀。②看註釋,查字典,理解重點詞的意思。③在理解每句話的基礎上,明白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④查閱有關資料)
二、按預習要求逐項檢查預習情況。
1、由學生把預習時通過查字典找到的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諫(jiàn) 孺子(rú) 曲附(qū) 頸(jǐng)
2、通過課外查閱資料,關於這篇文章的出處和作者妳有哪些了解?
(1)學生介紹有關資料。
(2)老師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進行補充。
劉向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的後代,屬於漢室宗親,所以他特別關心漢王朝的興衰,他著名的兩本書《新序》和《說苑》都是專供帝王閱讀的書籍。主要目的用於勸諫。如果同學們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圖書館去借閱《新序?說苑選譯》。《說苑》壹書***20卷,《螳螂捕蟬》是其中第九卷“正諫”中的壹個小故事。作者劉向寫這個小故事能給人以怎樣的啟迪呢?我們壹起來看課文。
3、指讀課文,要求其他學生註意聽,然後評讀。
4、教師範讀課文,再要求全體同學齊讀課文。
5、檢查字詞的理解。
(1)分別指定學生逐句朗讀,指出句中自己預習的重點詞的意思,再逐句翻譯。
(2)以下是註釋中沒有的、必須通過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點字詞的意思。
子(妳) 是(這,此) 務(追求) 悲(動聽)
(註:“悲”在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中均沒有“悲鳴”的解釋,學生大多選“悲哀”,這裏老師須引導學生理解“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此時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著動聽的歌,這“動聽”的意思是從古代漢語詞典中查到的。有許多字古今的意思差異很大,所以同學們要想深入學習古文還要預備壹本工具書—《古代漢語詞典》。)
三、提出不懂的問題:
1、老師把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1)少孺子為什麽講“螳螂捕蟬”這個故事?
(2)吳王為什麽不殺少孺子反而說“善哉”?
2、學生小組合作,展開討論,解決這兩個問題。(可結合課外資料談)
引導學生找出“螳螂捕蟬”和吳王伐荊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點是什麽。(找出書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壹說:“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
老師可給予進壹步補充:如果吳王為了奪取地盤而攻打楚國,就可能使吳國遭到巨大損失,甚至丟掉整個江山。可見少孺子對當時的形勢看得非常清楚。
3、少孺子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麽?
(勸阻吳王不要攻打楚國,要考慮周到,通盤謀劃。)
4、既然目的是這個,直接向吳王講就可以了,為什麽還要用講故事的方式呢?他當時是怎麽想的?
(引導學生想象少孺子聽了吳王“敢有諫者死!”這個命令後的心理活動,認識到直諫不行,不見又不忍心眼看著自己的國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懷丸操彈,遊於後園,”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吳王的註意,趁機講這個故事。壹切的壹切都是他精心安排設計的,足見他用心良苦。)
5、吳王為什麽沒有殺少孺子,反而說“善哉”呢?
(1)少孺子的目的達到了嗎?讀讀書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麽意思。(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2)吳王說:“好啊!”他在誇贊什麽?
(3)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吳王在誇贊少孺子的同時還在為自己沒有攻打楚國而慶幸,為國家有少孺子這樣的棟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說了壹句“善哉!”。應當重重獎賞的忠臣,能殺嗎?——不能(生齊答)。
(教材的譯文翻譯成“妳講得很好!”似乎不完全,吳王當時不僅在感嘆少孺子講得好,同時也感嘆少孺子的辦法想的好,也為自己沒攻打楚國而慶幸,壹個“善哉”包涵了多重含義。當然,面對初壹的小孩子,也完全把當時的情況簡單地解釋壹下,說成“妳講得很好!”)
四、總結全文
教後記:
綜合活動:調查報告
綜合活動主要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來了解戰爭及其危害,或者聽祖輩的講述,或者通過互聯網查詢,或者查閱書籍等方式,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形成資源***享的氛圍。
學生要明白讀後感怎麽寫。寫讀後感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得具體、真實有感染力,條理清楚,語句通順、連貫,表達自己對戰爭的看法,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
調查計劃
調查目的:
時間安排:
調查對象:
調查內容:
調查人:
1、訪問老爺爺、老奶奶
2、參觀歷史博物館或抗日戰爭遺跡。
3、觀看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
4、翻閱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