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話裏,讀壹點的時候,後面壹定會跟著兒,不會沒有的。 壹塊是表示數量詞,而壹塊兒是壹起的意思。 寶貝和寶貝兒其實沒有分別,只是叫寶貝兒可以顯得更加親昵而已。 兒化音(或稱兒化韻)是漢語中屬於指小稱的壹類,是指壹些字與“兒”字後綴縮合造成的合音現象。在南方方言中有不同表現形式.例如吳方言有的地方作[ng](舌根鼻音)尾,粵方言有的地方作[n]尾。這種讀音體現了南方方言保持著較古的發音特點。“兒”字古屬日母,而日母古代是讀鼻音的。 北方官話中的卷舌音韻尾已被定為兒化音。然而現今晉語的/l/中綴[1]和吳語、粵語的/n/及/?/尾等發音是否屬於兒化音尚有極大之爭議,並與官話之兒化音發聲方法完全不同,今未被認為是兒化音。 普通話中包括兒化音,其發音方法與北京話完全相同,即縮為壹個音節並導致韻尾卷舌化。[來源請求]書面表示方法是在字後加“兒”,壹些字典也用下標的“兒”表示(如《現代漢語詞典》),但不見於通常的出版物或網絡中,臺灣的漢語辭典也沒有如此的標註。在漢語拼音中,在拼音後連寫-r表示兒化,如“盤”pán —— “盤兒”pánr。 發音方法:原無韻尾的音節加卷舌韻尾(國際音標可用舌尖元音[?]或通音[?]表示);原-i韻尾和-n韻尾變為[?]韻尾;原-u韻尾變為圓唇卷舌韻尾[?];原-ng韻尾變為鼻化的卷舌韻尾(不圓唇的[?]或圓唇的[?])。韻尾變化的同時也經常伴隨主要元音(韻腹)的變化,如央化或元音裂化等。此外,壹些不同的韻母在兒化後發音相同,如-ar
-air和-anr發音都是[?] 希望幫到您
參考: 自己和zh. *** /zh-/兒化音
壹 點 — 壹點兒同壹塊 — 壹塊兒都冇分別 寶貝系寶貴既野 寶貝兒系BB
參考: 我
其實沒分別的 只是北方人(或說話帶有鄉音的人)說話的時候比較喜歡說兒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