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少年中國說》全文翻譯是什麽意思?

《少年中國說》全文翻譯是什麽意思?

原文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壹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皇皇。幹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譯文

今天的責任,不在別人身上,全在我們少年身上。少年聰明我國家就聰明,少年富裕我國家就富裕,少年強大我國家就強大,少年獨立我國家就獨立,少年自由我國家就自由,少年進步我國家就進步,少年勝過歐洲,我國家就勝過歐洲,少年稱雄於世界,我國家就稱雄於世界。紅日剛剛升起,道路充滿霞光;黃河從地下冒出來,洶湧奔瀉浩浩蕩蕩;潛龍從深淵中騰躍而起,它的鱗爪舞動飛揚;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獸都害怕驚慌,雄鷹隼鳥振翅欲飛,風和塵土高卷飛揚;奇花剛開始孕起蓓蕾,燦爛明麗茂盛茁壯;幹將劍新磨,閃射出光芒。頭頂著蒼天,腳踏著大地,從縱的時間看有悠久的歷史,從橫的空間看有遼闊的疆域。前途象海壹般寬廣,未來的日子無限遠長。美麗啊我的少年中國,將與天地***存不老!雄壯啊我的中國少年,將與祖國萬壽無疆!

註釋

“翕張”壹作:吸張

其道大光:語出《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光,廣大,發揚。

矞(yù)矞皇皇 :《太玄經·交》:“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壹般用於書面古語,光明盛大的樣子。

幹將發硎,有作其芒:意思是寶劍剛磨出來,鋒刃大放光芒。

幹將:原是鑄劍師的名字,這裏指寶劍。

硎:磨刀石。

創作背景

《少年中國說》寫於1900年,正在戊戌變法後,作者梁啟超流亡日本之時。當時帝國主義制造輿論,汙蔑中國是“老大帝國”。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濫言,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適時地寫出這篇《少年中國說》。

作者

梁啟超(中國近代歷史人物)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壹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細之壹、中國在1代生新收、資川階紛級7改良派的言傳家。維新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變法前,與康有為壹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壹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壹起流亡日本,歧治思想上惑漸道P休寸徙睛雄廣“連界基命”,批判的理論倡導者。逃亡日本後,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遊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動右王1先。平改平m之伯但導新文化運動,支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在北京協和醫院漬然長逝,終年56歲。

道理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是壹個國家的未來,壹個國家的少年是什麽樣子,這個國家的將來就是什麽樣子。

梁啟超寫少年中國說的原因:他寫少年中國說,是想喚起國人的壹點少年之氣,壹點活力與朝氣,呼喚更多的青年人,接受先進的制度文化,去改變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的現狀。

鑒賞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在國家民族岌岌可危的時候,觀點鮮 明地發出自己的吶喊。他看到清政府的腐敗和官僚的無能,在帝國主義 嘲笑中國為“老大帝國”的諷刺中認識到變革改良的重要性,想要通過積 極的改良來改變當時中國的現狀,他渴望國家的強盛,在深層次剖析造成 國家現狀的根本原因後,把整個國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了“少年”壹代 身上。

寫作特點

壹、“平易暢達”。《少年中國說》用淺近的文言寫成,文字平易。而 且,其思想的表達也平易暢達。為宣傳“少年中國”的思想主題,“先言人 之老少”,把“國之老少”表達得通俗、淺顯,讓讀者容易接受。文章多用 比喻句、排比句、對偶句,運用反復、重疊的修辭手法,既增強了氣勢,也使 文章“暢達”。

二、“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少年中國說》在語言平易的同 時,間或使用俚語、俗字,讓壹般讀者有壹種親切感和幽默感,也起到了說 理通俗易懂的目的。不僅使用了“字典”“戲文”“磕頭”“當差”等俚語, 還大量使用“潑蘭地酒”“死海”“金字塔”“西伯利亞”等外語音譯名詞。 這樣,給文章增添了壹種新鮮生動的語感和語言氛圍。作者還常在文章 轉折的關鍵處或結尾處,使用韻文,給讀者造成壹股強大的情感沖擊力 量,也使文章起伏跌宕,氣勢逼人。

三、“筆鋒常帶感情”。《少年中國說》感情充沛,作者酣暢淋漓,熱情 洋溢地表達了他的愛國感情。尤其是文章最後壹段的韻語,是筆鋒帶感 情的最明顯的例子。壹個世紀過去了,今天讀者讀《少年中國說》,仍被其 中奔放的情感所激蕩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