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的典故有哪些?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的典故有哪些?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這首詩中的典故,主要有以下個

1、“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開頭兩句用王子猷雪夜訪戴逵的典故。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王子猷住在吳地山陰,雪夜乘舟去訪問好友戴逵,到了門前卻不入而返,說是乘興而去。到了那裏潛發了懷念之情,興盡而返,何必非要去見戴逵呢?王十二與王子猷同姓,前者寒夜懷友,後者雪夜訪友,情境相同。這是用王子猷來比喻王十二,比喻這是壹個有著美好興趣的朋友。

2、《折楊》《黃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折楊》《黃華》是古代流行的兩首通俗歌曲。“晉君”,春秋時代的晉文公。《韓非子十過》篇說,晉平公德薄,卻強迫師曠為他演奏《清角》,招致了風雨大作,晉國大旱三年。這兩句說,像《折楊》、《黃華》壹類低級普通的歌曲,合乎世俗之人的胃口;晉平公竟然想欣賞高級、高尚的《清角》其不枉然。像晉君那樣的人根本無法理解高尚、高級的樂曲。

3、“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巴人”,指喜歡唱通俗歌曲的士人,《陽春》,陽春白雪,是高雅歌曲的名字。“奇璞”,珍奇的玉璞。“璞”是內藏美玉的石頭,這是用和氏獻璞的典故。

4、“壹說壹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蒼蠅”比喻讒人,“貝錦”比喻花言巧語。這都是用《詩經》典故,指小人毀謗之聲非常喧鬧。這兩句說,到處都是世俗小人的讒謗聲,談笑間聞之令人失色。

5、“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這—典故出自劉向的《新序·雜事》篇,曾參是孔子的門生,也是有名的孝子。他在鄭國時有個同姓的人殺了人,消息傳到他母親的耳朵裏,她前兩次都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去殺人,於是流言越來越多,最後她竟然信以為真,被嚇的連忙扔下手中的織布梭,翻墻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