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漢語的姑媽。姨媽。伯母···能用同樣的詞稱呼嗎?英語行不行.試分析其中原因。《現代漢語》

漢語的姑媽。姨媽。伯母···能用同樣的詞稱呼嗎?英語行不行.試分析其中原因。《現代漢語》

文化對詞義的滲透不僅表現在聯想意義的不同上,甚至還會造成不同語言對於同壹事物的指稱有很大差異,進而影響到這個指稱的內涵和外延。我們舉漢英兩種語言中對親屬的稱謂詞為例:漢語中“伯父、叔父、姑父、姨父、舅父”等對男性長輩親屬的稱謂區分細致、不可混用,而在英語裏只壹個“uncle”便可涵蓋;同樣,漢語中的“伯母、嬸母、姑媽、姨媽、舅媽”等對女性長輩親屬的不同稱謂,英語僅用壹個“aunt”來概括。這是漢英民族長期的文化心理積澱、傳統思維模式的差異使然。

眾所周知,漢民族是壹個特別講究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民族。在浸濡了漢民族幾千年儒家文化的傳統意識中,天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關系的上下、先後是命裏註定、至高無上的,違背了這個順序,便亂了綱常、逆了天意,因而漢民族十分推崇“忠、貞、孝、悌”,供奉的神靈是“天地君親師”。這種深厚的文化積澱表現在稱謂上,便有了“伯父”與“叔父”的嚴格區別。再有,長期的封建統治在漢民族心靈上打下了重血緣、講親疏、重男輕女等烙印,使得“舅父”與“伯父”、“叔父”之間涇渭分明,凡屬母親血親關系的稱謂多冠之以“外”。相對來說,由於西方民族民主化進程較早較快,封建傳統文化的積澱遠沒有漢民族那樣根深蒂固。表現在語言上,便是英語中的這類稱謂詞內涵比較不固定,外延相對於漢語來說要寬泛得多。這種詞義不對等現象,其深層原因就是兩種語言的文化移入不同。在同輩親屬中,哥哥的妻子被稱為“嫂”。何以稱“嫂”?《釋名·釋親屬》中的回答是“嫂,叟。老者稱也”。王力先生也在《同源字典》中把“叟嫂”列為同源字,並說“叟、嫂”古讀當是同音,後來分化成蘇後、蘇老二切。可見“嫂”得名於“叟”,因為年齡稍長(實際上是因為哥哥的年齡稍長)而得“尊嚴之稱”。毫無疑問,尊敬嫂嫂是為了順從兄長。與此相映成趣的是,英語的嫂嫂卻寫作“sister-in-law(法律上規定了的姐姐)。漢語從人與人的關系實際是年齡、尊卑的角度看待嫂嫂,並據此給以名稱;英語則以法律的眼光從婚姻關系的角度看待嫂嫂,並據此給以稱謂。

英語中同輩親屬“兄”和“弟”、“姐”和“妹”是可以通稱的,這在漢族人看來卻是行不通的。僅以“弟”之得名為例,同父母而年齡比自己小的男子何以稱“弟”?《釋名·釋親屬》解釋說:“弟,第也,相次弟而生也。”可知“弟”得名於“第(次第)”。《白虎通義》中說得更明白:“弟者,悌也,心順行篤也。”盡管是同胞手足,卻要因年齡而產生尊卑,這種分別準確而深刻地反映出人們在實際社會、家庭生活中的等級差異,其中浸透著中國古代倫理文化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