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 無處不在的細菌》的讀後感10篇_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 無處不在的細菌》的讀後感10篇_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 無處不在的細菌》是壹本由[英]羅傑·卡納萬 文 / [英]馬克·柏金 圖著作,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15元,頁數:31,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壹些讀者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 無處不在的細菌》讀後感(壹):送給孩子的科學書

科學是什麽呢?

字典中對於科學的定義是這樣的:科學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它是適應人們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它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結晶。

很學術的定義,但總讓人覺得缺少點什麽。似乎科學已經被放在神壇上,被人們膜拜似得,恰恰忘記最初的科學是人們在實踐生活中慢慢總結出的規律。

看到《身邊的科學真好玩》此書,最初是想給小朋友科普點知識的。而拿到手之後發現,成年人也該好好看看。面對小朋友,我們怎麽來解釋所謂的科學呢?壹不小心就能說的小朋友暈乎乎的,反而降低了小朋友的興趣。而如今英國大師們用著妙趣橫生的語言繪制出這套《身邊的科學真好玩》,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火、水、細菌等等來向我們講述科學的奧秘。

在生活中,火是很能吸引小朋友眼光的。小朋友們似乎都喜歡煙火,煙花綻放,似乎為他們打開了新的世界。所以他們常常會無視大人們的警告,去探索火帶來的樂趣。大人們卻心驚膽戰,就怕自家孩子被火傷著。壹本繪本,不但告知我們火的歷史,火的作用,也告訴我們怎樣預防。全面的了解人類與火的淵源,也讓我們更直觀的了解“火”。

火給世界帶來了光明,帶來了溫暖。然而火也會給人帶來傷害。提到克制火的方式,我們最先就想到了水。羅傑?卡納萬又以他嚴謹的思維向我們介紹了水的知識,不是說教式的強調水的重要性,而是從水資源,從水與人類的關系,讓我們了解到水對於我們有多重要,同時也向我們介紹了關於水的科學。寓教於樂,很容易給孩子樹立起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都說水火無情,而現代社會,人們已經越來越熟練駕馭水火,讓水與火給人類社會帶來便利。可是在疾病面前,人類似乎還是很渺小。《無處不在的細菌》裏羅傑?卡納萬為我們打開了認識細菌的大門。“細菌導致疾病,我們從小就要愛幹凈。”這是父母常常告知孩子的,為了給孩子樹立整潔意識。羅傑?卡納萬卻是秉承科學精神,客觀地跟我們講訴著人類與細菌的故事。的確細菌會給人類帶來疾病,然而細菌卻也是平衡我們環境的大功臣。在我們的生活中又的確需要細菌。所以人類在面對細菌時更應該謹慎。

雖然現在只看了三本,但是見微知著,羅傑?卡納萬從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著手,帶我們走進科學大門,用客觀嚴謹的思維給我們講述著關於生活點滴的科學知識。伴隨繪本中壹個個小窗口,無形之中也讓我們與自然更加貼近。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 無處不在的細菌》讀後感(二):妳可能知道或者不知道的:《無處不在的細菌》

(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豆郵聯系本人)

細菌無處不在,說起來,大多數人應該都認同。但是孩子就問了:細菌在哪啊?為什麽我看不到它?

細菌,細菌,我們潛意識裏首先會認為細菌是不幹凈的東西,是不好的。其實不然,在這個世界上,凡事凡物總有兩面性,細菌如是。既有壞細菌,也有好細菌,有的細菌有害身體健康,而有的細菌卻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環境,也保障了我們的身體健康。

在這本書裏,作者通過問問題,然後再解答問題的方式給我們講述了細菌的知識。首先我們會在書的開篇看到細菌大事年表,魚刺式的圖表,按時間順序依次,清晰的交叉魚刺圖,把典型的細菌大事告訴了我們。

接著我們會看到壹幅堆肥箱的剖面圖,裏面堆放著廚房垃圾、花園垃圾,還夾雜夾著蠕蟲、水,以及其他的壹些雜質,還有空氣等,細菌被這些有機物吸引過來,會將這些有機垃圾分解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而這些物質進壹步分解後可以成為植物的肥料。看到這裏,我們想到了“發酵”,在我們生活中,制作食物用的酵母其實也是細菌。書中就有提到,有的細菌可以幫助人類生產美味。我們烘焙用到的馬蘇裏拉奶酪就是細菌和牛奶***同的傑作。還有,我們在生活中吃到的美味的巧克力,它的原材料可可豆也是被細菌發酵後才有了巧克力的美味。在醫學上,還提到了很多益生菌。

書裏有很多我們所不知道的關於細菌的奧秘。人體裏的細菌數量竟然是人體細胞數量的十多倍,好在它們大多數是益生菌。益生菌還能對抗寄生蟲引起的疾病,真是沒想到益生菌原來有這麽大的功能。細菌會把死亡的生物分解成營養物質,我想,我們人體每天攝入的各種食物,有很大部分就是身體內的細菌在幫我們分解的,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這些細菌,那人體壹定也就很難吸收進有益的物質。除此以外,細菌還可以做工業原料。紡織生產中用到細菌,可以讓植物的纖維結構變得松散,有利於紡織,紡出來的布料更經久耐用。沒想到,細菌的用處可真不少。

孩子喜歡閱讀這本書,書裏告訴了孩子很多知識。對於我們家長來說,也是如此,雖然是為孩子編制的圖書,但是同樣適合大人閱讀,可以補充給我們不少科學知識。

書裏涉及到壹些比較專業的術語,有整理兩頁“術語表”,解釋了這些術語的定義,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雖然不算厚,但是知識性強,同時用比較輕松幽默的語言來講述,很有趣,讓人容易記住,而且這些科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多閱讀多掌握,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 無處不在的細菌》讀後感(三):放棄對細菌的偏見

細菌!壹提到這個詞,就讓人生畏。每次家裏的孩子生病,壹到醫院驗血,很多時候都是細菌性的病毒。看看,細菌讓人生病啊。我真的不喜歡細菌。

並且自家孩子有壹個壞毛病,就是啃手指,天啊,怎麽說都不行,說話之前,我還在說她呢。後壹句話《無處不在的細菌》就到家了。壹看到這個名字,我感到我有了指明星,想靠它告訴告訴孩子,妳吃手會有多不好。然後孩子壹看到,也躲開了,說什麽也不敢看,怕真的有像我說的那麽可怕。

那麽好吧,我就開始了,自言自語式,讀給孩子聽。發現自己真的是可笑,根本就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我的想法是說細菌多可怕,如何教育孩子。可事實上,這是壹本,無處不在的科普書,細說細菌的來歷,細菌的好處,細菌對人類的幫助。想象與真實大相徑庭。

《無處不在的細菌》細細讀來,發現了原來細菌真的是無處不在啊。生活中,到處都是。書中的第壹頁告訴我們,細菌的成長經歷。人類第壹次發現它的時間,帶給人類的傷害,也帶給人類的幫助,人類離不開它。這個大記事,就像是在歷史的長河裏,泛起的最重要的浪花。告訴我們,細菌,它最真實的壹面,害處和益處。

奧秘就在書中的壹頁壹頁的翻讀中。細菌我們了解嗎?說真的不了解,只覺得如果不幹凈,就會讓細菌得逞,我們就會生病。是這樣嗎?“妳了解細菌嗎?”“我們身體是如何利用細菌的”.......此刻通過書中的閱讀,讓我大看眼界,原來細菌竟然有這麽多好處。第壹代細菌生於約35億年前,大多數細菌長約1微米,了解細菌存在的狀態,了解細菌的樣子。酸奶裏有細菌,這個可以幫到我們,而壹些細菌確是讓我們生病的。

人類是制造垃圾的源泉,垃圾是細菌的家。在壹個垃圾場,到處都是細菌。每每走過垃圾場,都恨不得,遠遠的躲離。可是垃圾真的沒有用嗎?當然,當人們制作的垃圾越多,就會有思考著,開始利用垃圾,去讓他們成為有益人類的幫助。餵牛,移動電話,作為有機肥。這個自家寶貝知道,在看巴布工程師裏面,就利用了馬糞當有機肥,給菠蘿當保衛戰士。而讀到這裏的時候,孩子不在躲壹邊,而是跟我壹起看。發現其實這本書很可愛。

生活中的我們,很多時候,都很盲從,都會自以為是的認為怎樣怎樣。讀過《無處不在的細菌》後,更加讓我明白,細菌真的就這樣存在我們身體,我們不要去懼怕它,而是接受它,沒有細菌的存在,也就是沒有我們的存在。孩子臟點,孩子啃手,想想也是因為細菌的緣故吧,是孩子們需要細菌了。等細菌過後,孩子就不在啃手了。

壹面書中在講述著,細菌存在的樣子,害處,壹面書中又在闡述,細菌帶給我們的益處多多,沒有細菌的存在,我們也就無法存在。我開始悄悄的喜歡細菌,就像我吸引益生菌壹樣,每次肚子不舒服,都喝壹些,然後腸胃就舒服。讀此書,長知識還讓我不懼怕細菌了。(喆媽公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