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若 釋義ruò ① 像。
《赤壁之戰》:“眾士慕仰,~水之歸海。” ② 及;比得上。
《鄒忌諷齊王納諫》:“徐公不~君之美也。” ③ 妳;妳們;妳(們)的。
《鴻門宴》:“~入前為壽。”《捕蛇者說》:“更~役,復~賦。”
④ 這樣的;這。《齊桓晉文之事》:“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⑤ 至於。《齊桓晉文之事》:“~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
⑥ 假如;如果。《肴之戰》:“~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⑦ 或;或者。《漢書?食貨誌》:“時有軍役~水旱,民不困乏。”
⑧ 好像;似乎。《桃花源記》:“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⑨ 用於形容詞後,表示“……的樣子”,也可不譯出。《詩經?氓》:“桑之未落,其葉沃~。”
若華若木之花。 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生於日落之處,青葉赤花。 若時⒈順應天道。
時,四時;天運。⒉此時。
⒊彼時。 若屬妳們這些人。
若許猶“如許”。如此。
若英杜若之花。若木之花。
2. 文言文中與且意思相近的是哪個字看妳選且的哪個意思。可以與將,暫,尚,又,加之,惟,抑或等意思相近。
①<;副>;將要;將近。《遊褒禪山記》:“不出,火且盡。”
②<;副>;暫且;姑且。《夢遊天姥吟留別》:“且放白鹿青崖間。”
③<;副>;尚;尚且。《鴻門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④<;連>;又;壹邊……壹邊。表示並列關系。《伐檀》:“河水清且漣漪。”《中山狼傳》:“先生倉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卻。”
⑤<;連>;而且;況且;並且。表示遞進關系。《燭之武退秦師》:“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赤壁之戰》:“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人,且久已疲矣。”
⑥<;連>;即使;即或。表示假設關系、讓步關系。《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⑦<;連>;或者;還是。表示選擇關系。《史記·李將軍列傳》:“豈吾相不當侯也?且固命也?。”
3. 文言文中 哪些字的意思是 她 和 妳 的意思·文言文中沒有“她”的稱謂,古代男女的人稱代詞多數壹樣,男女不分。
“她”是現代漢語裏常用的壹個人稱代詞,專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國古代沒有這個字,只是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出現。
在古文裏,作賓語的第三人稱用“之”字表示。後來白話文興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壹切事物。
“五四運動”前後,有的文學作品也用“伊”字來指女性,如魯迅早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國新文化運動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詩人和語言學家劉半農在北大任教時,第壹個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稱女性。
壹時轟動全國。“她”字壹出現,就遭到封建保守勢力的攻擊和反對,但卻很快得到人民群眾的承認、稱贊,並被廣泛使用,各種字典也都收錄了這個字,此事在當時文化界成為轟動壹時的新聞。
劉半農創造了“她”字,結束了以往書面語言中,第三人稱的混亂現象,從而純潔、豐富了祖國的語言文字。魯迅高度評價劉半農的創造精神,說“她”字的創造是打壹次“大仗”。
·二、第二人稱(妳)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妳、妳的、妳們、妳們的。”
例: 7、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妳怎麽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爾”字用於句首,用來稱代賣油老人,譯為“妳”,作主語。 8、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愚公移山》——妳的思想頑固啊,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汝”字用於句首,用來指代“智叟”譯為“妳”,作主語。
9、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孔子說:“仲由,教導妳的話都明白了嗎?”“女”字用於句中,又在動詞“誨”之後,作“誨”的賓語。代替“仲由”,譯為“妳”。
10、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妳是個被雇傭給別人耕田的的人,怎麽會富貴呢?“若”用於句首,用來稱代陳涉。相當於“妳”。
1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乃翁。陸遊《示兒》——大王的軍隊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時不要忘了把這個喜訊稟告給妳的父親。
句中的“乃”就是代詞,“妳的”。 12、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妳爹爹回來時,壹定會跟妳算賬的。
“而”便是代詞“妳”。 三、第三人稱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他們的士氣衰竭了,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
這裏的“彼”和“之”都是代詞,用來指代齊國的軍隊,相當於“他們”。 14、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
“其”字用來代替愚公的妻子,譯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北方有個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殺了。
句末的“之”就是代詞,代替“侮臣者”,相當於“他”。 關於己稱,即“自稱”,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譯為“自己”之意。
例: 16、自雲先世避秦時亂。《桃花源記》——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自”便是自稱“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己”字也同上壹樣,指“自己”。 還有旁稱:亦即稱別人,常用壹“人”字,可能譯為“別人”、“人家”。
例: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才能。
這裏的“人”字,即旁稱。 19、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鴻門宴》——現在人家有大功卻要擊殺他,這是不道德的。“人”字旁稱“人家”。
····························· 壹、第壹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余、予”等,還有帝王的專稱“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們”、“我的”、“我們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鄭人買履》——已經拿到了鞋子,竟然說:“ 我忘記了拿尺碼。”
“吾”用於句首,作主語,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輸》——我知道妳用什麽辦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我”用於句末,代替說話之人,作賓語。
3、余聞而愈悲。《捕蛇者說》——我越聽越覺得悲傷。
“余”用於句首,代替聽話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語。 4、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
《嶽陽樓記》——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於句首,代替“我”,作主語。
5、朕乃天子,說話豈能兒戲?——我乃壹國之君,說話豈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稱“我”。 6、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
“孤”字用於句首,代替劉備,作主語。 ······························ 至於尊稱:即對人的禮貌稱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閣下”等之用,壹般譯著“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 20、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憑您微薄的力量,還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樣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兩座大山怎樣呢,句中的“君”。
4. 文言文中,那個字的意思是不能弗,
拼音:fú 註音:ㄈㄨˊ 部首:弓,部外筆畫:2,總筆畫:5 五筆86&98:XJK 倉頡:LLN 鄭碼:YZND 筆順編號:51532 四角號碼:55027 UniCode:CJK 統壹漢字:U+5F17[1]
編輯本段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 不:~去。~許。自愧~如。[1]
詳細字義
〈動〉 (1) 古文形體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間象兩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繩索束縛之,使之平直。本義:矯枉) (2) 同本義。 弗,矯也。――《說文》。徐灝註:“弗與弼音義同。凡弛弓,則以兩弓相背而縛之,以正枉戾,所謂矯也。…阮太傅曰:弗字明是從弓。” (3) 違拗;拂逆。 諸君!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4) 又如:弗聲(不要出聲) 弗 fú 〈形、副〉 (1) 通“沸”(fèi)。泉水噴湧的樣子。 其高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財,蓄積待時而牟農夫之利。――《韓非子》 洶湧彭湃,滭弗密汨。――《漢書·司馬相如傳》 (2) 通“怫”。怫郁,不舒暢。 吾山平兮鉅野溢,魚弗郁兮柏冬日。――《漢書·溝洫誌》 (3) “弗”為“不”的同源字 [not] 其言‘弗遇’何?――《公羊傳·桓公十年》。註:“弗,不之深也。” 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呂氏春秋·察今》 臺臣弗為理。――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其人弗能應也。——戰國·韓非《韓非子·難勢》 (4) 吳語方言字,意為“不”。又如:弗招架(方言。不留神;疏忽);弗受用(方言。不舒服;患病);弗翻淘(方言。沒有關系);弗識起倒(不知趣;不識好歹) 〈名〉 (1) 筆 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清·杭世駿《續方言》 (2) 法國貨幣法郎的異譯。 組詞 弗 fú ㄈㄨˊ 不:~去。~許。自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