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格的意思是事理得到窮究。
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宋儲泳《祛疑說》:“大抵行持正法不過正心誠意而物格,本無心於奇怪之應,非如邪法之專於愚世駭俗、聳動見聞也。至於召雷而雷,禱雨而雨,此亦誠通物格之玅,自然而已,豈容以人偽參之哉!”
朱熹集註:“物格者,物理之極處無不到也。”格,甲骨文,表示行軍作戰。有的金文,表示用木械進犯、攻擊。——《象形字典》。在文章的語境中,把它解釋為“介入”更合適。格,引申為規則、標準、規限物、方框、線框等。
格物和物格的區別:
格物,就是對物進行介入,去發現物區別於其它物的限界,發現了物的性質,變化規律,進而在不同物之間進行區別、分類、***性的歸納。事體現的是物的相互影響及變化過程,所以,格物裏面也包含了對事的認知過程。
物格是有效的格物過程和格物的結果。格物的結果,前面已經論述清楚。有效的格物過程,是指符合道的格物過程,也就是能夠實現,或者是實現了格物目的的格物過程。比如科學實驗與科學研究,成功的叫“物格”,不成功的不叫“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