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 語文課程評價應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重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註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按照不同學段的課程目標,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采用合適方式,提高評價效率。語文課程評價應該改變過於重視甄別和選拔的狀況,突出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
(壹)基本原則
1.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應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註意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2.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關註學習過程,有利於及時揭示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改進教與學活動。終結性評價關註學習結果,有利於對教學活動作出總結性的結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應加強形成性評價,註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發展的資料,可采用成長記錄袋等各種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要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態及水平。評價方法除了紙筆測試以外,還有平時的行為觀察與記錄、問卷調查、面談討論等各種方法。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成長記錄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除了等級或分數以外,還可用代表性的事實客觀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並提出建議。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於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各種評價方法都有其壹定的適應性,在評價的客觀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別,因此,評價設計要註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瑣,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3.註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應註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評價要理解和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於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根據需要,可讓學生家長、社區、專業人員等適當參與評價活動,爭取社會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更多關註和支持。
4.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語文課程評價要體現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應註意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有機聯系,註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
(二)具體建議
1.關於識字與寫字的評價漢語拼音學習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講普通話、糾正地方音的情況。識字評價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查檢字詞的能力。第壹、第二學段應多關註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第三、第四學段要重視考察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寫字評價要考察學生對於要求“會寫”的字的掌握情況,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在此基礎上,逐步要求書寫流利,第壹學段要關註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基本結構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學段還要關註學生的毛筆書寫,第四學段還要關註學生基本行楷字的書寫和對名家書法作品的臨摹。義務教育的各個學段的寫字評價都要關註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引導學生提高書寫質量。評價要有利於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寫規範字的習慣,減少錯別字。
2.關於閱讀的評價閱讀的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關註其閱讀興趣與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也要關註其閱讀面和閱讀量,以及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文知識的學習重在運用,其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評價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的要求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也應註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誦讀的評價,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在不同學段,可在誦讀材料的內容、範圍、數量、篇幅、類型等方面逐漸增加難度。默讀的評價,應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精讀的評價,重點評價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第壹學段可側重考察對文章內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詞句的理解、積累;第二學段側重考察通過重要詞句幫助理解文章,體會其表情達意作用,以及對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學段側重考察對文章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的了解領悟;第四學段側重考察在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探究內容等方面的情況,以及讀懂不同文體文章的能力。略讀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瀏覽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著重考察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的水平,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第壹學段側重考察學生能通過朗讀和想象等手段,大體感受作品的情境、節奏和韻味;第二學段側重考察在閱讀全文基礎上對重要段落和語句的細致閱讀,具體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語言;第三、第四學段,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以及自己的體驗,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詞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要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各學段的要求,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活動,考察其閱讀量、閱讀面以及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3.關於寫作的評價寫作的評價應按照不同學段的目標要求,綜合考察學生寫作水平的發展狀況。第壹學段主要評價學生的寫話興趣;第二學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要鼓勵學生大膽習作;第三四學段要通過多種評價,促進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寫作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鼓勵表達真情實感,鼓勵有新意的表達,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親近自然,關註社會。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材料的豐富性、真實性,也要考察他們獲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等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材料。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註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同提高寫作水平。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級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種方式。提倡學生在成長記錄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和有價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寫作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4.關於口語交際的評價口語交際的評價,須註重提高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認識和表達溝通的水平。考察口語交際水平的基本項目可以有講述、應對、復述、轉述、即席講話、主題演講、問題討論等。口語交際的評價,應按照不同學段的要求,綜合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情意態度和表達能力。第壹學段主要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的態度與習慣,重在鼓勵學生自信地表達;第二、三學段主要評價學生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第四學段要通過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根據不同的對象和內容,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評價宜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並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綜合考察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5.關於綜合性學習的評價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探究精神與合作態度。主要著眼於學生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是否能積極參與活動,是否能主動提出問題,還有搜集整理材料、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探究問題、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等方面的情況。第壹、第二學段要較多地關註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興趣與態度。第三、第四學段要多關註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提出問題、探究問題以及展示學習活動成果的能力。各個學段綜合性學習的評價都要著眼於促進學生提高語文水平的效率,並有助於他們擴大視野,更好地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評價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要充分註意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有新意的思路和表達以及有特點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