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漢字的開始

漢字的開始

漢字或稱中文字,是中國人發明的形意文字書寫系統(也稱中文)。漢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並唯壹流傳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漢字也被日文與朝鮮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東亞多國語言使用。

由於表意文字特性,讓漢字可以跨語言使用,曾長期成為東亞地區交流唯壹文字。今可略分為正體中文與簡體中文兩個系統。前者用於臺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以及東南亞華人社區。另外,日本及韓國皆有其公布之官訂漢字表。

漢字的特點

漢字壹詞早出自《北史》卷九本紀第九,“章宗壹”:“十八年,封金源郡王。始習本朝語言小字,及漢字經書,以進士完顏匡、司經徐孝美等侍讀”。 《金史》也出現多次,如:“女直初無文字,及破遼,獲契丹、漢人,始通契丹、漢字,於是諸子皆學之”。 “長子布輝,識女直、契丹、漢字,善騎射”。 在清朝前期,政府官方文字是滿文,當時已用漢字壹詞稱呼中國傳統的文字。更之前的古代中國,因為沒有與他國區分的必要,多稱呼為“字”或“文字”。直到目前為止,臺灣負責文字政策的教育部,仍不使用漢字這個詞,而稱之為“國字”,例如《國字標準字形表》等。不過在民間以及其他非文字政策掌管單位的民間機構,已逐漸使用漢字壹詞。此外也有“中國字”這樣的稱呼。 另外,日本人也用“漢字”“漢語”,以別於“國語/和語”、“外來語”。

壹 .漢字文化蘊含在漢字的形體和本義之中。解釋漢字的形義來源,必然涉及該字的文化特點。

二. 本書分為三卷。第壹卷526字,是許書解形釋義可信或基本可信者。第二卷262字,是後世學者糾正許君解形或釋義有誤,甚至解說形義均誤者。第三卷214字,形體或本義未詳,或形義來源均未詳者,我作了新的考證。其中約壹半是拙著《漢字形義考源》中所釋之字,刪節後合在此卷之中。其余百多個字的形義來源是1998和1999兩年考證所得,為節省篇幅,壹般沒有或很少列舉各家之說。

三 .每卷的字頭依《說文解字》的順序排列。

四. 每個字頭標出的音讀。音讀後面的是《說文解字》原文。

五 .所解之字說明結構類型。漢字的結構類型迄無定論。

六 .所用古文字形體和例句書籍,《甲骨文合集》簡稱《合》,《小屯南地甲骨》簡稱《屯》,《懷特氏所藏甲骨集》簡稱《懷》,《英國所藏甲骨集》簡稱《英》,金文引自《金文編》《殷周金文集錄》,古文、籀文、篆文引自《說文解字》,其他古文字形體來自《漢語大字典》。

七 .為了便於理解例句文意在某些字後面用圓括號標出帶註釋性的字。

八 .依照原文引用。

九 .甲骨文辭例句中的缺文和引用時省略的文字,按當今有關著作習慣,用……表示。

十 .引用已列主要引用參考書目中的文句,註釋時不再註明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