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喜歡讀書,但是總是不得要領。在這本書中,胡適、豐子愷等人的文章將會給妳帶來前所未有的收獲。書中有閱讀等方法、記憶的方法、學習外語的方法,閱讀它,壹定會有所收獲。
關於閱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這就需要讀者自行取舍。胡適認為,閱讀時壹定要弄懂每壹個字,每壹個詞,閱讀的意義有壹部分在於此;而又有人認為,閱讀尤其是學習外語時,沒有必要每壹個字都弄懂,因為閱讀的多了就能明白了。我比較認同胡適的觀點,因為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於個別的生詞的意義的掌握總會有所偏差,而註重對字典的查閱,有助於更好的理解、記憶,以及學習方法的改善和自我理解力的進壹步提高。
而批註、筆記的重要性是每個人都有提到的,筆記、心得的記錄有助於自己對書本的理解,也有助於在多年以後還能記得書本的內容和含義。列索引也不失為壹個好方法,然而我還未掌握要領。無論如何,筆記的重要性是公認的,即使在書上做壹下標記也總會有所收獲。寫了心得之後,書中的道理、文法妳掌握了多少也就壹目了然,妳的新知識也就是妳的,而不是只在書中的了。
書中還提到了壹種十分獨特的讀書方法:當遇到有價值的書的時候,可以把每壹頁讀上幾遍,然後自己默背,讀壹次在書頁角畫上壹筆,組成壹個“讀”字,當“讀”字寫完之後,這頁書也應該能記牢了。雖然這個方法很耗時間,但是我相信是十分有用的。背誦有利於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對文法的理解,當自己能夠說出來、背出來的時候,只是已經是自己所有,自己也能較好的運用了。
學習外語還有壹種很好的方法:可以拿某壹本書的中英譯本對照著讀,當要學兩種語言的時候,可以先把壹門外語學的較好,在購買這兩種語言的譯本對照閱讀,這樣必定能有很大的收獲。學習外語重在興趣與堅持,有單詞不會時最好要弄懂,否則連單詞也不理解,如何能理解文法呢?學習外語時,發音也是很重要的。發音在胡適的年代已經顯得很重要了,更無論此時這個全球化的年代。如果只是文法很好,而發音不到位,別人無法理解,這樣又有什麽用呢?所以註重發音也是學習外語的壹大要點,當發音練好了,對於語言的興趣也就更加濃厚了。發音和理論知識其實相輔相成的。
閱讀有兩種方式:朗讀和默讀。朗讀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可以鍛煉自己的發音,然而,朗讀的速度未免太慢,對於沒有太大價值的書籍,或是僅僅是闡述科學知識的書籍,是斷斷沒有必要去朗讀的,適宜朗讀的,只是有文學價值、能給人帶來啟迪、語言優美、文法流暢的文章。默讀可以加快閱讀的速度,良好的默讀質量可以提高自己對書本的理解,也可以使時間合理的利用。有人可能認為快速閱讀必定沒有很好的功效,但是如果文章淺顯,快速閱讀可是使人在更短的時間內懂得更多,減少時間的浪費;如果文章深奧,快速閱讀也必然不會減少對文章的理解,因為如果讀者無法理解文章,那麽閱讀的速度也定然是沒有對文意理解的影響的。快速閱讀並不僅僅是指閱讀的速度,更指的是閱讀的效率。真正練習到家的快速閱讀,是可以在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加深對文意理解的。這就需要讀者自己的努力了。
多動手也是閱讀的好方法之壹。批註需要動手,實驗需要動手,寫心得需要動手,查字典也需要動手。遇到有價值、讀來有收獲的句子,可以將其摘抄下來,細細品讀。不管用什麽方式,在電腦上輸入也好,記錄在本子上也好,只要做了,總會有很大的收獲。不過我們中學生在學業繁忙的時候摘抄的時間是很少的,反而,回到家將有價值的句子輸入到電腦中更為實在。這壹點需要各位讀者自行斟酌。實踐也是很重要的,在書中獲得的知識、人生道理總要付諸實踐才能看出其所在的價值,對於理科的知識,實踐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明白書中的內容;至於心理學、講述人生道理的書籍,付諸於實踐有利於增加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印證書中的知識是真是假,是否適合自己;講述學習的方法的書籍,付諸於實踐可以驗證該方法是否實用,也有助於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名人、專家的學習方法只是個人的經驗,雖然大多都很有道理,但是那些畢竟是他們個人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借鑒但卻不能生搬硬套到我們讀者自己的身上。自己探究出來的學習方法,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古人雲:讀書有三到,眼到、口到、手到。我說:讀書有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