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們有必要向孩子說明親切有禮地待人接物與學業及體育方面出類拔萃同樣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壹定培養的孩子會產生心理學家丹尼爾所說的情感智商,即協調自己與他人需要的能力,這類人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在生活中遙遙領先。貝爾實驗室所進行的壹系列調查表明:那些成果豐富的工程師並不壹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與同事進行良好溝通的工程師。
母親通常培養孩子們的交友技巧。壹位同事告訴我在他還是個孩子時,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難。當時壹位隊友受傷了,這位朋友的母親堅持要他打個電 話,問問那個男孩感覺怎樣。“媽媽,”我的朋友反對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他會知道的。”他的母親回答道。這個電話標誌著親密友誼的開始。“我的 母親讓我明白:友誼起源於妳對他人所表示的關切而不是要他人對妳表示關切”。我的同事回想起這件事時說。
(二)多壹些表揚和鼓勵
我們都知道表揚能使人創造奇跡,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過多的自責,使他們貫於為了獲得成功而作壹些冒險。
表揚也有正確的方法與錯誤的方法。大多數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可以細數總總,而在表揚時卻言語含糊──“妳是個了不起的孩子”這種評價會使片刻的光 彩頓然消逝。因此表楊應具體些,與其說“妳很勇敢”不如說“我為妳摔倒了以後仍然爬上車而感到自豪。”這樣明確地說明了為什麽這種行為值得表揚。
每個人都有壹個“要害區”,這個區域壹旦受到表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母親,妳可能比誰都了解對於妳的孩子來說什麽是重要的──可能是音樂、體育或某壹課程,如果妳不了解,問壹問沒什麽不對。
其次,由於孩子們壹時間內只能吸收那麽多的表揚,因此小量而頻繁地給予壹些表揚。壹分鐘壹百次鼓勵勝過壹次作壹百分鐘的表揚。
(三)談論“禁忌”
我們生活在壹個充滿危險的世界裏。在這個世界裏,孩子們放眼接觸到的盡是毒品、酒精與性。壹些母親擔心談論諸如此類的禁忌行為是在鼓勵他們這麽做。但事實正好相反,調查發現:那些與父母作過坦誠交談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與酗酒。
母親們尤其可以有技巧地與孩子們談論這些敏感的話題。首先,讓妳自己對這些現象有所了解,而後詢問妳的孩子他們所知道的。六、七歲大的孩子可能 是在操場上聽到這類事或在電視上看到這類事。指出妳與他們談論這類事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其危險性,而不是不信任他們,讓他們明白妳願意回答任何問題或與他們 談論他們的煩惱。
(四)將界限適當放寬
孩子們需要得到無條件的愛,這樣自尊自愛的種子才會得以生長。這種無條件的愛並不意味著妳不設定任何界限,設定界限是向孩子們顯示他對妳來說很重要。當壹個孩子越界時,向他們說明妳對這種行為而不是他們本身感到失望。
隨著孩子的成長,界限自然要放寬些。尤其是男孩子,他們想與他們的母親保持壹定的距離。心理學家埃文索-貝斯索曾描寫道:男孩子們第壹次碰到玩 具卡車時,心裏就響起車子開動的轟鳴聲,這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想冒險並表現他們所見過的男子漢的力量。隨著男孩子的長大,他們的界限也應適當地放寬些,作 母親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拋棄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母親是孩子們巨大的鼓勵之源。心理學家埃頓-萃絲在調查了250個學齡兒童後發現:近壹半的孩子更想獲得壹份母親而不是父親的工作。其中壹個原因,貝斯索推測道:孩子們更想了解他們母親所做的事並想參觀他們母親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問
孩子們需要壹個道德指南針。這意味著不僅在重大問題上灌輸是非觀,而且在日常瑣事上灌輸是非觀。
壹位母親看到她五歲大的兒子騎著他的朋友──鄰居七歲大男孩的車子。“湯姆不用這輛車,”他兒子說,“他在學校。”他認為自己這麽做沒什麽不對,因為他的朋友不會介意。但這位母親堅持讓他的兒子把車子送回去:“在沒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財物是不對的。”
當壹位母親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正直、忠誠給予足夠的重視,她們就為孩子樹立了壹個價值體系,這將成為孩子的無價之寶。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親自身的行為,如果母親自身逃避責任,無視他人的權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為的向導。
妳也許不希望聽到這類話:“可是,媽媽,妳就是這麽做的。”
(六)與孩子壹起玩耍
在短時間內,母親們通常關註所謂重要的事──捕捉孩子們的情況,輔導功課。然而在我們這個生活節奏緊張的社會裏,孩子們渴望的不僅僅是這些,他們更希望與母親壹起***度美好時光。
這並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僅需擁有壹種嬉耍的態度,壹種願意把做功課的時間變成嬉戲或把做家務轉化為遊戲的態度。
壹位朋友允許她的孩子們與他們的朋友在廚房打鬧,玩具、顏料與泥土不時地飛落到食物裏。幾年以後,她上大學的兒子帶了壹位老朋友回家吃飯。“我總想能來妳們家實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說,“我們曾在這裏擁有歡聲笑語──湯裏也飄落著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