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淺談唐代的“胡風”飲食(上)

淺談唐代的“胡風”飲食(上)

中國飲食的“胡化”從漢魏起就以存在,並在長期的民族沖突和融合的過程中,中原漢族的飲食收到了越來越多胡食文化的影響。唐代是中國文化呈現出壹種“大有胡氣”的全面開放狀態,唐代飲食文化亦受遊牧民族與異域風情影響,胡食之風也更趨強烈,在主食、副食、菜肴制作方法等方面均體現了胡食文化的特征。本文從研究唐代的胡風飲食入手,從側面了解唐代的社會生活狀況與胡人文化帶給中原的影響。

唐王朝疆域遼闊、民族多種多樣,其以開放博大的姿態接受了大量的外來文化,吸收了異域文化的精髓,因此唐文化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在以漢族為主的風尚中糅合了西域胡風。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西域之士帶來了域外的食品和其獨特的飲食習慣,收到唐代人的喜愛,從而構成了唐代飲食文化中的“胡風”飲食。壹方面,中國文化呈現出壹種“大有胡氣”的全面開放狀態;另壹方面,在飲食生活領域,胡食之風也更加明顯,當時有“貴人禦饌,盡供胡食”[ 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之說,可見唐代飲食文化的各個領域都收到了胡食文化的影響。在主食上,胡餅、畢羅為代表的面食成為唐代北方人最普遍的主食;在果蔬上,通過西北陸路許多奇珍異果也從西域進入中國,如波斯棗、金桃等,新的胡菜品種如菠菜等,也源源不斷湧入唐代;在飲料上,西域的葡萄酒、龍膏酒等及其制法傳入中原,在長安盛行壹時,胡人豪爽的飲酒風俗也被唐人所效仿;在菜肴制作方法上,唐代也深受胡法烹飪影響,效仿胡人以羊肉、奶酪為主料,以烤炙為加工方法。等等。唐代飲食文化中的“胡化”色彩,也足以體現唐代的開放與繁榮。本文將以唐代胡食為研究對象,試清晰地梳理、羅列唐代飲食文化中出現的胡食,展現當時的外來飲食風尚,進而體現胡食對當時社會生活的影響。

壹、胡食的定義

“胡”在字典中的解釋是,當作名詞使用時,指代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漢、魏、晉時對西域諸國皆稱曰胡”,其中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但唐人則未將印度成為“胡”;“胡”也泛指來自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的東西。《後漢書·五行誌》記載:“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 《後漢書·五行誌》],所有來自西域的食物名稱前都被加上了“胡”字。而關於西域的界定,狹義上是指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蔥嶺以東,玉門以西的領域;廣義上指古代中原王朝西部邊疆及其以西的所有地域。本文所探討的“胡食”指的範圍是古代中原王朝西部邊疆及其以西的外來飲食。

二、面食類

1.胡餅

胡餅是胡食中最著名的主食,又稱作爐餅或麻餅,《緗素雜證》稱:“蓋胡餅者,以胡人所常食而得名也”[ 《緗素雜鄭》]。根據史料記載,胡餅在漢代時就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而進入中原,它的傳入很快受到了以面食為主食的北方人的歡迎。《太平禦覽》引《後漢書》:“靈帝好胡餅,京師貴戚皆競食胡餅”是對胡餅最早的記載,可見東漢末年,胡餅作為西域食品已經傳入上流社會,甚至受到皇室的喜愛,其在漢代的風靡可見壹斑。

唐代的胡餅據相關史料記載應類似於今天的燒餅,其做法是在爐中烤制而成,餅皮撒上胡麻,中間還可以放餡料。《釋名·釋飲食》記載:“餅,並也,溲面使合並也。胡餅,作之大漫沍,亦以胡麻著上也”[ 《釋名·釋飲食》]由此可見,胡餅體積很大,表面有壹層胡麻。其次,從《太平禦鑒》引《趙錄》中“石勒諱胡,胡物皆改名。胡餅曰搏爐,石虎改曰麻餅”[ 《趙錄》]這壹記載可以看出胡餅應是在烤爐中制成。而隨著胡餅在中原的不斷創新,在唐朝雖然仍保留著最原始的胡麻餅,但也出現了以肉類為餡的胡餅,其中有壹種叫“古樓子”的肉餡胡餅就很受當時人們的喜愛,具《唐語林》[ 《唐語林》]卷六記載:“時豪家食次,起羊肉壹斤,層布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候肉半熟食之”是唐人效仿胡人的飲食風俗,也可以看到唐代飲食文化中胡食風俗的融入。

胡餅已成為當時人們的日常食物。據唐代《任氏傳》[ 《任氏傳》]中的記載“既行,及裏門,門扄未發。門旁有胡人鬻餅之舍,方張燈熾爐。鄭子憩其簾下,坐以候鼓,因與主人言。”可見胡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隨處可見,甚至在人們居住的坊間就設有販賣胡餅的攤位。

2.饆饠

饆饠是壹種外來語,也稱作畢羅。畢羅是由西域傳來的食物,但是壹種什麽樣的食物我們尚不可知,有人認為是壹種面食,有人認為是壹種米飯,但從《太平廣記》卷234《禦廚》中“有物若畢羅,形大粗,滋味香美,呼為‘清王修事’。”[ 《太平廣記》],和韋巨源《食譜》中“天花饆饠餅”的描述,畢羅更偏向於壹種面點。

畢羅風靡中原,其做法、吃法也多種多樣。根據《酉陽雜俎》中記載“天寶中,進士有東西棚,各有聲勢,稍傖者多會於酒樓食饆饠。”[ 《酉陽雜俎》]由此可見畢羅作為壹種普遍的食材,可以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3.胡麻飯

胡麻作為傳統的植物食用油料作物,不僅是當時人們食用油的重要來源,更是推動了漢唐以來烹飪技術的發展,使得食物的味道更佳豐富。這種麻類作物由於來自於胡地,因此被稱之為“胡麻”,除了做成烹飪的調料,唐人也常用胡麻做成飯食用。從壹些唐詩中我們可以找到壹些線索,如“山中無魯酒,松下飯胡麻”,“百花先醞能留客,壹飯胡麻度幾春”等,而《太平廣記》中同樣也記載到“繞穴可行壹裏許,乃出壹洞口,洞上有水,岸上有數十人家村落……采藥人告之曰,不食已三日矣,遂食以胡麻飯”,從這些文學作品中可以證明胡麻唐人作為飯食用的壹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