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四字成語大全描寫服裝的

四字成語大全描寫服裝的

衣衫襤褸 衣冠楚楚 衣冠齊楚 衣香鬢影 華冠麗服 衣寬帶松 衣紫腰金 濃妝艷服 飾怪裝奇 鮮衣良馬 鮮衣怒馬 衣香鬢影 衣繡夜行 玉食錦衣 弊衣簞食 解衣槃磅 衣錦過鄉 衣錦褧衣 衣錦食肉 衣錦夜遊 衣錦晝行 衣錦晝遊 衣馬輕肥 衣繡夜遊 衣紫腰黃 衣紫腰銀 惡衣薄食 惡衣粗食 衣炔飄飄 鳳冠霞帔 霓裳羽衣 紫袍玉帶 翠環珠釵 金縷玉衣 峨冠博帶 冠袍帶履 珠光寶氣 錦帽貂裘 葛巾素袍 腰金衣紫 衣衫襤褸 華冠麗服 長袍馬褂 西裝革履 奇裝異服 披裘負薪 衣衫襤褸 衣冠楚楚 衣冠齊楚 衣香鬢影 衣冠雲集 衣冠楚楚 黃冠野服 奇裝異服 濃妝艷飾

(1)高冠博帶

釋義

戴著高大的帽子,系著寬闊的衣帶。形容儒生的裝束。也比喻穿著禮服。

出處

《墨子·公孟》:“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

(2)鳳冠霞帔

釋義

指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

出處

《瀟湘雨》(元·楊顯之)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雲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臺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

典故

姑娘在出嫁時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貴,同皇上的“娘娘”並起並坐,享受這等至高無上的榮譽呢?這裏流傳著壹段動人的故事:

金兀術南侵臨安(杭州),康王趙構不敵金兵而棄城南逃。過錢塘,跨曹娥,金兵仍窮追不舍。康王於是經奉化直奔寧海而來。到西店境內的前金村時,忽見路邊有座破廟,廟前曬場的谷籮上坐著壹位村姑。村姑見康王逃來,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籮裏,自己仍若無其事地坐在谷籮上面。當金兵追到問姑娘是否有人路過這裏時,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壹指說,他們向南邊逃去了。金兵信以為真,向南邊猛追而去。結果康王躲過了這場殺身之禍。康王對這位村姑用巧計瞞過金兵,使他絕路逢生,萬分感激,當即向姑娘許諾,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義,在出嫁時享受坐花轎、戴鳳冠、著霞帔的殊榮。不久,康王得救,重歸金殿。他對昔日那位村姑許諾的“金口玉言”銘記在心,於是下旨賜封這位村姑為“娘娘”,在出嫁時可以真正享受鳳冠霞帔的特殊榮譽。同時還修建了那座破廟,並親筆題寫為“皇封廟”。後來鄉村姑娘在出嫁時也都紛紛效仿,穿戴起鳳冠霞帔。這種風俗遍及浙江各地,這就是人們所美譽的“浙江女子盡封王”的故事。此習俗流傳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後才逐漸廢止。

(3)衣冠輻湊

釋義

輻湊:車輻湊集於轂上。達官顯貴集聚壹處。

出處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唐·楊炯):“金城北峙,玉關西候,山澤駢羅,衣冠輻湊。”

(4)衣冠雲集

釋義

達官顯貴們集聚在壹起。

出處

《玉合記·還玉》(明·梅鼎祚):“丹墀下玉帛星聯,綺席上衣冠雲集。”

(5)衣冠楚楚(衣裳楚楚、衣冠濟楚)

釋義

衣帽穿戴得很整齊、漂亮。

出處

《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6)衣冠濟濟

釋義

濟濟:莊重恭敬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莊重。

出處

《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郊廟歌辭·周朝饗樂章·忠順》(唐?張昭):“衣冠濟濟,鐘磬洋洋。令儀克盛,嘉會有章。”

(7)短褐不完

釋義

形容生活貧苦,衣衫破爛。

出處

《韓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飽者不務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

8)怒發沖冠

釋義

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

《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典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得到壹塊稀世的璧玉。這塊璧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壹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 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並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麽辦?”

“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壹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璧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裏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 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現在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裏,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璧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己的頭與璧壹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璧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9)作嫁衣裳

釋義

指白白替別人操勞,自己卻壹無所得。

出處

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

(10)束發封帛

釋義

指婦女忠貞不渝。

出處

《新唐書·列女傳·賈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貶嶺南,以妻少,乃訣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無須也。’董不答,引繩束發,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貶二十年乃還,署帛宛然。乃湯沐,發墮無餘。”

典故

賈直言因為出事而被貶到嶺南,臨行前與妻子訣別,希望她不要為他守寡,遇到合適的人家也可以出嫁,妻子董氏流著淚而不回答,就用繩子把頭發綁起來,再用絲帛包起來,對賈直言說:“非君手不解。”賈直言被貶20年後才回,董氏的頭發已經墜地很長。

11)兩袖清風

釋義

兩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壹無所有。 現多數比喻為官清廉、不貪贓枉法嚴於律己的人。

出處

  《送楊季梅》 (元·魏初)詩:“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壹束詩。”

《次韻吳江道中》(元·陳基)詩:“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典故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於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於謙瀟灑壹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誌:手(絹)帕蘑(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閭閻就是裏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此詩寫成後遠近傳誦,為壹時佳話。

(12)同袍同澤

釋義

比喻***事的關系(多指軍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處

《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13)布衣之交

釋義

平民之間的交往、友誼。也指顯貴與無官職的人相交往。

出處

《戰國策·齊策三》(漢·劉向):“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願君以此從衛君遊。鮑彪註:“言交於未貴時。

典故

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沒有殺壹個與他的小妾相愛的門客,而是給他準備了許多禮物,把他推薦給衛國國君,對他說:“我們是布衣之交,希望衛國能給妳偉大前程。”後來衛國準備聯絡其他諸侯去攻打齊國,該門客極力勸阻,避免了壹場戰爭。

(14)披襟解帶

釋義

比喻敞開胸懷,心地坦白。

出處

《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

典故

晉朝時期,王羲之為會稽內史時,孫興公推薦支道林,說他看問題拔新領異。王羲之自傲不願見他。後來王羲之外出辦事見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談起了《莊子·逍遙遊》,沒想到支道林的論述十分精辟與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帶,洗耳恭聽。

(15)遺簪墜屨

釋義

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舊物。後指不忘舊友叫“不棄遺簪墜屨”。

出處

《北史·韋夐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誌也。”

典故

南北朝時期,孝寬擔任延州總管。韋瓊到延州去拜訪他,回去時,孝寬把他的馬及轡勒要送給韋瓊。韋瓊笑著說:“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誌也。”堅決不受

(16)屐齒之折

釋義

形容內心喜悅之甚。

出處

《晉書·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典故

東晉時期,苻堅率領百萬大軍向東晉王朝發起進攻。謝安奉命率8萬大軍迎戰,他指揮有方,經常大勝。壹次他同客人下棋,謝玄拿著前方捷報給謝安。謝安看後默不做聲,下完棋後客人問謝玄得知大勝。謝安內心十分歡喜,過門檻時不覺屐齒都折斷了。

(17)壹衣帶水

釋義

像壹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間隔,後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們的交通與交往。

出處

《南史·陳紀下》 隋文帝 謂仆射 高熲 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壹衣帶水不拯之乎?

典故

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稱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誌於統壹中國,在北方實行了壹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國力大增。而當時長江南岸的陳朝後主陳叔寶卻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雖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卻依恃長江天險,並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壹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颎詢問滅陳的計策,高颎回答說:“江南的莊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們在他們的收獲季節,揚言出兵,他們壹定就會放棄農時,屯兵防守;他們作好了準備,我們便不再出兵。這樣來幾次,他們便不會相信。等他們不作準備,我們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們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糧食不像我們北方屯積在地窖中,而屯積在茅、竹修建的倉庫中,我們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燒毀它,如果連燒幾年,陳朝的財力就大大削弱了,滅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颎的計策,經過七年的準備,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出發前,他對高額說:“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壹條像衣服帶子壹佯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裏的老百姓嗎?”隋文帝誌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向陳朝的都城建康發動猛烈的進攻,並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後主,滅掉了陳朝。

(18)廣袖高髻

釋義

寬大的衣袖,高聳的發髻。形容風俗奢靡

出處

《童謠》(漢)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19)披裘負薪

釋義

穿著裘褐,背著柴薪。形容誌高行潔的隱士。

出處

《論衡·書虛》(漢·王充)延陵季子出遊,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於地瞠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季之謝之,請問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於姓名!’遂去不顧。”

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最小的兒子延陵季子姬劄經常出使各國,見識廣博,名氣很大。他出使齊國時在路邊發現壹塊金子,叫路邊砍柴人去揀。沒想砍柴人說我五月天還披著皮襖,背柴禾,像那種揀金子的人嗎?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而非常慚愧。

(20)綈袍之義

釋義

比喻不忘舊日的交情。

出處

《詠史》(唐·高適)尚有綈袍贈,應念範叔寒。”

典故

範雎隨魏國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須賈懷疑他通齊,回國後報告魏相。範雎含冤被打傷,改名張祿逃到秦國當上宰相。後來須賈出使秦國,範雎扮作窮人去見他。須賈見狀就送他壹件綈袍,待發現他是秦相時嚇得壹再謝罪。範雎沒有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