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江郎才盡是什麽典故?

江郎才盡是什麽典故?

江郎才盡嘆無華,只緣春日少東風。洛神藝絕麗無雙,只為子建舒紅顏。

江郎才盡的故事1

古直《詩品箋》引張溥的話道:“江文通遭梁武,年華望暮,不敢以文陵主,意同明遠,而蒙譏才盡。世人無表而出之者,沈休文竊笑後人矣。”

意思是說,江淹生怕梁武帝妒忌,故意說自己才盡,這種情況不被後人了解,沈約知道了壹定會笑話,因為沈約就有這樣的經歷。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壹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江淹順手從懷裏取出壹支五色筆來還他(郭璞)。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麽好的文章了。

成語典故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壹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壹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壹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 平淡得壹無可取。

於是就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壹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壹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

又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壹個自稱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壹支筆在妳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壹支五色筆來還他。

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麽好的文章了。

其實並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壹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壹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

江郎才盡的故事2

“江郎才盡”這個典故語出南朝梁鐘嶸《詩品·齊光祿江淹》,其記載如下:“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壹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

’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南史·江淹傳》有兩段關於“江郎才盡”的故事。

1、詞語辨析

近義黔驢技窮、江淹才盡、才疏學淺、才思枯竭、泯然眾人

反義出類拔萃、初露鋒芒、才華橫溢、才高八鬥

2、中國的文人墨客,自古以才情留名,而讓江淹名垂千古的卻是因“江郎才盡”。但從江郎的經歷可以看出,他不是真的才盡,而是恰恰相反。自幼喪父,家境貧寒,曾采薪養母的江淹,最知道貧窮卑賤的滋味。

他任禦史中丞後,總結了自己以前的經驗教訓,力戒廣陵令郭彥文寫寫畫畫的毛病,並搞了壹出夢中還筆的把戲,以期從此罷筆。即使不得己而寫,也只是寫寫“皇齊啟運從瑤璣”之類的應景華麗篇章。為的是,博君王之歡心,能茍全於亂世。

他把所有令人驚嘆的文采都轉化成了於亂世求生存的智慧,雖然這是壹種茍且的當奴才的智慧。寫到此,不禁讓我想起了曾經被稱為文豪的郭沫若先生。

3、如果說江淹的《恨賦》、《別賦》是千古絕唱,那麽他的托夢還筆便是曠世奇謀。他深悟君王的專擅思維,寧可背上“江郎才盡”的名聲被後人譏笑,也不願因文而引火燒身。他曾對弟子們說:“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吾功名即立,正欲歸草萊耳。”(《梁書》),這也許就是他借夢罷筆的真正原因。事實上,江郎何曾才盡?罷筆後的江淹仍然智慧聰明著呢!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對社會問題壹般有三種心態:壹是無意為之而不寫;二是有意寫而不寫透;三是知道不便寫而不寫。江淹無疑也歷經了這三種心態意境,最終為了求得生活安逸而罷筆。但,不論怎麽說,這樣心態下的人格是曲扭的。可這並不是江淹的恥辱,專制制度註定了文人本身的悲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江郎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