顰的筆順介紹如下:
顰的筆順豎、橫、豎、橫、豎、撇、撇、橫、撇、豎、橫折、撇、點、撇、豎、橫折、橫、橫、撇、橫、豎。
顰,漢語二級字,顰是壹個漢字,讀音為pín。表示皺眉,如壹顰壹笑、東施效顰。顰是上下結構,部首為頁,總筆畫數為21,可作動詞、形容詞。
康熙字典:
《玉篇》《正韻》?毗賓切,音貧。《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易·復卦》作頻。《註》謂頻蹙之貌。
又通作矉。《莊子·天運篇》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李白詩》蛾眉不可學,況乃效其矉。亦段旁作嚬。
東施效顰(拼音:Dōngshī xiàopín)是壹則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見滑慎於《莊子·天運》。
《莊子·天運》載:美女西施因為心口疼,便經常手捂胸口,皺著眉頭。鄰家醜女看見了,覺得姿態很美,也學她的樣子,結果醜女更醜了。後人將這個醜女稱作東施。“東施效顰”這個成語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東施:越國的醜女。效:模仿。顰:皺眉)。有時也握讓橡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