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語文知識手抄報裏可以寫什麽?

語文知識手抄報裏可以寫什麽?

最好是漢字,因為漢字是中國創造的 沿革  漢字從倉頡造字的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壹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物語”“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壹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壹系列較 安陽 殷墟的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裏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壹些基本方法,進壹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壹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壹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麽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余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壹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這法簡言之,借用壹字,去表達別的事物。壹般來說,是有壹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壹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壹個人獨創的。 [編輯本段]漢字的結構  漢字由壹個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維方式(歐語系是壹維文字)在特定的空間、配置在壹個正方塊內而組成,因此有方塊字的別稱,從結構上來看,漢字有以下特色:

單壹字內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達同樣的事物時,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達同樣的訊息,所以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

壹個漢字乃由四百多個表意象形字母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積木壹樣組合而成。

壹個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從組成字根以及空間的配置推斷出其字義。當時代演進出現新事物難以詞的方式來表達時,也能以字根組合原則,合成出新字來用,例如中文的鈾字,就是近代為了表現壹種新發現的化學元素而新造的字。

漢字組成的字根空間配置對字義有影響:如同樣是“心跟亡”的合體,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導致不同含義;文字右邊有“乂”這個字的部件,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對左邊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發現),如果右手上面拿東西就變成“攵”,有這個字根的,幾乎都是攻擊性或是用暴力達成某件事,例如攻、敗、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編輯本段]字形  (漢字書法):“國”這個字的筆畫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體;不同的字體,漢字的字形不壹樣。

規整的字體(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壹種方塊字,每個字占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占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上下結構,如“笑”、“尖”;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回”;復合結構,如“贏”、“斑”等。漢字的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是筆畫。

書寫漢字時,筆畫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編輯本段]讀音  漢字是多種方言的***同書寫體系,每個字代表壹個音節。中國大陸現今以普通話作為標準讀音,普通話的音節由壹個聲母、壹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1300多個音節。由於漢字數目龐大,因而有明顯的同音字現象;同時還有同壹字多音的情形,稱為多音字。這壹情況在各種漢語中是普遍存在的。

漢字雖然以表意為主,但並非沒有表音成分,最常見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來詞的音譯,比如沙發。此外,還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詞,如壹命“嗚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壹定表意成分,特別是該國國內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國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線,比如“Bush”絕不能音譯成“不死”。

由於漢字本身不表音,自漢朝到20世紀漢字在數量上、寫法上雖有變遷,但無法看出發音的變化。必須進行專門的研究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漢朝之前,壹個漢字發音為兩個音節,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類似今日的韓、日語。

漢字在日語中的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往往壹個字有很多讀法,原因來自中國不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發音。

在朝鮮語中則大致為壹字壹音,沒有訓讀。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漢字使用國也有使用了壹些多音節的字,如“浬”(海裏)、“嗧”(加侖)、“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陸地區由於官方廢除已基本不使用,臺灣仍在使用,壹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編輯本段]註音  最早的註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註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註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采用這種註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準”。直註法就是用另壹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註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起到註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通過反切法進行標註,即用第壹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拼來註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近代以來,又發展出了漢字形式的註音符號以及很多拉丁字母註音方法。註音符號仍是臺灣教學的壹部分,而目前中國大陸最為廣泛使用的是漢語拼音。

由於漢字以本身表義為主,註音方面較為薄弱。這個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獻,不至於產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壹樣,用字措辭太懸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斷古代聲韻的難度。例如“龐”從“龍”而得聲,但今日北京話前者讀“páng”,後者為“lóng”。如何解釋這樣的差異,就是音韻學所探討的課題 [編輯本段]漢字與詞語  語素是漢文表意的最小單位,類比於英語的“詞匯”和“詞組”的總稱。絕大多數漢字可以獨立構成語素,比如“我”,類比於英語中的單壹字母構成的詞匯,比如“I”。現經白話文大多數詞語都是由兩個以上的漢字構成的,不過,和英語中“詞匯”和“字母”的關系不同,語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個漢字獨立構成語素時的意思有相關性,因此相當程度上簡化了記憶。

詞語包括語素和若幹個語素形成的短語。

漢字的高效率,體現在幾百個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種事物的上萬漢字;幾千個常用字,又可以輕松組合出數十萬詞語。

不過,從另壹方面來說,準確掌握這數十萬詞語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壹種負擔。漢語常用詞匯約為幾萬條,總詞匯量約有百萬條,雖然從數量上來說顯得有些令人望而卻步,但由於大多數漢字構詞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並非遙不可及。因此,僅就詞匯而言,其學習難度並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樣數量外文詞匯的記憶強度則要大得多。 [編輯本段]漢字的數量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北京國安咨詢設備公司漢字字庫收入有出處漢字91251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範掉,除古文之外壹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壹批簡化字後,還有壹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壹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壹部書。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臺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的是《中華字海》,收字85000個。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準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臺灣的“國家標準”CNS11643,目前(4.0)***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76,067個,但並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等少數環境使用。臺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18030是中華人民***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壹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壹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壹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目前漢語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編輯本段]漢字編碼系統  為進行信息交換,各漢字使用地區都制訂了壹系列漢字字符集標準。

國標碼(“國標”是中華人民***和國國家標準的簡稱)在中國大陸使用。GB2312收錄6763個漢字,GBK收錄20912個漢字,最新的GB18030收錄27533個漢字。

BIG5碼。收錄13053個漢字。在臺灣和香港使用的壹字節或兩字節編碼。

Unicode並不被中國政府很好的接受。中國政府要求在中國大陸出售的軟件必須支持GB18030編碼。

在國際通信化和軟件設計領域,CJK編碼收集了漢語、日語、韓語中的漢字集。 [編輯本段]筆畫最多的漢字  使用的漢語中邉面的biang是筆畫最多的漢字,有56筆,異體字***有45筆,繁體字***有59筆。

biangbiang面是源於陜西的壹種面,現在也是壹家面館的品牌,還在使用這個字,但字典中查不到biang字的寫法。

關於biang,有壹個字謎:

壹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開口,工字裏面走 。

左壹扭,右壹扭,中間來了個言婁婁。

左壹長,右壹長,中間做了個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留道金鉤掛馬塘,

推著車子逛鹹陽。

現代漢語中筆畫最多的漢字是 齉nàng

意思是鼻塞而闡述不清 這個字“只有”36 畫

另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