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壹下“訓詁”
訓,指用較通俗的話去解釋某個字義,如人言為信。詁,指用當代的話去解釋字的古義,或用普遍通行的話去解釋方言的字義,如不聿為筆。訓詁指解釋古書中詞句的意義。所謂“訓詁”,也叫“訓故”、“故訓”、“古訓”、“解故”、“解詁”,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詞義叫“訓”;用當代的話解釋古代的語言叫“詁”。“訓詁”連用,最早見於春秋時期魯國人毛亨註釋《詩經》的書,書名叫《詩故訓傳》,“故”、“訓”、“傳”是三種註解古文的方法。訓詁合用始見於漢朝的典籍。用淺顯的話來說。訓詁就是解釋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語言解釋難懂的語言,用現代的語言解釋古代的語言,用普通話解釋方言。
中國傳統研究古書中詞義的學科——訓詁學,是中國傳統的語文學——小學的壹個分支。
第四章 訓詁的方法(重點)
壹、形訓又稱以形索義,就是通過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來解釋字義。形訓的作用在於探求文字的本義,但不能說明語源。1.恰當地運用形訓的方法,可以把有些字的意義解釋得更清楚。2.在揭示詞的本義的基礎上,形訓還可以探明詞的引申義,從而整理出各詞的詞義系統。3.通過字形結構了解字的本義和引申義,還可以進壹步識別假借字。
形訓的局限和條件:形訓必須結合語音來加以分析,所以形訓的作用是有壹定的局限的。
1.形訓的局限:第壹,在歷史長河中,漢字的形體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字形已經失去了表義作用,所以形訓必須借助於古文字的資料和研究成果。第二,在漢字的長期發展過程中,由於詞義的引申,文字的假借,字義和詞義之間出現了復雜的情況,所以在確定字的本義時,字形分析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作為唯壹的依據。第三,形聲字的形符只能揭示其意義範疇,而不能指明其本義
2.形訓的條件:第壹,只有本義才直接和字形切合,近引申義與字形的關系只能見其端倪,而遠引申義與字形的關系則是模糊不清的。第二,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義。第三,只有“筆意”才能與意義切合,“筆勢”大部分已經遊離了字義。
二、聲訓又稱“音訓”,又稱因聲求義,就是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來解釋字(詞)義。聲訓的方式有:1.利用形聲字。2.利用音同或者音近字。3.利用同形字。
聲訓的作用:1.尋求本字。本字是對借字而言的。古人在用字時不寫本字而用壹個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來代替,這個借字與它所記錄的詞的詞義毫無聯系,只是聲音相同或者相近而已,所以,訓詁時應該破除借字,尋求本字。而尋求本字的途徑只能從聲音入手。利用聲訓可以說明通假,尋求本字,防止望文生義,還可以糾正某些註釋和解說上的失誤。2.推求語源。語源是就根詞和賴以產生的派生詞之間的關系而言的。由同壹根詞派生出來,因而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者義近音同的詞,叫做同源詞。所謂推求語源,主要是從同源詞中廣泛系聯派生詞,即確定同源派生詞之間的淵源關系。運用聲訓的方法系聯同源詞,首先是指文字上同聲符的。其次,因為漢語的同源詞並不總是用同樣的諧聲偏旁表示,這就需要我們打破字形的束縛,輾轉系聯其他音同、音近的字,以確定它們的語源義。探求名物的來源是聲訓的壹種特殊作用。總之,探求語源,往往能突出詞義的特點,有助於對詞義的理解;還有助於探討詞義引申和語音變化的規律。
聲訓應註意:1.所謂音同或者音近,是指古音相同或者相近;如果以今天的讀音來進行聲訓,當然是不可靠的。所謂古音相近,是指聲韻都相近。2.要有文獻語言為佐證。
三、義訓
義訓,又稱直陳詞義,是不借助字形和字音而用壹個詞或者壹串詞來直接說明某詞的含義的方法。1.同義相訓:是用同義詞解釋詞義,是義訓中常見的方式。包括同訓、互訓、遞訓。2.反義相訓:用某詞的反義詞來解釋該詞的意義。詞義的分化可能是構成反訓的壹個重要原因。詞義的發展由壹個方面向它的對立面演變,是構成反訓的又壹原因。3.歧訓:為避免訓釋詞產生歧義而再加壹個訓釋,使詞義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