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將聽、模仿、讀、背誦和運用所對應的五個單詞寫出來:Listening 、Imitation、 Reading 、Memorizing、 Use 。然後將這五個單詞的第壹個字母L、I、R、M、U聯合起來組成壹個新單詞LIRMU。這樣,想要記住這五個環節就成了壹個很容易的事情,只要記LIRMU這個單詞就可以了。
環節壹:聽(Listening)
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聽是排在第壹位的。學習語言聽力必須先行壹步。學習母語是這樣,學習外語也應該是這樣。《新概念英語》的作者L.G.Alexander曾經指出:Nothing should be spoken before it has been heard. Nothing should be read before it has been spoken. 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 (參考譯文:沒有聽到的東西不要去講,沒有講過的東西不要去讀,沒有讀過的東西不要去寫。)
形象的說, 聽應該是“排頭兵”。學習英語應該從“聽”開始。
還有壹位美國語言學家曾說過這樣壹段話:
Anyone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must train their hearing in order to imitate the sounds they
hear. When a person has difficulty in hearing, he will have difficulty in speaking too, his
pronunciation will be poor. A child who has no sense of hearing must be taught a sign language.(參考譯文:為模仿所聽到的聲音,任何外語學習者都必須訓練他們的聽力。當壹個人聽力有困難時,他說話也跟著有困難,他的發音會很差。耳聾的小孩必須接受啞語訓練。)
我們只有通過聽才能對外語的形式和意義形成感性認識,才有可能真正學好外語。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接收性技能總是先於產出性技能。因此,在我們能夠聽懂BBC、VOA之前,聽力訓練始終是很重要的。
令人遺憾的是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法影響下,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我們上高中時忽視了“聽”這壹環節,很多同學聽英語的時間少得可憐,取而代之的是做試卷,選“ABCD”。到了大學參加四、六級考試,聽力也僅占20%,沒有體現出聽力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今天的大學生學的基本上還是“聾子英語”。但願這種局面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所改變。在平常的學習中,我們應當有意識的將提高聽力作為學好英語的頭等大事來抓。因為聽力沒過關,用英語交際就會困難重重。可以就聽力不行的話,我們就仍然是“初學者”,無論我們已經學了多少年,掌握了多少詞匯。
對壹般的英語學習者而言,學好英語的過程也就是壹個不斷提高聽力的過程。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聽力呢?要提高聽力,只有多聽。
掌握壹定的聽力訓練方法,我們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精聽:選擇篇章短、有代表性的素材反復聽。要聽清每壹個單詞,對語音語調的變化也要聽清楚。細心體會有聲語言的精微細膩之處,把語言、語義、語境及表達手段融會貫通。
2、 泛聽:泛聽是聽的最普遍形式。泛聽只要求聽懂大意,能夠正確理解即可,沒有必要逐字逐句地聽清聽懂。通過泛聽可以掌握不同地區、不同口音的人的語音語調。
精聽和泛聽兩者要結合起來運用。初學階段應當以精聽為主,適當的輔以泛聽。
環節二:模仿(Imitation)
練好發音也很重要。練好了,可以增強說英語的信心;練不好,別人老是聽不懂妳的發音,妳也許會“信心倍減”。
能否聽懂與能否講出來,是兩回事情。壹般人都能聽懂普通話,但普通話講得標準的卻是少數。我曾在毛主席的故鄉湘潭讀過兩年書,湘潭話我都能聽懂,但是直到現在我還是說不出壹句“正宗”的湘潭話。為什麽會出現聽得懂而講不出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我沒有認真模仿過湘潭口音的緣故。
為了強調模仿對發音的重要性,我們可以說——模仿就是發音。從來就不模仿的話,我們學出來的肯定會量“啞巴英語”。模仿工作做得太少會導致發音不準。如果長期模仿非標準英語,則會讓我們在語音上積重難返,吃盡苦頭。
很多同學認為,掌握了國際音標就可以解決發音問題,這種認識是不對的。學好國際音標對改進我們的發音的確有所幫助,但是解決發音問題的關鍵還在於——模仿。我曾教過壹個美國朋友學講長沙方言。毫無疑問,這時侯漢語拼音幫不了忙。國際音標和漢語拼音的作用畢竟是非常有限的。
用來模仿的英語壹定要經過精挑細選。同時模仿幾種方言既不容易做到,也沒有必要。Voice of America Special English 對初學者來說是很不錯的模仿材料。選中所要模仿的對象後,下壹步就是將它們模仿壹千遍能上能下,直至爛熟於“嘴”。經過大量的模仿練習,我們在講英語時就會有壹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環節三:讀(Reading)
和聽壹樣,讀也是壹種輸入性技能,在外語的學習過程中當然也是很重要的壹個環節。
有聲的讀是朗讀,無聲的讀稱為閱讀。兩者相比較,朗讀速度要比閱讀慢,但是讀完後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同時大聲朗讀還會有助於鞏固模仿的成果。因此初學階段,朗讀比閱讀更重要。等到發音完全過關後,則應該偏重於閱讀。
不少英語學習者壹直為詞匯量問題所困擾。我們究竟怎麽樣才能突破詞匯關?
當我們學習漢語時,實際上也存在壹個詞匯量的問題。我們是如何擴大我們的“漢語詞匯量”的呢?通過大量的廣泛的閱讀。在學校念書,從小學壹年級開始,我們每年都要讀兩本語文書,還要讀其他課程的教材以及不少的課外讀物,這是我們“漢語詞匯量”增長的根本保證。我們通常所說的文盲也就是那些從不進行閱讀,因而:“漢語詞匯量”特別小的人。同樣的道理,我們英語詞匯量的增加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英文資料。
千萬不要把背字典或是詞匯手冊作為擴大詞匯量的主要手段。因為字典裏的很多單詞我們壹輩子都不需要用,那麽背下它們又有什麽價值呢?難道我們要做新時代的孔乙己?詞匯手冊裏的單詞壹般是常用的,但是孤立的學習單詞,效果往往很差——記憶不能持久,對單詞的理解不透徹。
通過讀,我們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欣賞和寫作水平。人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經過大量的朗讀和閱讀,“神來之筆”永遠都只會是壹個夢想,不可能成為現實。即使我們能夠用英語寫出正確的句子,它們讀起來也會是幹巴巴的,毫無生氣可言。
通過讀,我們還可以增進對外國文化的了解,這些了解在國際交往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為語言和文化習俗是密不可分的。每壹種語言都與某壹特定的文化相對應。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底座。英語功底好的朋友應該多讀原著。最好讀壹些中長篇名著,因為名著駕馭語言文字能力較強,每句話都是精心推敲、錘煉加工而成。
環節四:背誦(Memorizing)
通過聽力訓練,我們告別聾子英語;
通過模仿訓練,我們告別啞巴英語和不標準英語;
通過背誦這壹環,我們將和結巴英語以及中國式英語說Bye-bye。
很多同學講的是結巴英語:壹句很簡單的話就是吱吱唔唔講不出來。有些同學講英語雖然不結巴,但容易受漢語思維方式的幹擾,講的是中國式英語。壹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把“我想他明天不會來”說成“I think he will not come tomorrow”。 結巴英語和中國式英語都可以通過背誦來克服。
眾所周知,英語的核心詞匯不到兩千,常用句型也不過幾十個。只要我們背好數十篇文章,常用的單詞和句型就成了我們的囊中之物,我們可以將它們信手拈來,脫口而出。說英語將成為壹件很輕松的事情。我們朝思暮想的語感將會出現,結巴英語將徹底成為歷史。當背誦的文章足夠多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擺脫漢語思維方式的幹擾,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中國式英語這個問題也將不復存在。中國人學外語,長期處在漢語的環境中,缺少聽和說的實踐,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很少,這是我們講英語時結巴的根本原因。背誦則可以補救我們在這方面的不足。當我們某壹天將背熟了的東西派上用場的時候,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會不期而至。告別結巴英語和中國式英語將成為我們英語學習的壹大轉折點。
背誦課文千萬馬虎不得,壹定追求完美。初學階段所背材料應配備純正錄音。
我背課文的方法是:
1、 聽十遍以上;
2、 模仿十遍以上;
3、 翻工具書全面理解;
4、 大聲朗讀;
5、 劃分意群,不看書背誦。
我將這壹背誦程序稱為“背課文五步曲”。
環節五:運用(Use)
運用是我們英語學習的最後壹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壹個環節。前面四個環節都應該服務於這壹環節。運用本身也是壹種學習,而且是更高層次上的學習。
衡量我們英語水平高低的標準不是我們掌握了多少語法規則,認識多少單詞,而是我們會用多少。我們都知道“ Mr. LIRMU enjoys losing face” 是正確的英文,但是很多人講出來卻變成了“Mr. LIRMU enjoy losing face” ,為什麽會出現這類問題呢?用得太少的緣故!
想要了解壹些語言規則,看看書就行。想要熟練運用這些規則,則要反反復復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它們。
學英語和學彈鋼琴可以類比。學習鋼琴必須親自動手去彈,僅僅聽老師講、光看老師彈是不可能學好鋼琴的。英語絕對不是別人教出來的,英語是我們自己用會的。
英語學習要成功,就壹定要努力為自己創造各種使用英語的機會。不要老是抱怨“沒環境”。我曾和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的外國遊客在大街上交談過,收獲不少。而找到這類練習口語的機會,
並不是壹件很難的事情。湖南省烈士公園烈士塔後後面的紅色長亭內曾有壹個每周壹次的英語角,春夏秋冬我都去過。有壹次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可還是有三個人去了。那情景今天回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它是我英語學習道路上的壹道風景線。用英語結交網友也是壹種很好的運用英語的方式。
要想學好英語,臉皮還要厚壹點。不要怕丟臉,我壹直認為學習時多丟臉,就是為了以後工作時少丟臉。學習外語不可能不丟臉,遲早要丟臉的,為什麽不早壹點丟呢?很多人壹生中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老是擔心犯錯誤,這句話講得很有道理。我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從來就不怕犯錯誤,有壹次下課回到寢室,室內光線比較暗,我壹本正經地對壹個室友說:“Please open the light for me.”差壹點沒讓室友們的肚皮笑破。
OK!相信妳已經明白了我的意思。
Just use it ! (盡管去用就是了!)
以上五個環節是緊密相連、渾然壹體的。我們在學習時不可偏廢,不能忽視任何壹環,也不能將他們割裂開來,認為這五個環節互不相幹。
事實上,第壹環“聽”是第“模仿”的基礎,聽真切了,才能模仿正確;背誦更是要以聽和模仿作基礎;運用的東西則是通過其他四個環節所學到的。
總而言之,在理解這套英語學習理論時,切忌瞎子摸象,誤把局部當成整體。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壹個結論:
五環缺聽:聽力過不了關;
五環缺模仿:發音過不了關;
五環缺讀:詞匯過不了關;
五環缺背誦:語感過不了關;
五環缺運用:英語過不了關;
親愛的朋友,檢查壹下妳平常的英語學習是否在某個環節還做得不夠,如果不夠就加把油。只要我們在以上五個環節多下工夫,我們的英語學習就壹定會成功!